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什么是路基?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1、交通部颁发的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中,路基的定义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2、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路基设计应符合安全适用、技术经济合理的要求,使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要求设计符合环保的要求。3、沥青路面规范: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地面水、地下水侵入路基路面措施,以保证路基的强度、稳定性。设计宜使路基处于干、中湿状态,E030MPa,重交通E040MPa。二、苏州地区(太湖流域)水文地质的特点:苏州地处江南,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地表均为粘性土,且地下水位高。三、路基填土高度:为了保证路基处于较为干燥的工作状态,就要求路基填土高度在一个合理的范围。1、根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对路基干湿类型的规定:干燥H0H1潮湿H3H0H2中湿H2H0H1过湿H0≤H3式中:H0——不利季节路床顶面距地下水位的高度;H1、H2、H3——分别为干燥、中湿、潮湿状态路基的临界高度。苏州Ⅳ-1H1=1.7~1.9,H2=1.2~1.3,H3=0.8~0.9H0——路床顶面距地下水位的高度;h1——原地面距地下水位的高度;h2——路基设计高度;h3——路面结构厚度。2、我院设计的普遍情况:①一般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填土高度均较小,除桥头较高外,一般h2=0.5cm左右。地下水位:苏州普遍情况,一般为黄海标高1.2~1.5m,即距原地面1.0~1.5m左右≈h2。②正常情况,一般路基设计标高控制在3.0m左右,距地下水位1.5~1.8m,基本处于中湿状态(H0=h1+h2-h3=0.9~1.4m)当道路处于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如苏北大丰),地下水位距地表仅0.5m,这时处于潮湿状态。所以我院在市政工程设计的道路工程,其路基的工作状态,基本都处于中湿~潮湿状态,为此路床要求掺灰土处理,分层压实,来保证其强度。四、关于低填方路基处理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3.3.5条“地基表层处理”中第4点规定:应将地基表层碾压密实。在一般土质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基底的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0%,三、四级公路不应小于85%。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并分层回填压实,其处理深度不应小于重型汽车荷载作用的工作区深度(Za)。本条规范需解决如下三个问题:③路基在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工作区深度;④什么是重型汽车荷载;⑤路基的处理深度。1、工作区深度:根据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主编的《公路设计手册》“路基”(第二版),车辆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分布深度,即工作区深度Za的近似值为:3knpZar式中:Za——路基工作区深度,m;K——系数,32≈0.5;P——车辆荷载,kN(单轴单轮荷载);r——土的容重,kN/m3;1/n——系数,1/n=1/5~1/10,即n=5~10。本图为车辆荷载P及土体自重在路基土体中按深度分布的应力。当路基土体达到一定深度时,车辆荷载P引起的应力σ2与路基土体自重所引起的应力σB的比值,即5~10BZn时,可以得出工作区深度计算的简化公式:3knpZar亦即1/n=1/5~1/10,即n=5~10。2、重型汽车荷载:①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车辆荷载BZZ-100,单轴双轮轴载为100kN;单轴单轮轴载为50kN,即P=50kN。计算工作区深度:n=5Za=1.9m;n=10Za=2.4m。②公路桥涵设计车辆荷载(公路-Ⅰ、Ⅱ相同)单轴单轮140/2kN:n=5Za=2.13m;n=10Za=2.69m。③取超重车辆300kN:后轴单轮荷载100kN:n=5Za=2.40m;n=10Za=3.03m。