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趣谈刮痧与拔罐中国民间疗法•apopulartreatmentforsunstrokebyscrapingthepatient'sneck,chestorback”。概述1.拔罐与刮痧源于我国古代,拔罐已经有两千年历史。刮痧的产生和运用随着痧症的出现而产生和运用的。盛于明清,流传于民间。2.二者同属中医外治法,外治之理即是内治之理。定义1.刮痧:用一定工具(木梳、银元、刮痧板等)经一定介质(清水、按摩油、红花油等),在人体某部位的皮肤上进行刮摩,使皮肤发红充血呈现块或片状的紫红色的瘀点,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痧(痧点)——皮肤上出现的紫红色细小的形如沙粒的小点。2.拔罐:用燃火或抽气等方法使罐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力,使其吸附于皮肤,通过罐内负压、温热作用产生治疗效果,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古称角法、火罐气、吸筒疗法。简史1.拔罐有二千余年历史,并成为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历史上主治痈肿疮毒.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用角法治脱肿;角为牛角。3.宋金元时竹罐完全代替兽角。名称由“吸筒法”换为“角法”。痧症最早记载见于元代。4.明清时候,刮痧引起医家重视。清·郭志遂《痧胀玉衡》为刮痧最早的专著。清末后拔罐随针灸的衰落而流落民间。优点1.简便:随处取材,随地可做。对辨证精度要求不高,如感冒。2.经济:材料广泛3.安全: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4.可靠:疗效非常好。5.治疗范围广泛:内外妇儿,肢体经络等拔罐操作火罐法(水罐法、抽气法略)(1)闪火法: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酒精棉球一个,用火点燃后,在罐内快速绕1~3圈(勿将罐口烧热)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2)投火法:用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3)滴酒法:95%酒精滴入罐内几滴,沿罐内壁摇匀,用火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勿滴过多,以免烧伤皮肤。(4)贴棉法:用适宜酒精棉贴在罐内壁的下中段,将酒精棉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5)架火法:刮痧操作1.放痧:泄热、祛瘀、解毒。(1)双委中放血-周身酸胀,四肢沉重(尤双腿阴天加重)(2)点刺双尺泽-全身酸胀,尤两臂酸胀、疼痛。(3)头痛-点刺太阳、印堂。2.扯痧:拇食指提扯肌肤出现痧点。挤痧(头痛脑胀)、拧痧(咽痛、心胸胀闷)等。3.焠痧:用灯芯蘸油点燃后在皮肤上的红点烧,听一声清脆的爆响声即可。对于寒证(突然腹痛、手足发冷,口唇发冷)。4.拍痧:与刮痧相间运用。可加强刮痧作用。拔罐手法1.单罐:病痛小而局限者。胃痛拔中脘。肩周炎拔肩髃。2.多罐:病邪大而广者。如按肌束排列成行拔多个罐称为排罐。3.闪灌:有温热作用,一次次闪罐,温热作用和向外透的作用逐渐加强。从而使腠理开泄。相当于透法、汗法,用以治感冒寒邪郁闭腠理。对病邪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证。以皮肤潮红为度。4.留灌:对寒痹小而深者。