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解读电影《搜索》探析网络暴力
解读电影《搜索》探析网络暴力摘要伴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尤其是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传播不再是从前的单向传播,当下的网络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用户与网站间的信息双向交流互动,公众的话语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与此同时带来的诸如电影情节的网络暴力事件也层出不穷,对社会和当事人造成了巨大危害。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环境异常复杂,它形成的原因也是多个方面的,对这个社会问题应当给予重视,并理性看待和分析,不断寻求切实可行的对策。关键字《搜索》网络暴力应对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4.85亿,网络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影《搜索》讲述的正是关于网络影响力的故事。多重的网络暴力对女主角叶蓝秋形成了巨大伤害,最终选择了自杀。随着《搜索》在国内的上映,公众的视线再次聚焦在由新媒体迅速发展所衍生的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新的社会问题上。一、网络暴力的形成从技术层面上讨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尤其是WEB2.0网络新时代的开启,给当下的网络环境带来了巨变,公众不仅仅是新闻的传播者,也是新闻的制造者,这两种角色的同时扮演给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是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也带来了足以混淆是非的信息传播平台。这种高度自由的网络自媒体所带来的必然是对信息的审视不准确,对信息的来源不重视,对信息的发布不思考,最终导致网络信息的庞杂和混乱。1.网络的匿名性是网络暴力形成的重要原因,因为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风险趋近于零,使得网络道德底线很容易被冲破,而随意性因此增大。网友更容易在各种BBS、论坛当中抱着不负责任的心态对待各种网络事件。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很可能是自己对事件的调侃,也可能是对社会的报复心理。而在信息庞杂真伪难辨的网络空间,这些信息很容易引起网友的共鸣。在影片《搜索》中,大量的社会事件参与者都不负责任的参与了整个事件的传播与恶化。有心理学家指出,在虚拟空间中人们的交流本身就显得生硬,很容易产生负面的评论,这些归根到底都是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带来的心理效应。2.中国的网络法治和道德约束力都相对滞后。网络暴力通过公布他人隐私等手段使他人受到侵害,当然构成了侵权,且往往侵害他人的精神性人格权,这主要体现在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及人格尊严权等人身权。其不仅涉及民法,还牵扯到行政法、刑法、程序法等的综合调整。影片《搜索》中叶蓝秋遭到网络暴力的伤害后,并没有相应的处理机构来进行调查和妥善处理,即使是叶蓝秋在现实社会中屡屡被人身攻击,境况也和网络暴力相当,也没有一个政府监督部门站出来调查事情真相。从始至终,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与结束没有一个权威的部门去取证处理。这就会形成一个民意滚雪球效应,即拖的时间越长,就会有更多的公众陷入到这种看似正义的道德审判,就对受害人伤害更大。抛开事情的对错,社会上存在很多真正意义上违反道德的事件,公众往往喜欢在虚拟空间中冒充审判者,站在看似公正的角度去评判他们并不真正了解的事情,这对牵连人员是极大的不负责任,如果不加以控制,那么叶蓝秋最后无奈选择了自杀的情形,恐怕会真正出现在现实社会当中。3.网络暴力的根源直接来源于现实社会的浮躁。中国拥有大量的弱势群体,他们对社会的诉求永远比常人要更复杂。目前,这个庞大的网络群体正在一步步形成一个巨大的民意团体,他们将自己长久形成的世界观强加到每一个人身上。“在群情激奋的气氛中的个人,又会清楚地感到自己人多势众,因此他们总是倾向于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十分专横的性质。”这种强大的意愿推动着整个网络的繁荣。当现实给某类人群带来了不可抗拒的挫折感,那么这类人群就会在网络世界寻找排解的出口,所以当叶蓝秋被强加上了“小三”、“不让座”这个社会敏感词汇后,网络舆论压力的导向性会出现一个判断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最终导致的就是对叶蓝秋的精神身体双重折磨,这对在网络暴力的参与者而言,是正义感十足的行为,是胜利。4.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有共通性,中国国民素质偏低映射出虚拟空间公众媒介素养的低下。新媒体的受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会根据所接触的图片、视频、文字等多方面的信息形式进行大脑中的联想,长久以来受众所接触到的只是媒体传达给我们的世界,往往不是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在这样一个传播的过程中,新媒体往往会以利益为目的进行一些吸引眼球的炒作,受众亦会毫无判断力的配合。比如在《搜索》中,新闻主编陈若兮就是在行业竞争中将叶蓝秋的视频进行恶意放大炒作,引起一场叶蓝秋的社会大搜索,无数受众打着正义的旗号进行大规模讨伐叶蓝秋的道德沦丧,这出互联网中的暴力事件充分反映出新闻媒体的媒介素养低下,同时也说明这个庞大的网络群体对于新媒体属于所传播的信息没有丝毫的判断力与选择力,这是新媒体优势所带来的劣势,与公众的媒介素养紧密关联。