3、路面结构厚度的换算:①路基、路面由不同强度的材料组成,在计算工作区深度时,应将路面折算为路基同一性质的厚度再进行计算,即当量厚度;②柔性路面的当量厚度换算公式:110mEZehE式中:Ze——路面换算为路基土层的当量厚度,m;h1——路面结构厚度,m;E1——路面材料的回弹模量,MPa;E0——路基土的回弹模量,MPa;m——指数,2.5,多层弹性体m=2,多层刚性体m=3.③我院设计中,路面结构厚度大体为:主干路:h1=0.65m;次干路:h1=0.55m;支路:h1=0.45m.基层材料:一般为水泥稳定碎石、二灰碎石,底基层为石灰土。E1:水泥稳定碎石1300~1700MPa;二灰碎石1300~1700MPa;石灰土400~700MPa;沥青混凝土1000~1400MPa;E0:土基E0取3.5MPa。为说明问题,简化计算:组合一:水泥稳定碎石(二灰碎石)+石灰土基层,取E1=1050MPa;组合二:水泥稳定碎石(二灰碎石)+石灰土基层,取E1=700MPa。组合二为保守值。E0=35MPa④组合一的路面结构厚度,换算成工作区的当量厚度为:主干路:h1=0.65m,Ze=3.9×0.65≈2.5m;次干路:h1=0.55m,Ze=3.9×0.55≈2.1m;支路:h1=0.45m,Ze=3.9×0.45≈1.8m⑤组合二的路面结构厚度,换算成工作区的当量厚度为:主干路:h1=0.65m,Ze=3.3×0.65≈2.1m;次干路:h1=0.55m,Ze=3.3×0.55≈1.8m;支路:h1=0.45m,Ze=3.3×0.45≈1.5m换算公式采用:2.510EZeE4、路基处理深度①上述计算中,路基在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工作区深度时,汽车总重分别为150kN(BZZ-100)、200kN(公路桥梁荷载)、300kN(超重汽车)。汽车总重单轴单轮工作区深度n=5工作区深度n=1015吨50kN1.9m2.4m20吨70kN2.1m2.7m30吨100kN2.4m3.0m②以下取城市主干道为例,路面结构厚度0.65m,换算成工作区深度时的当量厚度为2.1m——并按设计保守值的组合二计算,即E1=700MPa。③路基处理深度:从以上理论计算中可以看出,由于路面材料的强度高,当量回弹模量高,理论计算的当量厚度较大,路基处理的深度比目前设计人员常用的设计方法,应该小得多。我们可以作如下处理:a、以城市主干道路面结构厚度取0.65mE1=700MPa;其折算厚度0.65×3.3≈2.1mb、工作区深度:P=50kN,n=10Za=2.4m;P=70kN,n=10Za=2.7m;P=100kN,n=10Za=3.0m;c、处理深度:从理论计算:一般重车(15吨)Za-Ze=2.4-2.1=0.3m;桥梁重车(20吨)Za-Ze=2.7-2.1=0.6m;超重车(30吨)Za-Ze=3.0-2.1=0.9m.从以上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在路基设计中,路面下的路床采用掺消石灰的处理方法,分层回填压实,厚度为60~80厘米,完全可以满足规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第3.3.5条规定的要求。快速路,路面下1.2~1.4;主干路,路面下1.0~1.2;次干路,路面下0.6~0.8;支路,路面下0.4~0.6五、几点意见1、掌握、理解规范的要求①路基设计中,对填料的强度、压实度、填料的性质都做了明确的要求,设计中应认真执行。②关于压实度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类型路床以下深度(m)路基最小压实度(%)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填方0~0.80969594920.80~1.50949392911.5093929190挖方0~0.30969594920.30~0.80949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与《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比较,挖方路基,在0.30~0.80m部分的路床,压实度降低了2%,适当降低标准,是比较符合城市道路的地形条件。③注意道路地质:我市地表基层,一般由上而下为杂填土、粘土,当路床完全在杂填土中,应满足路床的处理深度;当杂填土层较薄,开挖后的粘土层,这时应区分粘土层的性质,当粘土层σ≥160~200kPa时,可以不开挖;当粘土层σ=100~120kPa时,应满足路床处理深度。④压实过渡层与原地面处理:城市道路设计中,绝大多数路床位于原地面以下,可执行挖方路基,处理深度可按路床80cm来控制原地面以下的开挖处理深度。路面结构0~0.3m95%;0.3~0.8m93%;0.8~1.0m91%底部0.2m,翻挖掺灰压实,89%左右。路面下的处理深度:a.满足规范要求;b.掌握不同技术标准的道路设计要求。我的建议:快速路,路面下1.2~1.4;主干路,路面下1.0~1.2;次干路,路面下0.6~0.8;支路,路面下0.4~0.6
本文标题:路基设计理论与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49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