作用使腠理开泄,引邪外出。10~15分钟。走罐:开腠理作用强,如同刮痧,相当于温法,汗法。可以发汗。面积大,肉多处。多用介质-清水等。对感冒初期尤为适宜。针罐:针罐结合,多用于病邪深重及风湿痹病。刺络拔罐:有瘀血者必须用放血疗法。内经:郁陈则除之拔水泡疗法:对水湿重者良效。治疗水肿、痰湿、肥胖等。刮痧手法1.平刮:刮痧板平边着力。适于大面积部位:胸背腰腹四肢等。2.竖刮:刮痧板竖直。适于较大面积部位:胸背腰腹四肢等。3.角刮:用边、角。适于较小面积的刮摩,如人中、神阙、肘窝、听宫等。刮痧和拔罐共同要求1.环境:清净温和,闪罐室内温度不能太冷,否则起不到效果,有时还会使病情加重。2.时间:年高体弱、病轻而缓者,治疗时间可短;反之,时间长。3.消毒:对工具和部位。3.体位原则:医生方便,患者舒适自然持久。5.程度:皮肤发红出血,出紫色痧点(斑点、瘀点)。6.晕刮晕罐:疼痛异常,发热汗出不止,烦躁不安,脉数等。故刮痧拔罐后问反应,疼痛为正常。晕罐晕刮后宜休息、平卧,喝盐水,按压人中等等急救穴位。7.疗程:隔一两天待痧去后再刮。3~5次为一个疗程。拔罐的要求及准备工作1.部位:(1)面部不宜拔罐刮痧,因易影响美观。心尖不宜拔罐。(2)胸部不宜留罐、腹部宜闪罐法。(3)腰背、四肢等据需要留罐。2.动作技巧:稳、准、轻、快。3.吸拔力量大小的影响因素:(1)罐内气压和罐外气压差的大小。(2)拔罐操作的时机:罐扣的及时与否。(3)有无毛发和皮肤紧张度。刮痧的要求及准备工作1.刮痧角度:45°左右,灵活应用。2.顺序:(1)沿一定方向由上而下,由内向外,依次顺刮,不可逆向——以防引病邪入里。(2)由点到线,面或反之刮摩面尽量拉大,尤其是在同一条经脉上。3.动作技巧:均匀柔和,持久有力。4.练习腕力臂力:用刮痧板在布或沙袋上做各种手法。分类1.直接刮:适用于实证,强盛之人。一般人都采取直接刮。分类2.间接刮:用毛巾或者布等垫在刮痧部位。适于儿童和老人,身体虚弱者工具牛角竹罐调羹陶罐铜钱玻璃罐木梳抽气罐碗片代用罐银元多功能罐檀香板麻线团介质1.一般用清水。2.红花油:用于有瘀血者。3.姜汁: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等。4.其他:香油、润肤剂、按摩乳、扶他林等得气产生酸麻胀重沉等感觉,但呈放射性,扩散状。刮痧特点技巧1.痧:(1)疾病本身所表现的特征。(2)刮出来的痧点.2.胀:头昏脑胀、胸部闷胀、腹胀、周身酸胀、肢体发麻等。3.技巧:无论什么疾病先刮重点部位(膀胱经、督脉、胸腹)与重点经穴(大椎、大杼、神堂、魄户、膏肓)。拔罐作用论1.热:用火罐一次次点火温热皮部,可以很好的起到温热作用,从而起到温通的作用,温经则可以散寒,散寒则可以止痛。故在临床上少用抽气罐。2.引邪外出原理:拔罐是用罐的吸拔力量,从而可以使病邪由里引向外,因此闪罐就是将病邪一点一点的向外引。留罐作用也是如此,但作用更强,以治疗病邪深重者。3.拔出水泡论:拔出水泡则可以使湿邪随之而解,故可以治疗水湿重者,如头晕目眩、痰喘等很多临床实践也已经证明良效。且感染发生很少。4.拔罐也能治疗大病。颜色深浅论•颜色深浅表示寒邪深重程度或病邪深重程度。颜色鲜红表示病邪在表,有热或寒邪,要用闪罐;•颜色黯淡表示病邪在里,要留罐。•颜色黯淡瘀血点多表示有瘀血,必须放血。•颜色浅淡表示人体邪气清浅,正气亏虚,需要用补法以补益正气。拔罐汗法温法透法等论•温法:拔罐因为有火的力量,故有温热的力量,具体论述如前。•汗法:拔罐可以温通,可以散腠理郁闭的邪气,因而可以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形同麻黄银翘,有寒散寒,有热清热。•透:拔罐的力量可以由里向外引邪外出,因而如同犀角地黄汤一样可以将邪气从里面引向外面,甚至会将深入脏腑的邪气引出。刮痧也是一样。•通经络作用:刮痧和拔罐温热、持续不断走动的作用在肌肤上,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故可以通过皮部来使郁闭的经气得到疏通,恢复正常,从而通则不痛。