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肌筋膜痛综合征MyofascialPainSyndrom关于扳机点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一】“肌筋膜痛”的术语辨析”➢广义:包括了任何软组织源的、与肌肉压痛有关的区域性疼痛。不推荐在广义上使用该术语,如有需要可使用“软组织痛”这一名词。***另一个在汉语语境中被广泛使用的“肌筋膜炎”术语也需要谨慎使用,其可能伴有肌筋膜痛,但作为一个诊断,“肌筋膜炎”实质上是指肌组织的感染或炎症,并不能替代“肌筋膜痛综合征”。肌筋膜TrP→肌筋膜痛综合征(MPS)➢狭义:➢特指由扳机点(TriggerPoint,TrP)引起的疼痛。➢推荐在狭义上使用该术语,或者干脆使用“肌筋膜TrP”表示由TrP引起的肌筋膜痛综合征。➢目前研究认为:肌筋膜痛实际上的病变部位不在肌筋膜,而是在骨骼肌的运动终板部位,长期的肌筋膜痛会导致脊髓水平的易化改变,急性疼痛转变为慢性疼痛。扳机点(TriggerPoint,TrP)临床现象●描述:●在一条紧张的肌束上的某个局限性压痛结节,●患者可以识别加压该点所导致的疼痛就是近期体验过的疼痛。●四个基本特征:●肌肉上的压痛结节或束;●束上高度定位的压痛点;●按压压痛点产生远隔部位疼痛;●按摩或针刺压痛点可缓解疼痛TrP诱因A:从TrP到脊髓的感觉、躯体和运动传入;B:从脊髓到TrP的由TrP激活的传出冲动;C:牵涉痛和压痛(可能不是TrP的对应脊髓节段);D:牵涉痛区喷洒止痛剂的效果;E:间接刺激对TrP的激活效应;F:TrP对内脏功能的影响;G:TrP与脊上中枢的相互作用关注肌筋膜TrP的重要性●骨骼肌➢人体最大的器官(40%体重);➢肌组织是每天活动磨损的主要靶组织;➢每块骨骼肌都会产生TrP,也能将功能障碍牵涉另一个部位。●肌筋膜TrP:➢发生率高:每个人一生都会发生;➢对个人:虽不致命,但很痛很影响生活;➢对国家:医疗费用支出和工作日的减少;➢对医生:•可能误诊(胸肌TrP被认为是心绞痛)或漏诊(用“软组织损伤”一类的宽泛诊断来代替)。•肌筋膜TrP引起的慢性疼痛是可以被诊断和治疗的。肌筋膜TrP研究史•20世纪以前和初期:按压身体表面来检查疼痛部位并试图确认疼痛的来源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对于按压所能探知的疼痛并没有一致的术语。•1938(Kellgren):每块肌肉和大多数肌筋膜组织注射致痛盐水均有典型牵涉痛。•1941~1942:Good、Kelly和Travell三人分别独立发现TrP的四个基本特征(紧张束、压痛点、牵涉痛和按摩针刺缓解)。四十年后(1981年)Reynold发现三人结果的同一性。•1952:Travell,TrP疼痛是肌筋膜源性(开始有肌筋膜痛综合征);•1981:Yunus提出“纤维肌痛综合征”,从而将肌筋膜痛综合征和纤维肌痛综合征从原有的“纤维织炎”的模糊术语中分离出来。1990年,Wolfe等组成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专家组提出纤维肌痛的“分类标准”,“纤维织炎”(源于1904)术语遭到淘汰。•1993:Hubbard和Berkoff发现肌筋膜TrP的细针电极EMG特点。•1994:Hong和Torigoe证实兔子可以提供TrP的局部纤颤模型。•1996:Simons等提出运动终板的功能障碍区是TrP部位。