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014.
建设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当代中国,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选自《十八大报告》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4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含义?(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内因:外因: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马关条约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封建专制制度日渐没落。全盘西化论:它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复古主义:虽然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他们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这是一种保守主义、封闭主义,是片面的。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与“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它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②1919年9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③之后《新青年》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④以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斗争,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选择文化复兴必然伴随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小结: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可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指导思想:(2)目标:(3)基本特征:1、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4)本质核心:社会主义文化民族的: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科学的:遵循客观规律大众的:着眼于人民群众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时俱进的品质面向现代化: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面向世界:开放精神的重要体现面向未来: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我国先进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群众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重要意义?p96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布局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目前,世界各国文化产业总值占GDP总量的比重不等,美国是31%左右,日本是20%左右,欧洲平均在10%~15%之间,韩国高于15%,而我国2012年却占GDP的3.84%。世界文化产业市场,美国独占鳌头,占43%的份额;欧盟紧随其后,占34%;人口最多、历史悠久的亚太地区仅占19%。这19%中,日本占10%,澳大利亚占5%,剩下的4%才属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太地区国家。中国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还不到4%,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不足3%。美国中国人口(亿)313.5博物馆175003200图书馆166003223报纸100231937刊物110009851出版社37000581电视台、电台11200(电台10000:电视台1200)3242美国是首屈一指的文化强国,日报有两千三百多家,周报有八千多家,杂志有一万多种,电台有一千九百多家,电视台有一千四百多家。此外,还有全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影生产基地。第一、文化艺术哲学社会科学高度繁荣;第二、文化产业规模,文化企业竞争力大幅度提升;第三、应该有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大师;第四、文化版权贸易的比例要大;第五、文化的软实力应该提高。1、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2)、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国?P96(与-----相适应,与---相衔接,与---相匹配。)(1)、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二者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怎样?98页先进文化之路科学发展之路强基固本之路以人为本之路改革创新之路(1)是什么?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党的视角)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历史视角)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国内视角)④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国际视角)(2)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党中央三次召开全会专题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工作: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历史视角看文化: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丘吉尔说: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软实力”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它包括价值体系、文化形态、社会制度、国民素质等等。从国际视角看文化: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文化软实力特征:内容上的原创性;对外有话语权和影响力;对内有凝聚力;表现方式上的亲和力。物质硬实力不行,可能这个国家一打就垮。文化软实力不行,可能这个国家不打自败。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一件是把别人的金钱装进自己的口袋。美国人用以肯德基为代表的薯片、好莱坞为代表的大片、电脑软件为代表的芯片的“三片”征服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六个坚持是什么?p97关键是什么?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①指导②方向③方针④原则⑤统一⑥改革(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为什么?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内在要求)(2)、是什么?(1)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关系(3)、怎样做?最重要的是P99(3)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内涵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路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内在要求: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原因含义表现最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由之路宏伟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选择文化复兴必然伴随民族复兴最重要中国共产党领导指导思想1.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是()①面向世界②面向未来③面向现代化④面向社会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是基于()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A3、2012年4月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思想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如果主流意识形态缺少正确的理论作支撑,不仅主流意识形态的大厦会倾覆,而且必将导致整个社会的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国家不知向何处去,人民不知何去何从。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A、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B、抵制腐朽文化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D、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4.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又郑重地把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又分别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由此可以认识到()A.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马列主义是指导中国建设成功的不变真理C.马克思主义为我们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提供了现成的方法D.要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断发展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
本文标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01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04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