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让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提升座谈会综述
让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提升座谈会综述来源:中国文物报2014-08-158月6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召开的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提升座谈会在哈尔滨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文物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全国29个省级博物馆的馆长(书记、副馆长)参加了座谈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强调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就要求文物系统要在坚持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做好文物利用工作,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7月21日,国家文物局在银川召开加强文物合理利用工作交流会,交流推广文物合理利用经验,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工作,12家单位作了典型发言,其中有6家为博物馆。本次座谈会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召开的研讨提升陈列展览质量的专题会议。会上,各省级博物馆馆长结合本馆工作实践,就如何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提升陈列展览质量,“让收藏在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会议开得很及时,提升陈列展览质量是加强博物馆文物合理利用的关键,对让文物“活起来”很有必要。馆长们还就国家文物局《关于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的指导意见(提纲)》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让文物“活起来”目前我国博物馆已达4165个,馆藏文物数量达2318万件(套),数量巨大,但总体展出率偏低。去年国家文物局对央地共建的9个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出率进行统计,其中最高的不足5%,最低的仅1.2%,平均不足2.8%。而新建的一些市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少得连一个基本陈列都充实不起来。这就需要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让沉睡在库房中的文物多多“苏醒”,让馆与馆之间的文物多多“流动”,让它们“活起来”。就这个话题,馆长们从促进文物藏品资源公享、加强展览项目交流、扩大藏品展示范围、展示考古新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要形成国有馆藏文物资源共享机制是馆长们的共识。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说,省馆是“欠”县级博物馆的帐的,省级部门承担着考古发掘的任务,各地的出土文物基本保存在省里,现在很多县级博物馆想办反映本地历史文化的展览,文物不全,很难找到,而不少文物睡在省博物馆、考古所的库房里。因此省级馆有义务支持和帮扶市县级博物馆提升展览水平。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认为,馆藏文物利用率不高,一是由于馆际之间交流渠道不畅,二是由于1949年后的博物馆收藏思路狭窄、渠道单一,造成收藏大量重复,省内博物馆藏品同质化严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分析了目前地方博物馆的藏品现状:基本是地域性的博物馆,“地盘”外的东西很少,同一省份内的博物馆藏品同质化严重,且征集来源枯竭。如何盘活现有资源,增加新的入藏,需要创新思路。江西省博物馆馆长曾敏提出,扩大藏品展示范围,是每个博物馆都应思考的问题,不只那些藏品多、展示面积大的博物馆才有条件办,小馆也应该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山东博物馆副馆长郭思克介绍了山东博物馆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和民办博物馆、收藏家合作办展的经验。对于通过博物馆联盟、总馆长制等办法,形成文物资源共享机制,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介绍,2012年9月,南京博物院联合省内各级博物馆成立江苏省博物馆展览联盟,加入联盟的博物馆的文物都可以纳入展览,同地方政府签约,每年拿出10个展览,每个展览每年可以在省内巡展5次。南京博物院对江宁、太仓、刘家港等县市博物馆进行帮助,鼓励各馆举办展览展示本地有特色的东西。安徽博物院院长朱良剑介绍,今年5月,安徽成立了安徽省博物馆联盟,包括67家国有博物馆和10家民办博物馆,并在此基础上做了5个交流巡展。甘肃省博物馆书记王裕昌介绍了中国博协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近年来在区域合作方面,联合举办“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展”、“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七省联展”、“草原丝绸之路”展等展览的经验。