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资源环境遥感第一章资源环境遥感及其发展1.环境遥感的概念:广义:以探测地球表层系统及其动态变化为目的的遥感技术,可理解为涉及大气、水(包括海洋)、生态环境等所有遥感活动的代名词。狭义:利用遥感技术探测和研究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时间尺度、性质、发展动态、影响和危害程度,以便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或制定生态环境规划的遥感活动。此处仅指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资源环境遥感的特点:资源环境遥感在数据获取上具有多层次、多时相、多功能等特点,在应用方面具有多源数据处理、多学科综合分析、多维动态监测和多用途的特点。多空间尺度性多时间尺度性多用途性多学科综合性3.空间(地面)分辨率: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即传感器能够把两个目标作为清晰的实体,记录下两个目标物之间最小的距离,是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通常用像元大小、像解率或视场角来表示。4.光谱分辨率:指传感器所能记录的电磁波谱中,某一特定的波长范围值,波长范围值越宽,光谱分辨率越低。5.时间分辨率:对同一目标进行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的时间间隔内目标变化情况的分辨能力6.多空间尺度性:巨型环境特征(大陆架、洋流等):千米级,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大型环境特征(资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等):百米级,陆地系列卫星中型环境特征(作物估产、污染监测等):50m尺度,较高分辨率陆地系列卫星小型环境特征(工程设计、水库建设等):米级,高分辨率商业卫星或航空遥感7.多时间尺度性:超短期(台风、森林火灾、污染事故等):小时,卫星与地面遥感监测结合短期(洪水、作物旱情等):天,多时相遥感信息对比分析中期(作物长势等):季节,多年遥感数据和抽样统计分析长期(水土流失、城市变化等):年,遥感图像和历史资料超长期(地壳变形等):遥感图像和其他间接标志8.多用途性:水环境遥感;大气环境遥感;生态环境遥感;…9.多学科综合性:遥感;环境;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10.国外资源环境遥感进展:水环境遥感:水域变化、水体沼泽化、富营养化、泥沙污染、废水污染、热污染SeaStar于1997年8月发射,传感器SeaWiFS(海洋观测宽视场传感器)大气环境遥感:臭氧监测、气溶胶及微量气体反演(PM2.5、CO2、SO2等)、酸沉降、沙尘暴TOMS(1978)、EOS-AURA(2004)陆地生态环境、资源遥感:美国Landsat系列陆地卫星;美国EOS;日本地球观测卫星ADEOS;欧空局Envisat;法国SPOT卫星;IKONOS、QUICKBIRD、WORLDVIEW等高分辨率卫星11.我国资源环境遥感进展:风云一号、风云二号、资源一号卫星、资源二号卫星、海洋一号卫星2008年9月6日,我国首个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环境一号A、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通过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环境与灾害检测预报小卫星(2+1)星座包括两颗光学小卫星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称为环境一号A、B、C卫星)。星座的主要任务是对灾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监测,为紧急救援、灾害救助及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11月1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环境一号卫星C星成功送入太空。本次发射的环境一号卫星C星是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3颗卫星中的1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12.我国环境遥感应用存在的问题: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环境遥感监测的指标体系环境遥感应用的技术规范体系卫星遥感应用系统建设13.环境遥感应用需求: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污染趋势预报水环境遥感:水资源遥感监测;水质遥感监测;海洋水色遥感;洪水灾害监测。大气环境遥感:大气污染监测;沙尘暴监测;气象遥感。生态环境遥感:土地资源遥感监测;植被遥感监测;土地退化遥感监测。灾害和环境事故遥感环境卫星遥感技术第二章水环境遥感1.