•祛瘀论:拔罐祛瘀必须拔出暗色的瘀点方可。病历1.一老者约60岁,男,头晕,冬天晕甚,闭目或躺在床上或向后仰就晕的厉害。在某一推拿店中(推拿一小时后)用后背拔罐(排罐)。后来,隔了一段时间后,因为其儿腰扭伤再次来这里,一并感谢小刘:自从那次拔罐后再也没有头晕过。病例•2006年4月初,范XX,女,约50岁,腰突累及腰疼。给予拔罐在腰两侧,自述拔罐后感觉其腰两侧胀痛感消失,感觉不错。2006年4月26日,拔罐在肾俞和胃俞部位,拔罐后的部位颜色鲜红。2006年5月10日,自述上次拔罐后到晚上起了水泡。但是起水泡后其后背右肩胛骨内侧上下部位痛胀的感觉消失。拔水泡疗法适于有水湿者:胖人感冒、水肿、有痰、泄泻、头晕眩、霍乱等。治则治法实则泻之:重手法,时间短为泻法。以刮出痧点为度。否则病邪不能尽出,郁结于体内。虚则补之:轻手法,时间长为补。虚证不可强求出痧。适应证内:呕吐、腹泻、腹痛、失眠健忘等外:痈肿疮毒等。妇:痛经、月经不调、闭经等。儿:小儿夜啼、疳积等。肢体经络:落枕、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等。其他:咽痛、风疹、痔疮等。禁忌症1.各种传染病(乙肝、结核等),急性高烧。2.孕妇及经期腰骶腹部慎用。3.心血管病者、有出血倾向者(血友病、白血病)。4.皮肤病:皮肤溃疡、急性腹痛、烧烫伤、静脉曲张、全身高度浮肿等。5.其它:高热抽搐、癫狂、大血管处、骨折、醉酒、过饥过饱、癌肿、骨髓炎等。拔罐主治病症1.荨麻疹:神阕、血海、曲池等及患处拔罐。2.胃肠病:胃痛、腹痛、腹泻等。——至阳、脾胃大肠俞;天枢、气海;足三里、上巨虚等。3.落枕、腰痛:在阿是穴放血拔罐加血海、阳陵泉穴拔罐。4.妇科:肝脾肾俞、八髎、中极、关元、三阴交、血海等穴拔罐。5.青春豆、疮疡:大椎、肺俞、膈俞刺络拔罐,灵台穴拔罐。6.肥胖: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三阴交、萁门等。感冒重点穴加风门、风池、合谷、列缺、前胸内外。发热加脊椎、肩胛;头痛加太阳;鼻塞加迎香;咽痛加少商商阳点刺。咳嗽加尺泽至太渊经线。在背部膀胱经督脉走罐,大椎、肺俞及孔最留罐。•用刮痧板在面部刮痧,一边想,开开开。刮痧美容咳嗽重点穴加风池、身柱、肺俞、膻中、天突、尺泽至太渊经线。咳嗽甚则加前胸内外;发热加曲池至合谷经线;闷喘加内关,定喘;痰多加三里,丰隆,脾胃俞。呕吐重点穴加膻中到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食滞加天枢;肝郁加太冲;痰多加丰隆;脾胃虚弱加脾胃俞;呕吐不止加金津玉液;泄泻重点穴加中脘到天枢、足三里到上巨虚、阴陵泉、内关。脾胃虚弱加脾胃俞、关元俞、大肠俞。肾衰加肾俞、命门。腰疼大椎、天柱到大杼和魄户神堂、命门到腰阳关、肾俞到腰眼、委中、委阳、昆仑。腰疼•寒湿盛:阴陵泉、三阴交;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委中、十七椎等。•劳损:加膈俞、三阴交等。•慢性腰疼:加志室、太溪等。痛经大椎、大杼到神堂,膀胱俞到胞肓次髎,气海到中极,血海到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经线肝郁胁痛:期门、太冲;气血亏虚:足三里,命门。落枕颈肩部、光明到悬钟、外关、合谷、液门、后溪。落枕穴、手三里、肩井、夹脊、耳穴颈、天宗。劝学唐·韩愈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致谢!
本文标题:趣谈拔罐与刮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41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