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介绍了湖北省博物馆的“楚天”系列展览在咸宁、十堰、黄石等地巡展的情况,这些展览不但盘活了馆藏文物资源,也极大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黑龙江省博物馆馆长庞学臣认为,总分馆制是可行的,黑龙江省博物馆与哈尔滨市群力新区合作,进行群力分馆的设计建设,基本陈列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省博物馆群力分馆运行良好。也有部分馆长认为,总馆和分馆的模式,涉及文物安全、责任、编制等方面问题,目前总馆长制的推行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在取得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再行推广为宜。对于国有博物馆通过调拨、交换、借用等方式,优化馆藏文物结构,部分馆长建议,“调拨、交换、借用”如何做要有细则,更加规范,才能更好落实,同时各博物馆之间要以开放的心态,把藏品交换做起来。有的馆长担心“调拨”会造成基层博物馆向省馆“要文物”,建议改为“交换、借用、合作”。加强展览项目交流,大部分馆长认为,不管是大馆还是小馆,都有这方面需求,迫切需要建立机制和平台。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建议,要鼓励互利的交流,互办巡展,互免展览费。青海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国道提出,对于那些馆际协作展览做得比较好的博物馆,要有一定的鼓励、奖励措施。扩大藏品展示范围,馆长们认为,基本陈列不能只展示考古学标准的“重器”,作为区域综合性博物馆应该展示更广泛的藏品,基本陈列要尽可能扩大展示范围。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建议,要发掘地方博物馆藏品的潜力,增加非历史文物的学科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主题展。很多省级博物馆多年来以不同方式对基层博物馆给予扶持。黑龙江省博物馆馆长庞学臣介绍,黑龙江省馆无偿派人到各县馆进行展览陈列大纲的撰写和设计,该馆的“每月一县”系列展览将各地市县区展现地域风采的文物免费展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副馆长刘炜说,要充分利用当前移动互联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加强APP等手持终端应用的建设,扩大文物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话题一:如何展示考古新成果国家文物局《指导意见》中,将积极展示考古新成果做为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的措施之一。比较新的考古出土文物将会给博物馆藏品输入新的“血液”,也会给广大观众带来新的惊喜。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考古新成果还难以在短时间内进入博物馆,与观众见面。在座谈会上,如何展示考古新成果成为馆长们讨论的话题,他们建议国家文物局出台实施细则。“我们不求所有,但求拥有”,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介绍合作办展的经验说,辽博采取与考古所合作办展的方式,辽博新馆除了在基本陈列中满足新考古出土文物的展示需要,还有一个临时展厅,专门做“辽宁考古新发现”系列专题展,把展览先做起来。吉林省博物院院长赵瑞军介绍,吉林省考古所按期移交出土文物做得比较好,吉博与省图书馆、省考古所在2011年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中就包括了考古出土文物的按时移交。提升展览质量让博物馆“有趣起来”藏品资源只有通过展览,才能与广大观众见面,只有通过高质量的展览,让观众喜闻乐见,才能达到“活起来”的目的。馆长们就博物馆展览的定位,举办主题性展览、原创性展览等话题展开了讨论。多家博物馆馆长谈到博物馆及其展览的定位问题。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提升展览质量,首先要明确博物馆的定位,每个博物馆都要有自己的定位,要有差异化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展览的内容和方向,进而做出个性化的基本陈列。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说,目前很多博物馆对自己的定位不是很清晰,基本陈列必须与一个博物馆的性质相吻合,体现博物馆的个性;省级博物馆,必须有一个对本省历史文化的全景式展览。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同意加强展览策划的基础研究,并指出一个优质的原创性展览,其研究、策划周期不应低于2年。就提升陈列展览质量,国家文物局《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策划实施主题展览,策划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教育作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展览,讲好中国故事;鼓励原创性展览,积极策划实施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感染力和传播力的原创性展览。对此,馆长们一致赞同。就陈列展览与相关学术活动、教育活动的关系,部分馆长结合本馆实际进行了阐述。