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资源环境与经济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1、使用价值: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2、非使用价值:是指通过当代人的努力(如:保护濒危物种),为后代人留下一个可能获得福利的清洁美好的环境。3、环境经济评价(费用效益分析):是指通过专门的技术和方法,评价改善环境质量或者保护自然资源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4、环境:所谓环境,在一般意义上总是就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是指某一中心事物周围的条件和状况。5、环境问题:是指构成环境的要素遭到损害,环境质量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以至给人类造成灾害的变化。6、稀缺: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某一种资源的相对短缺。7、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是指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8、外部不经济性(负外部性):是指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给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带来不利影响。9、公共品:是指那种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10、私人品:是指具有明确的产权特征,在形体上可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或使用时具有明确的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11、私人成本:某生产单位(或消费者)在生产(或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时需要支付的个人成本。12、社会成本: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考察,某生产单位(或消费者)在生产(或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时社会需要支付的所有成本。13、边际成本:某生产单位(或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生产(或消费)时,所支付的成本的增量。1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因为用于一个特定项目而放弃的若用于其他用途上可能的最大收益。15、帕累托最适度:是一种资源配置状态,在该状态下,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16、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福利状况变坏。17、效用:是物品或劳务满足人类欲望的属性,是人们对某一物品的满足程度或从人们主观心理角度对某一物品的价值确定。其实质形式由价格来体现。18、边际效用是指消费量新增一单位时所带来的新增的满足程度。19、需求:需求是市场经济供求两方中的一方,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20、供给:供给是市场中的供求两方的另一方,是决定价格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之一。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21、均衡:当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市场出清,这时市场没有存货,称市场达到均衡。22、均衡价格:市场达到均衡时的商品价格称为均衡价格。23、均衡数量:市场达到均衡时的商品数量称为均衡数量。24、可持续发展:从代际关系看,既能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25、经济效益:是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获得的劳动成果(产出)与劳动消耗(投入)的比较。26、生态效益:是指由于人类经济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27、社会效益: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效果。28、生态农业:又称立体农业,是依照生态学理论,在农业内部实现生物、物质和能量之间按自身规律转换的基础上,自觉地保护土壤肥力,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一种农业。29、贴现:为了使不同时间内的费用和效益进行比较,把发生在不同时间的费用和效益转化为现值的计算方式叫做贴现。30、、现值:考虑了一定贴现率的未来的费用和效益称为费用或效益的现值。二、填空:1、悲观论:不可协调、无关论:欠发达是首要问题,优先经济发展、现实论:主导地位的观点,协调发展2、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四个经济学家阐述的观点:(1)鲍尔丁《即将到来的太空船地球经济学》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提出“生态经济学”的概念,建立“循环经济”代替“单程经济”(2)克尼斯、艾瑞斯和德阿芝《经济学与环境》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原因是环境资源的免费使用(3)米都斯《增长的极限》的观点是“冻结”经济和人口增长(4)戴尔斯《产权界面》首先提出了排污权交易的设想。3、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①命令控制型②市场激励型(经济手段)4、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事物),除了人类以外的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质,组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生态环境:是(以生物为中心事物),由一切无生命物质相互联系的状况和构成组成的维持平衡的大系统。5、环境的功能:四大功能,包括:生命支持功能、物质输入功能、舒适性功能和废弃物接纳功能。6、因为资源的有限性造成了资源供给的稀缺性。即:资源的有限性是稀缺性的前提。7、公共品的特性:供给的普遍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私人品的特性:消费具有独享性和排他性。8、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之间的数量差额是外部成本。即: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9、解决外部性的途径:以庇古税为代表的公共政策途径和以科斯定理为代表的产权途径。10、1987年4月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书(布伦特兰德报告)真正把可持续发展推上了国际舞台1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展原则、可持续原则、共同原则、公平原则环保产业(广义):末端污染控制类产业、洁净技术类产业、洁净产品类产业、环境功能服务类产业12、对项目进行费用效益分析主要有三个步骤:(1)识别项目的费用和效益;(2)把发生在未来的费用与效益贴现为现值;(3)把经过贴现的费用和效益进行对比。13、环境价值评估技术:(1)直接市场法:市场价值法(或生产率法)、机会成本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或重置成本法)、影子工程法、人力资本法(或收入损失法(2)替代市场法:后果阻止法、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3)意愿调查评估法:投标博弈法、比较博弈法、德尔斐法14、使用意愿调查评估法进行环境价值评估常产生的偏差:策略偏差、信息偏差、起点偏差、假想偏差。