水环境概述:水环境是由地球表层水圈所构成的环境,它包括在一定时间内水的数量、空间分布、运动状态、化学组成、生物种群和水体的物理性质。水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土壤-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乃至宇宙空间之间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2.水环境特点:水体状态的可变性水体物质组成的差异性水体时空分布的不均一性水的可循环性3.水体污染类型:感官性状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无机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油污染病原体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4.水质指标:物理性水质指标化学性水质指标生物学水质指标5.水体污染源:点源:点状形式排放而使水体造成污染的发生源。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非点源:又称水污染面源,以面积形式分布和排放的污染物造成的水体污染发生源。6.水环境遥感原理:水环境的遥感监测多是对地表各种水体进行空间识别、定位、及定量计算面积、体积或模拟水体动态变化。随着遥感基础研究的进展,对水体本身的光谱特性有了深入研究,同时进行许多水质光谱数据测试。对水体的遥测也转换到水体属性特征参数的定量测定,如水深的控制、悬浮泥沙浓度的测定、和绿素含量的测定,以及污染状况的监测等。0.6μm~0.7μm左右是定量分析悬浮泥沙的最佳波段之一。0.47μm~0.55μm是遥感探测清洁水深的最佳波段。7.水资源遥感监测:遥感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包括水资源的调查、流域规划、水域面积分布及变化、径流估算、水深、水温、冰雪覆盖、土壤水分监测、冰雪监测、河口海岸带及浅海地形调查、海洋调查研究等方面。特别是在人类足迹难以到达的荒凉地区,遥感技术可成为水文、水资源调查的有效手段。8.海洋应用:利用遥感图像可进行海岸带岸线测量、河口及近岸悬浮泥沙迁移,以及海洋环境监测,诸如海水温度、盐度、水深、洋流、波浪、潮沙等海洋诸要素的测量,对海洋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遥感图像可提供大尺度、现实性强、多层次、全天候、客观逼真的丰富信息,为海洋研究及指导海洋渔业生产提供了基础。9.水文要素遥感研究:(1)水位-面积和流域界定;(2)水深探测;(3)水温探测;(4)径流估算10.水域变化监测:(1)河流、水系变化;(2)湖泊演变;(3)河口三角洲演变;(4)海岸带演变11.水质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能迅速、同步地监测大范围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动态变化,在这些方面弥补了常规监测手段的不足,因此引起许多环境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就精度而言,遥感方法通常低于常规监测方法,但遥感技术正是通过这种精度上的损失,换取了水环境研究的区域性、动态性和同步性,这正是把遥感技术应用于水环境研究的意义所在。为了便于用遥感方法研究各种水污染,习惯上将其分为富营养化、悬浮泥沙、石油污染、废水污染、热污染和固体漂浮物等几种类型。12.叶绿素浓度信息提取方法:用遥感方法估算叶绿素浓度,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已有多种用遥感辐射率估算叶绿素浓度的光学生物算法。归纳起来,大致有经验算法(基于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法、光谱混合分析法等几种算法。13.悬浮固体信息提取方法:回归方法色度模型和主成分变化光谱混合分析法14.石油污染遥感监测:紫外监测油污染;红外监测油污染;微波监测油污染第三章大气环境遥感1.大气环境遥感的基本概念:掩星:掩星是一种天文现象,指一个天体在另一个天体与观测者之间通过而产生的遮蔽现象。测量的是已知特征信号通过大气的一部分时,由于大气的作用而发生的变化。散射:测量的是沿入射波方向与偏离该方向的散射波特性发射:测量的是发射辐射的谱特性及其强度2.大气环境遥感的探测:温度探测成分探测气压探测测风密度探测3.大气的吸收:吸收电磁辐射是物质的普通性质,是指电磁辐射与物体作用后,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根据吸收的强弱和随波长的变化,吸收分为两种:一般吸收:在电磁辐射的整个波段内都有吸收.且吸收率随波长的变化几乎不变的吸收。选择吸收:在一些波段上吸收很大.而一些波段上吸收很少,即吸收率随波长的变化有急剧变化的吸收。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主要气体是H2O,其次是O2和O3,吸收太阳长波辐射的主要气体是H2O其次是CO2和O24.