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1
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复习提纲(第2章)第二章1、数据、信息、数据处理、信息处理、信息网络、DTE、DCE等概念P22数据:是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具有稳定性和表达性。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数据处理:是把数据加工处理成为信息的过程。信息处理:也是把数据加工处理成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比数据处理含义广。信息网络:是两个以上的单位为了某种需要,以一种共同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则它们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DTE(数据终端设备):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信源和信宿是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和终端。DCE(数据通信设备):信号变换设备位于数据电路的端点。2、信息网络、计算机网络相同和不同之处P23相同点:是由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系统联合组成的,通信都是数据通信,因为它们所传输的是数据,而不是信息。区别:信息网络的目的是进行信息交流,而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3、为什么网络通信系统就是数据通信系统P23因为在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中,信息的传输不是以信息为单位进行的,在系统传输过程中,信源和信宿共同遵守一种规则,系统只按规则进行传输,系统传输的目的不是要了解所传送信息的内容,而是要正确无误地表达信息的符号也就是数据传送到信宿中,让信宿接收。所以说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是数据通信系统。4、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基本模型P24基本构成:信源信号转换设备通信设备信号转换设备信宿基本模型:DTEDCE(公用交换网)DCEDTE传输信道数据电路5、通信线路连接方式P27点对点连接:包括主计算机与用户终端直接连接和主计算机与主计算机直接连接两种方式。分支式连接:是一条线路连接两个以上的端点进行通信的方式,分支式连接又分集中式和非集中式两种。在分支式连接方式中,站点被划分为控制站、发送站和接收站三种。6、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P27-28线路通信的三种方式。单工通信:是传送的信息始终一个方向的通信。半双工通信:是通信信道的每一端可以是发送端,也可以是接收端,信息可由这一端传输到那一端,也可以由那一端传输到这一端。但在同一时刻,信息只能有一个传输方向。全双工通信:一个信道传输信息向一方向,而另一个信道传输信息向反方向。7、并行和串行数据传输P29-30数据传输方式分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并行数据传输:是在传输中有多个数据位同时设备之间进行的传输。串行数据传输:是在传输中只有一个数据位在设备之间进行的传输。8、计算数据传输率P30码元是承载信息的基本单位一码元携带信息量:D=log2NN表示一个脉冲所能表示的有效值状态。数据传输率:是指每秒能传输多少构成代码的位数,它以位/秒为单位,用比特/秒表示,或写成bit/s,简称bpsS=1/T*D=1/T*log2NT表示单位脉冲宽度调制速率:线路上单位时间传送的波形个数。单位:波特B=1/TT为个波形的持续时间误码率:在通信系统中衡量系统传输可靠性的指标,它的定义是二进制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Pe=Ne/NN表示二进制码元的总数Ne表示被传错的码元数。9、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宽带传输、带宽等概念P31基带是指调制前原始信号所占用的频带,是原始电信号所固有的基本频带,信道中直接传送基带信号时,称为基带传输。频带传输:是把基带数字信号经调制变换,成为能在公共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宽带是指比音频带宽更宽的频带,它包括大部分电磁波频谱。利用宽带进行的传输称为宽带传输。带宽:通常是指通过给定的通信线路发送的数据量。单位:赫兹(Hz)10、数字编码(曼彻斯特,差分曼彻斯特)P32-34曼彻斯特码:把一码元一分为二,如果在前半个码元时间里,电压为高电平,在一码元的时间中发生电压跳变,使后半个码元时间的电压为零电平,此时接收信号的值就判为1。