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计算机病毒传播防范措施20150103
计算机病毒传播防范措施4000字符摘要:随着信息和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极大地方便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计算机病毒却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而产生,成为计算机系统严重的潜在危险,甚至是巨大的破坏。本文分析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并对计算机病毒进行分类,阐述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最后探讨了抑制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防范措施,以便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防止使用计算机过程中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关键词:计算机;病毒;传播;防范;安全1.引言在对计算机产生安全隐患的各类因素中,计算机病毒的潜在危害是十分大的。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地增大和计算机的进出口贸易的开展,国际上的计算机病毒也越来越多的流入中国。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计算机感染病毒的比例逐年增加,并且,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也在增加。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十分广泛,可以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危害,是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比如,计算机病毒会造成自动柜员机的混乱,使航班延误甚至出现重大事故、延误或截断警务部门的报警信号,严重危害了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所以,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开展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必不可少且刻不容缓。2.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点2.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计算机病毒指的是“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1]。正常来说,通过计算机软件接触到的资源都有受病毒威胁的潜在危险。2.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2.1.1传统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病毒具有瞬时性、随机性和动态性,且难于发现,会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满足一定条件时会被激活,对计算机产生一系列的破坏。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特点:(1)传染性传染是病毒最基本的特征,计算机病毒能够自动复制,并将所复制的病毒传播到计算机的其它程序上或者通过其他的方式传播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上。而且,病毒在复制、传染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变种,此时的的危害力和传染速度均会大大增加,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计算机的瘫痪。(2)破坏性破坏性是计算机病毒最直接的表现。当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病毒会泄露用户信息和隐私,还会使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甚至会导致系统的崩溃。(3)寄生和潜伏性正常来说,计算机病毒在电脑程序中都是通过寄生存在,为了尽可能地隐蔽,病毒一般都会选择潜伏,在一开始感染病毒时不会发作。当病毒进行自我复制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或者满足某种触发机制时,就会大规模的扩散,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有触发条件,一旦触发条件被执行,病毒的发作机制就会激活,会进行大规模地传播,对计算机产生破坏。相反地,该项触发机制没有被启动,人们会很难发现病毒的存在。(4)隐蔽性计算机病毒一般存在于计算机正常的程序中,十分隐蔽,通过计算机病毒软件可以将一部分病毒检查出来,但是,还有相当部分的病毒不能被检查出来。(5)可触发性计算机病毒不可能一直处于潜伏的状态,否则病毒不能感染计算机自然也形不了破坏,这样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为了隐蔽和危害性,计算机病毒需要可触发性来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目前,计算机和网络的迅速发展,加速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网络化使得计算机病毒的感染的范围也越来越广阔。在网络化的时代,计算机病毒有具主动通过网络和电子邮件系统进行传播、传播速度极快、变种多和具有病毒、蠕虫和黑客程序的功能等新型的特点。现在,很多新病毒的编写不再使用汇编语言,而是采用高级程序的设计语言。它们容易编写起来非常容易,并且可以被轻易地修改,从而衍生出很多新型的病毒变种。这些变种的病毒仅仅是修改了其中一部分的代码,与母本病毒的破坏和传染和机理非常相似。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编制计算机病毒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过去病毒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复制自身给其他的程序。现在的计算机病毒具有了蠕虫的特点,其功能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相应的,其危害也增大。他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有些新型的病毒还具有了黑客程序的功能。3.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原因3.1版权保护计算机病毒在一开始产生时,最主要的就是软件开发商用来保护版权。在计算机发展初期,由于版权保护方面政策的不到位,有些商家被非法复制一些应用软件,使得软件开发商的利益受到侵害,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软件开发商会在自己开发的产品中植入另外设计的程序,来防止用户非法传播自己的软件。3.2.显示自己的计算机水平有些计算机爱好者,由于对比较精通计算机技术,他们凭借自身对软硬件的了解,编制特殊的程序,向人们炫耀和展示自己的才智。3.3个别人的报复心理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报复的心理故意制造并传播病毒,这在计算机所有的病毒中,危害是最大的。3.4特殊目的某些军事、政府或研究秘密项目等的组织或个人为达到特殊目的,对政府机构、单位的系统进行暗中破坏、窃取机密文件或数据,导致一些国家机密或者商业机密的泄露。总之,计算机病毒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产物,是计算机犯罪的一种形式。