大气的散射:散射是指电磁辐射与结构不均匀的物体作用后,产生的次级辐射无干涉抵消,而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现象,它实质是反射、折射和衍射的综合反映。散射主要发生在可见光波段.其性质和强度取决于大气中分子或微粒的半径r与被散射光的波长λ二者之间的相互对比关系。5.散射的类型:散射能力的大小常用散射系数来表达a.瑞利散射。当λ<<r,发生的散射称瑞利散射.它的散射强度与入射辐射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其中:γ为散射系数,λ为波长入射辐射的波长短,辐射能力愈强b.米氏散射。当λ=r时,发生的散射称米氏散射,其散射程度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c.非选择性散射(粗粒散射)。当λ<<r时,发生的散射称粗粒散射,其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是非选择性散射。大气中的液、固态水和固体杂质r>1μm,都大于可见光的波长(λ<r),因此它们对可见光散射出的辐射呈白色.如云、雾等呈白色即是这个原因6.大气的成分及分布:地球大气由多种气体和悬浮于其中的固体粒子或气体粒子(称为大气气溶胶)所组成。在地球大气的气体成分中,水汽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它不但造成云雨雷电、天气变化,而且在地球的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多种气体成分组成的干洁空气、水汽(可处于气、固、液三态之中的一态)及悬浮的气溶胶粒子。7.大气参数的垂直分布探测:大气温度和湿度探测卫星云迹风探测8.主要大气成分遥感监测:大气成分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它的辐射效应改变着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和气候变化,使之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最受重视的部分之一。(1)臭氧监测(2)温室气体监测9.气溶胶定义和来源: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微粒,尺度在10-4微米到100微米之间PM2.5是气溶胶。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matter(颗粒物),是评价某一地方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PM包括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2013年2月28日,“PM2.5”规范中文名,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PM10(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PM的单位一般为(即每立方米多少毫克)。自然:尘粒、烟粒、海洋中浪花飞溅的盐粒、花粉、流星飞逝后留下的灰烬,火山尘埃等;人为:煤、油及其他矿物燃料的燃烧物质,以及车辆产生的废气排放至空气中的大量烟粒等。10.四种基本气溶胶类型:水溶性粒子尘状粒子烟尘粒子海盐粒子11.气溶胶的影响(研究和监测大气气溶胶的意义):大气气溶胶通过散射与吸收阳光对地球系统辐射平衡有重要的影响;气溶胶粒子在很多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气溶胶构成大气污染源,如沙尘暴、烟尘等;气溶胶影响对地观测。12.气溶胶的遥感采样:获取气溶胶特性,分析和研究其目标特性要进行遥感采样,包括时空采样、光谱采样和辐射采样,即将目标特性时间域、空间域、光谱和辐射上的连续信息量转化为离散信息量。13.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气溶胶,面临的就是如何选择最优采样的问题:气溶胶人为排放源的搜索——空间分辨率高气溶胶输送路径和迁徙方向——时间分辨率高大气校正的气溶胶输入——光谱选择是否合适3/gm气溶胶光学参数高精度反演——多角度观测细颗粒物光学参数反演——偏振遥感14.遥感采样与目标精度:卫星监测的目标是获得满足于应用需要的目标特性的结果,而是否满足需要与精度相关。由于在不同尺度下对研究对象、过程的细节描述程度的不同。随着研究尺度的变化,表征目标指标时空变异的参数值也随之变化,直接影响估值的不确定性,因此,定量描述目标的三个关键要素:空间尺度、时间尺度、精度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立方体。卫星遥感发展的原则是不断提高光谱、空间、时间分辨率,加强多角度、偏振信息,提升目标反演精度,用于获取不同气溶胶特性。这是通过耦合多维参量求得最优解的过程。15.城市热岛的危害:持续的高温,不仅会使体弱者中暑,而且使人心律加快,引起情绪烦燥,精神萎靡,食欲不正,思维反应迟纯,降低工作效率和生
本文标题:资源环境遥感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99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