反之接收信号的值就判为0。差分曼彻斯特码:是其取值由每位开始的边界是否存在跳变而定,一位的开始边界有跳变代表0,没有跳变代表1。11、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ASK、FSK、PSK),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PCM)数字数据到模拟信号的调制有三种方法:移幅键控法(ASK)移频键控法(FSK)移相键控法(PSK)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PCM(脉冲编码调制)过程:采样、量化、编码12、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同步协议和异步协议P36P86同步传输采用的是按位同步的同步技术,即位同步。分外同步法和自同步法异步通信或异步传输采用的是群同步技术,即群同步。同步协议的基础是同步传输,它分面向字符的同步协议,面向比特的同步协议和面向字节计数的同步协议。以帧为传输单位。异步协议的基础是异步传输,它规定以字符为独立的传输信息单位进行传输。13、多路复用技术(FDM、STDM、ATDM)P37-39多路利用技术主要包括频分多路复用技术和时分多路复用技术两种。时分多路利用技术:包括同步时分多路利用技术和异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14、实现数据交换的三种技术P40-41电路交换:是一种直接交换方式,是多个输入线和多个输出线之间直接形成传输信息的物理链路。分四个阶段:静止阶段、呼叫控制阶段、数据传送阶段、清除阶段。分组交换:报文交换。15、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P41-42报文交换方式:报文是交换的单位,主要包括报文的正文信息,指明发和收节点地址以及各种控制信息。报文分组交换:长的报文被分成若干较短的报文组。分组是交换单位。优点:数据传输灵活;转发延时性降低;转发错差少,对差错容易进行恢复处理;便于控制转发。在信息传输中,允许被打断。共同特点:都属于存储转发交换方式、无呼损、不同速率、不同电码的用户之间能够进行交换、信息延时长、变化大。16、数据报和虚电路(VC、PVC)分组交换方式提供的两种服务:虚电路业务服务和数据报业务服务数据报:能包含在单个报文分组数据域中的报文,且传送它到目标地址与其他已发送或将要发送的报文分组无关。特点:格式简单,实现机构简单;数据报能以最小延迟到达目的节点;各数据报不一定按发出顺序到达目的节点;各数据报独立,路由选择取决于当时网络的状态和路由选择策略。虚电路:呼叫虚电路(VC)永久虚电路(PVC)17、ATM定义、ATM信元、ATM的结构、ATM的特点P43-45,P149ATM是一种转换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信息被组织成信元,而包含一段信息的信元并不需要周期性地出现。ATM信元:具有固定长度,53个字节。信头5个字节,有效载荷点48个字节。ATM结构:物理层、ATM层、ATM自适应层ATM特点:10条18、帧中继的概念、结构、传输原理、基本功能、特点P45-46,P146帧中继FR: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帧中继以分组交换技术为基础,它是对X.25分组交换协议进行的简化和改进。帧中继适用于处理突发性信息和可变长度帧的信息,特别适用于局域网的互连。结构:帧定界开始帧中继帧头数据区域帧校验序列帧定界结束传输原理:数据传输过程中,帧不需要确认,错误帧检出后,直接丢弃。帧中继探测误码、阻塞能力非常小。帧中继的开发是基于传输媒体是相对可靠、无误码的。基本功能:为到来的帧选择路由,以到达正确的输出端口。核查帧的校验序列区域,以确定帧是否包含一个误码,如果包含,丢弃这个帧核查并确定它的缓冲区是否满了,如果满了,则丢弃到来的帧,直到拥塞清除特点:高效性,经济性,可靠性,灵活性19、差错种类、差错控制的三种方法自动请求重发、向前纠错、反馈检验法P48差错:是在数据通信中,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与发送端实际发出的数据出现不一致的现象。包括:数据传输过程中位丢失,发出的位值为“0”,而接收到的位值为“1”,或发出的位置为“1”,而接收到的位置为“0”,即发出的位值与接收到的位值不一致。自动请求重发ARQ:也称检错重发。它是利用编码的方式在数据接收端检测差错,当检测出差错后,设法通知发送数据端重新发送数据,直到无差错为止。向前纠错FEC:它是利用编码方法,在接收数据端不仅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检测,当检测出差错后能自动纠正差错。反馈检验法:是接收端将收到的信息码原封不动地发回发送端,与原发送端中原发信息码相比较,如果发现错误,发送端进行重发。
本文标题: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48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