由于其具有风险小、破坏大和不易取证的特点,刺激了犯罪意识和犯罪活动。当然,计算机软硬件产品本身的不安全性和脆弱性也会导致计算机病毒的产生。随着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是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必要环境。4.计算机病毒的分类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写的程序代码,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危害。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病毒其危害形式和危害程度也是不同的。4.1按寄生的方式分类按照病毒寄生的媒体进行分类,可以将计算机病毒分为引导型、文件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一般来说,引导型病毒主要藏匿于磁盘引导区;文件型的病毒通常选择计算机中exe、doc类型的可执行文件进行感染;混合型病毒是引导型和文件型病毒的混合,由于其算法变得更加复杂,进行传播的途径更加广泛,产生的危害更严重。4.2按链接方式分类按链接方式对计算机病毒进行分类,可以将计算机病毒分为源码型病毒、嵌入型病毒和操作系统型病毒。源码型病毒攻击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它会在程序编译以前进入到源程序内部,编译后就自然化身于合法程序的一部分。嵌入型病毒一般是嵌入到程序内,通过插入的手段连接病毒程序与感染对象。操作系统型病毒会直接进入操作系统,攻击力较强,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计算机崩溃。4.4新型病毒目前的计算机病毒总是在时刻变化,并产生以前没有的新型病毒,无法采用一些标准对这些新型的病毒进行分类。5.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计算机病毒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认为进行编写的一种特殊程序,对计算机和网络而言,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传播。它们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种,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设备传播和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设备传播主要是靠U盘、磁带、硬盘、光盘等进行。这些设备是计算机用户最经常使用的存储和读取设备,可以用于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和传递。这些设备的耳朵里使用,在无形当中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增加了计算机感染病毒和传播病毒的机会。计算机病毒的网络传播方式是依靠互联网、局域网和无线传播者三种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网络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甚至能够实现实时的交流和沟通,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人们会进行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和下载软件等活动,通过网络下载的文件中或者通过电子邮件和其他通讯工具之间传递的信息很有可能就含有计算机病毒,会引起计算机病毒的广泛传播。比如,有些网络论坛有很高的访问量,计算机爱好者通过访问网络论坛和其他人进行交流,由于网络论坛缺乏必要的管理,论坛上发布的一些文件或者程序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6.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防范措施在网络时代,计算机病毒日益泛滥,威胁系统资源,对于那些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病毒,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计算机整个网络瘫痪,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计算机病毒之所以能够传播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而是计算机用户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过程中防范意识淡薄,警惕性不高,只有当自己的计算机出现问题才意思到病毒的存在。为了将病毒拒之千里,计算机用户必须要做好病毒的防范措施。首先,建立有效的病毒防护体系,把好入口关。一定要对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进行升级,保证所有系统漏洞得到修补。要安装质量过关的的能够进行升级、防病毒和木马的杀毒软件。用户要经常升级杀毒软件,及时升级病毒库,并对计算机进行全面杀毒。日常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养成定期查毒、杀毒的习惯,在使用光盘、U盘、软盘等设备之前必须进行病毒扫描,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其次,用户要时刻保持警惕。不随便登录不明网页;不随便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中的附件文件;下载软件要通过可靠的渠道;自己的硬盘不轻易共享;不随意使用安全性未知的U盘;仔细检查往外发送的文件,确定无计算机病毒后才进行发送。7结束语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病毒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种类,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广大的计算机用户面临日益严峻的计算机安全问题。所以,采取有效措施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范,避免遭受病毒的侵扰已经成为计算机用户的共识。只有对计算机病毒进行合理的防范,才能使计算机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为广大计算机用户提供高效率的服务。参考文献[1]纳颖,肖鹍.对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研究[J].科技信息,2012,03:129+170.[2]王艳敏.对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研究[J].硅谷,2012,20:92+137.[3]王松.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2:230.[4]杨帆.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03:144-145.[5]黄新建.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1:263-264.[6]白雪.对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网友世界,2013,Z4:3.[7]姜苏媛.计算机病毒的类型特征、传播途径及防范措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3:32-34.
本文标题:计算机病毒传播防范措施2015010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34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