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言传身教家长是孩子的老师
言传身教--家长是孩子的老师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江苏省在全省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1700万未成年人,将在“八礼四仪”的学习和体验中,从小做一个文明有德之人。“八礼”指的是: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四仪”指的是:学生7岁、10岁、14岁、18岁时,学校要为其组织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孩子礼仪教育应该从小开始。也许有人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年纪太小,对孩子说这些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我国历史上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年纪只有四岁。事实证明,在孩子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对其进行礼仪的教育是可行的。礼仪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和大人一样,也应该有一定的礼仪。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礼仪,对其成长是有好处的。3-6岁是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黄金时期,还是培养文明礼仪与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奠基时期。孩子礼仪教育中父母是榜样。小孩子的天性是模仿,苦口婆心的说一大堆,孩子不一定能接受。而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的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由于受家长的影响,有幼儿经常表现出许许多多的不文明行为,如:随地吐痰、乱扔饭菜、公共场合大叫大嚷、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看见长辈或熟悉的人当作没看见等,不文明行为比比皆是。通过父母良好的礼仪言传身教,对孩子不断熏陶,从而让孩子在无形中学会基本的礼仪。为了做到这一点,提高自身素质使幼儿有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们的自身素质,一个具有相当道德礼仪水准、社会理想以及责任感的家长才有可能培养出孩子具“我说礼仪教育千字文评比交流”有一定涵养、礼仪、适应社会的现代人。可见,父母家长的表现以最直接的方式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礼仪教育中不能溺爱孩子。家长的溺爱使得幼儿自我中心的现象严重,幼儿不懂感恩,不懂尊重,不会交往,不会等待,而这些恰恰是礼仪教育所要解决和克服的,如果家长不能够放弃溺爱孩子的思想,放手进行教育,对幼儿不良行为给予必要的否定和约束,礼仪教育就会变成纸上谈兵,流于形式,不会收到实质性的效果。所以家长要有目的地引导孩子遵守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对照要求查找自己孩子的不足,加以引导纠正。每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那么我们家长就要从孩子小时候开始,不去溺爱孩子,用自己平时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对孩子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小就成为一个懂文明礼貌的小朋友。
本文标题:言传身教家长是孩子的老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10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