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环境与资源保护一.1.什么叫环境?环境既包括以大气、水、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主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的大小、内容等也就不同2.什么叫人口环境容量?环境人口容量,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3.什么叫水污染?水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排放的各种外源性物质(包括自然界中原先就有的和没有的),进入水体后,超出了水体本身自净作用4.什么叫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5.什么叫酸雨?酸雨是指引空气污染而造成的酸性降水,通常认为大气降水与二氧化碳气体平衡时的酸度PH5.6为降水天然酸度,并将其作为判断是否酸化的标准,当降水的PH低于5.6时,降水即称为酸雨。二、1.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包括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和化合物,联系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腐殖质等)和气候或其他物理条件(如温度、压力)。(二)生产者:生产者指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主要包括所有绿色植物、蓝绿藻和少数化能合成细菌等自养生物。(三)消费者: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四)分解者: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蚯蚓、白蚁、秃鹫等大型腐食性动物。2.中国耕地资源的特点: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利用率低。3.水土流失的危害和原因⑴.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①地形:沟谷发育,陡坡;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③地面物质组成。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⑵、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危害:1.冲毁土地,破坏梯田;2土壤剥蚀,肥力减退;3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4淤积水库,阻塞河道,抬高河床。4.什么是清洁发展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DM)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COP3(京都会议)通过的附件I缔约方在境外实现部分减排承诺的一种履约机制。其目的是协助未列入附件I的缔约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有益于《公约》的最终目标,并协助附件I所列缔约方实现遵守第三条规定的其量化的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CDM的核心是允许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销额的转让与获得。5.什么是生态文明?(内涵)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物质产品的生产,在原料开采、制造、使用至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提倡“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这种公平和共享的道德,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生态化设计吧。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持续性原则,强调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共同性原则,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阶段性原则三、怎样理解联合国气候协议“须根植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20’)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主要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共同责任以及有区别责任。由于现实原因的限制或者说是从公平的角度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环境保护中所要承担的责任的范围、时间、方式、手段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对于各国的具体责任的确定,应当兼顾公平与效率,统筹考虑各种因素,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做出适当的权衡取舍。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所在,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这种共同责任主要体现在:基于“地区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各国,不论其大小、贫富方面的差别都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其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并防止对管辖范围以外的环境造成损害,同时各国应该在环境方面相互合作和支持等。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水平不同,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数量也不同,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国家承担完全相同的责任。发达国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曾经向大气排放大量有害物质,最先并且主要是他们造成了大气的污染,发展中国家不应为他们造成的大气污染后果承担责任四、当今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突出特点及产生原因。(30’)1)阐述环境问题的类型: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物污染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举例说明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水土流失:原因:自然原因:(一)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三)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人为原因:(一)毁林毁草,陡坡开荒(二)草原上过度放牧(三)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四)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措施:一、工程措施:1、径流调节工程:a.蓄水工程,建在水土流失形成区上游。b.引排工程,建在形成区上方,侧方。2、拦挡工程:a.拦沙坝谷坊工程。b.挡土墙工程。c.护坡工程,修梯田等。d.变坡工程,对山坡修水平台阶。e.潜坝工程。3、排导工程。(修导流堤,顺水坝,排导沟,渡槽,急流槽,明硐,改沟工程)。4、停淤工程(修停淤场,拦泥坝)。5、农田工程(水改旱,水渠防渗,坡改梯)。二、生物措施:1、林业措施:构建人工森林植被,建水土保持林,护床防冲林,护堤固滩林。2、农业措施,水土保持的耕作措施。3、牧业措施:适度放牧,改良牧草,改放牧为圈养,选择水土保持
本文标题:资源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9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