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介绍了该院的6个馆,其中历史馆、艺术馆、特展馆属于基本陈列,是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传递文化价值的“殿堂”,民国馆、非遗馆和数字馆是百姓文化休闲的“场所”,这6个馆的展览都是由该院6个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来支撑的,所以展览要做得好要靠自己的学术研究,有自己的业务支撑。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介绍,该馆成熟的大型展览筹备最短需要3年,展览的同时推出国际学术研讨会、研究性图录和论文集,这对于培养博物馆业务人员、推动博物馆研究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他还认为,做好与展览相关的教育项目、文化创意产品,也是让文物“活起来”。吉林省博物院院长赵瑞军介绍,该院在免费开放后,展览注重学术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建议,提升原创展览的整体水平和利用率还应该作些巡展,注重巡展在内容和形式的再创新。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说,要重视展览的宣传推广工作,在展览投入资金的分配上,要拿出一部分来用于宣传推广。话题二:如何建立策展人制度陈列展览是靠人去办的,优秀的陈列展览策展人及策展团队对于提升展览水平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策展人”一词源于英文“curator”,通常是指在博物馆、美术馆等非营利性艺术机构专职负责藏品研究、保管和陈列的专业人员。我国近年在现代艺术展览中率先引入策展人概念,近年来,中国博物馆界也开始了有益的尝试。国家文物局《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建立博物馆策展人制度。这一“新生事物”引起省馆馆长们的热议。馆长们认为,建立博物馆策展人制度,是符合当前博物馆实际需要的。当前国有博物馆的展陈人员更多侧重于器物研究,做器物类展览比较强,但做历史文化传播的展览有所局限。现在国有博物馆尚缺乏成熟的策展人,特别是缺乏展览内容设计者,培养自己的策展人非常迫切。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认为,建立策展人制度,要逐步建立起相应的学术组织,还要逐步建立起人才库、专家库,加强人才资源的管理。贵州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李黔滨说,策展人制度要从两个机制抓起,一是培训机制,应将策展人培训列入相关培训计划;二是激励机制,不分馆内馆外,激发起大家愿意搞陈列搞展览,想把展览搞好的积极性。天津博物馆馆长陈卓说,现在一些博物馆把陈列布展交给社会上的展览公司去做,淡化了陈列部门的功能,策展人是博物馆研究人员的团队,不能游离于博物馆,建立策展人制度,可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体制内的可成立展览部,体制外的至少要与博物馆签约,归博物馆管理,展览提纲、展览文字必须自己搞。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谢志诚提出,策展人要熟悉博物馆藏品,有能力挖掘藏品自身的历史文化内涵,并有一定的展览展示创意能力。馆长们认为,在借用“外脑”的同时,博物馆不仅要始终参与陈列展览的设计制作,还要起主导作用,因为我们对博物馆的理解,对历史文化和文物的熟悉有更多的优势。一些馆长对形式设计都交给馆外的展览公司去做,造成展览内容与设计的脱节、展览与文物保护的脱节,特别是部分基层博物馆展览从内容到形式设计都由展览公司决定表示忧虑。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介绍了浙江省博物馆展览的项目课题制:一种是个人课题,一种是公共课题,落实到责任人,给3年时间,给予经费保证,成果是做一个大型展览,举办一个国际学术讨论会,出一本高水平学术图录和一部论文集,这样的展览已经做了4个,取得较好的展览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并培养了自己的队伍。云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戴宗品提出,应该明确策展人在博物馆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博物馆的主要人才、核心人才来培养。博物馆也要以开放的心态将藏品提供给策展人来研究。许多馆长认为,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以开放的心态,引入对博物馆有研究的高校、研究所等社会上的“外脑”,借用人家对陈列展览的传播理念和表达方式,对提升展览水平是有益的。联合馆外力量做展览,需要研究合作的原则和方式,最终形成与社会力量联合策展的一种模式。需要什么样的保障措施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改进陈列展览的评价与推介机制、征集优秀主题展览策划方案、建立展览的批评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等保障措施,得到馆长们的肯定。吉林省博物院院长赵瑞军认为,征集优秀主题展览策划非常好,建立这样的机制可以促
本文标题:让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提升座谈会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6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