二、网络暴力的危害网络暴力所能引发的危害有必要引起业界的重视,它形成的原因是多纬度的,它所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可预知的,在影片《搜索》中,叶蓝秋的前后遭遇有着鲜明的精神摧残特点,这正是网络暴力最大的威胁。叶蓝秋由起初的公交车不让座事件发展成为最后的跳楼自杀,每一个网络暴力的参与者都是罪魁祸首,被恶意加上的字眼,网友的人肉搜索,叶蓝秋的隐私权和名誉权都遭到了极大程度的损害,这些都给当事人造成了直接伤害。而网络暴力地不断出现也是对社会稳定的一大挑战。影片中叶蓝秋事件发展的过程当中,曾经多次发生被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的事件,群体性事件在其运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忘记掉自己本来的面目,在集体中的个人常常高估了自己所能控制事态的能力,社会当中的不稳定因素也会由此凸显。网络暴力虽然发生在互联网虚拟社区中,但它是现实社会中暴力的延伸,最终又会回归到现实社会中。网络暴力的发生,指向的是现实社会中的具体事件,这种暴力虽然没有现实社会的暴力事件那样极端化和暴力化,但它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和由此引起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样值得人们关注。叶蓝秋所引发的舆论大潮很容易引起一些网络激进分子的冲动行为,这些行为可以是在虚拟社会中,也可以是在现实社会空间当中发生。三、如何应对网络暴力1.实行网络实名制。实名制可以有效地控制网络暴力的发生,许多网民的随意言语攻击都来自网络空间当中的匿名性,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实名制管理中心,或者对每一个网友分配一个固定的IP地址,可以在网民出现网络暴力犯罪的同时对参与者进行警告提醒;对于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对受害人形成重大伤害的事件,有必要对事件参与者进行责任追究。尽管成本较大,但会在网络空间中形成一个具有法律效应的管理追踪机制,并有效遏制制造恐慌、恶意攻击、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名誉等网络暴力现象,使网友在发表言论时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规范网络空间的秩序。2.规范和完善相关法律。在网络空间中,国家也应当完善网络媒介的立法与实施。在影片《搜索》中受害人叶蓝秋在事件发生后,不断遭到网民的人肉搜索,遭到网络空间的语言暴力与现实空间的恶意攻击,个人的隐私权也遭到了侵犯。这些所谓网民不冷静的行为都已经构成了违法,但却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即使是在虚拟空间中,政府也应当加强对个人隐私权和名誉权的保护,不断完善网络媒介相关的立法环节,让相当一部分的网络暴民逐渐清醒,意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更要意识到即使是在网络空间中,也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从而净化网络环境,有效地减少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3.提高网民的道德水平。在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我国,公民的道德水准普遍低下,这也就导致了网民群体的道德低下,所以,加强网民的道德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暴力的关键所在。在这过程中,政府要重视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的道德感,不要让冷漠与浮躁充斥着整个民族;而对社会而言,培养每个人的道德感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小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大到大型教育机构对社会思想的灌输,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4.提升媒介素养。全体网民对于网络世界高度自由的追求无可厚非,但事实上,高度自由的形成也需要每一个网民自身的贡献,同时,也需要网络媒体的良知,如果网络高度自由带来的是恐慌与暴力,那么政府监管部门必须采取强制性措施。所以,网友们应当认识到,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是追求网络自由的强力催化剂。网友作为受众而言,判断网络信息的真伪,甄别图片是否为合成,提升自己对虚假信息的免疫能力,这些都是提升媒介素养的关键所在。作为信息发布者,比如许多传媒业界人士,要做到对信息源调查取证判断,做到语言上最大限度地客观表达,毫无个人情感的掺杂,坚守传媒业的良知与底线,避免恶意炒作和博取点击率等不良行为,这些尽管对于人性而言很难做到,但应当有这方面的道德意识,并量力而行。影片《搜索》中的网络媒体主编陈若兮,利用职权,恶意炒作,然后又公报私仇,利用信息语言煽动网民,完全失去了传媒业的职业精神,这才导致了网络暴力事件一步步地恶性发展。四、结束语新媒体作为出现不久的新兴产业,由于在短时间内的高度繁荣,必然导致许多矛盾与问题的涌现,需要按部就班的理性解决问题。总而言之,网民需要自觉地接受媒介素养教育,而信息发布者更应当认识到自己的职业操守,从而提升每个人的媒介素养,有效遏制网络暴力事件的出现。
本文标题:解读电影《搜索》探析网络暴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0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