三、简述1、人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是人类衣、食、住等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和基础,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料的前提。(2)人类是环境的改造者。(3)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基础。人类对环境的依赖性,要求人们自觉的保护环境;人类是环境的改造者,决定了治理环境污染、解决环境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通过发展经济与科技,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2、市场失灵的原因:微观经济学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四个:①不完全竞争②外部性;③公共物品;④无市场、薄市场。与环境资源利用最相关的市场失灵原因是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性。3、科斯定理的内涵及局限性(1)具有明确的产权,当事者双方无论谁拥有产权,最终结果都相同。(2)无需政府出面干预,由当事者双方通过协商、贿赂等手段自行解决。(3)交易成本为零时,当事者双方的边际收益达到最大化。科斯定理的局限性:(1)科斯定理要求,产权要明确,然而在实践中,更多情况不可能做到明确产权或界定产权的成本极高。(2)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性导致科斯的市场手段难以实现。(3)科斯定理指向的主体数量较少的时候,才能有效的进行交易。4、效用属性和特点:(1)效用并不是商品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因人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属性。(2)效用的特点①效用是消费的主观评价。②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异。③一种物品对于同一个人所具有的效用,会因占用数量的不同而不同。④效用并不含有伦理学的意义。5、“边际效用”一词,主要包含了以下观点:(1)价值是以稀缺和效用为条件的。(2)价值取决于边际效用量,即满足消费者最小欲望那一单位的商品的效用(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均衡原则。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当某物品的消费量增加时,该物品的边际效用趋于递减,不同物品的消费最终所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最后获得的总效用为最大。6、国际可持续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次会议:(1)1972年6月5日,斯德哥尔摩,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2)1987年4月,联合国大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找到了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行动方略;(3)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成立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7、走生态效益型经济发展道路存在的的困难:(重点)(1)经济发展资金与环境保护资金矛盾的困难;(2)环境保护事业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于其他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同的影响;(4)来自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上的困难。8、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9、“先污染,再治理”发展模式的代价(重点)上图中MCA代表减少污染物的私人或社会边际成本,MSD代表社会边际成本,MPD代表私人边际成本。根据图形可知,在E点时排放100t污染物,私人成本为20元,私人收益为5元,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均为20元,对于社会来讲为最佳污染物排放量,但对于私人来讲,追求利润最大,所以愿意排放更多的污染物,在P点时,污染物排放量为200t,私人成本为10元,私人收益为10元,考虑到私人利润最大,最佳污染物排放量为200t.所以相对于100t的污染物排放量来说,多拍排放了100t的污染物。当某商品市场价格为零时,消费者剩余为需求曲线以下的全部面积,消费者剩余达到最大,即从中可以获得最大的福利。多数环境物品没有价格或价格过低,消费者剩余特别大,消费者支付很少就得到很大满足,因此消费者总会尽可能多的取用资源,容易导致资源滥用。10、费用效益分析与财务分析的联系与区别:(重点)联系:都是通过对投入产出的比较,分析项目是否可行以及项目的优劣,从而为企业投资和资源分配提供决策依据。区别:从分析评价范围和指标的应用上来看,两者主要有以下区别。(1)财务分析考察某个项目对个人或者厂商利益的影响,即只考虑私人厂商的投入和产出变化;而费用效益分析则评价项目对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2)财务分析依据市场价格;费用效益分析依据社会资源配置状况的价格或影子价格。(3)财务分析只考虑一个项目的直接支出和收入;费用效益分析既考虑直接支出和收入也考虑间接的支出和收入。(4)列入财务分析和费用效益分析的某些支出和收入不同。11、旅行费用法:(1)消费者消费价格为零的物品获得的福利(即该物品的价值)是需求曲线以下全部面积。(2)通常,旅游景点是免费的,或者门票很低,游客从旅游中获得的效益大大高于门票(价格近似为零)。(3)通过旅行费用的变化和由于旅行费用变化导致的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描绘出需求曲线,从而衡量人们对旅游景点或娱乐物品的价值。12、采用资产价值法,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房地产市场比较活跃;(2)人们认识到而且认为环境质量是财产价值的相关因素;(3)买主比较清楚的了解当地的环境质量或者环境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4)房地产市场不存在扭曲现象,交易是明显而清晰的。四、计算1、经济净现值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所做贡献的绝对指标。它是项目计算期内的总效益与总费用的差额(即净效益)。用ENPV表示。计算公式为ENPV=PVb-PVc=∑[(BTi-CTi)/(1+γ)i]BTi、CTi分别为第i年发生的总效益和总费用,i分别取1、2、3…nENPV>0时,项目的总效益大于总费用,是有净效益的,可以考虑实施。2、经济内部收益率(内部回润率)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贡献的相对指标。它是使项目计算期内的经济净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贴现率。用EIRR表示。计算公式为:∑[(BTi-CTi)/(1+EIRR)i]=0这里需要比较的是EIRR与γ,当EIRR>γ时,项目的总效益大于总费用,是有净效益的,可以考虑实施。3、经济净现值率。是反映单位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程度的指标。它是项目净现值与全部投资现值之比,即单位投资用ENPVR表示。计算公式为:ENPVR=ENPV/PVc这里用IP表示投资的现值PVc,则:ENPVR=ENPV/IP当ENPVR>0时,说明ENPV>0,项目有净效益,可以考虑实施。4、费用效益分析问题举例(重点)某地区受SO2污染,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固定损失为10万元/年,现欲投资一项目,可有效防止该地区SO2污染给农业造成的损失。建设
本文标题:资源环境与经济期末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9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