TrP诊断要点•症状:➢疼痛主诉、功能障碍、睡眠障碍•体征:➢紧张带、压痛结节、➢识别、➢牵涉性异常、➢局部纤颤、➢运动范围受限、收缩痛和痉挛、无力•实验室检查:➢主要:EMG(针极EMG或表面EMG)、超声➢辅助:痛觉计、热像图TrP分类●潜在性TrP:➢患者仅表现为无痛性运动功能障碍(例如肌肉僵硬和运动范围受限);➢在所处位置无未按压时的疼痛,要检查者按压时才有疼痛。●活动性TrP:➢患者有未按压时的疼痛,按压往往更痛。➢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睡眠、工作等多个方面。成年人在活动量大的时间段内(30~50岁)以活动性TrP引起的疼痛综合征居多;随着年龄增加,活动量下降,由潜在性TrP引起的僵硬、运动受限、姿势歪斜等表现为主。TrP的7大临床特征TrP的临床特征1•疼痛主诉:➢大多为深部肌肉或关节的持续性隐痛,很少是能清晰定位的锐痛,极少数为麻木或感觉异常。➢主诉位置大多位于维持姿势的肌肉。➢往往有牵涉痛:不同肌肉有不同的牵涉痛模式(牵涉痛、放射痛)。TrP的临床特征2•功能障碍:➢躯体感觉功能障碍:局部皮肤可发热或发凉感、有可能出现平衡失调、眩晕或耳鸣、举物重力觉异常、眼部胀痛感或持续流泪(头颈部TrP)。➢躯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肌运动功能减弱、协同运动丧失、工作耐力减退。患者在不灭活TrP的情况下自行锻炼的结果往往是增加了其他替代肌肉的力量而患肌萎缩。•睡眠障碍➢疼痛→睡眠障碍→加重疼痛。➢长时间卧床患者有可能出现受压部位的TrP,需调整睡姿。TrP的临床特征3•紧张带➢检查手法:手指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轻轻刮动。➢检查发现:手下感到结节或条索样物,延伸到患肌起止点。➢采用治疗TrP的一些操作(如肌肉伸展或TrP压力释放手法等)之后可感到条索有所放松,而彻底灭活TrP之后,条索可明显放松甚至消失。•压痛结节➢结节状压痛点,在两个方向上位移有其变化特征。➢沿紧张带走行方向:指压点的位移超过2厘米范围会出现疼痛感觉的下降➢沿垂直于皮肤方向:指压点的2毫米位移会导致疼痛明显下降,5毫米的位移可使局部纤颤反应完全消失。TrP的临床特征4•识别➢患者对指压TrP激发的相似疼痛的识别。➢患者识别时往往会说“就是这种感觉”。•类似“阿是穴”:“啊…是是是,就是这儿!”➢问句:•“这种压痛与导致你来就诊的疼痛相似吗?”•“你有过这种感觉吗?”•“你熟悉这种痛吗?”TrP的临床特征5•牵涉性异常➢通常是牵涉痛。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感觉异常、牵涉性阵挛,甚至可能牵涉性抑制其他肌肉的收缩。➢牵涉痛•检查方法:按压已知的TrP,发现与病变部位不连续的远隔部位的疼痛。•一般情况下,一块肌肉的疼痛引起牵涉痛的部位是恒定的,因此能通过牵涉痛来推断原发部位有病变。•如果牵涉到远处几个部位,那就可以称为放射痛。➢牵涉性阵挛:•例如按压冈下肌TrP,导致三角肌阵挛。•牵涉阵挛可以独立于牵涉痛而存在。➢牵涉性抑制:•有TrP的肌肉抑制其他肌肉的收缩•例子:冈下肌TrP抑制三角肌收缩;腰方肌TrP抑制臀大肌。•长时间作用可导致被抑制肌肉的“驯化”,在消除原发病灶后需要对被抑制的肌肉进行重新训练(例如将被抑制肌肉表面EMG记录下来进行生物反馈训练)TrP的临床特征6•局部纤颤反应(LTR,localtwitchresponse)➢紧张带的短暂的颤动反应。➢诱发因素:触捏紧张带上的TrP、针刺紧张带上的TrP•运动范围受限➢有活动性TrP的肌肉因疼痛导致主动伸直受限、被动伸直诱发剧烈疼痛。➢灭活TrP使紧张带松弛后,运动范围可恢复。•收缩痛和痉挛➢有TrP的肌肉抗阻收缩时伴有疼痛。如果在肌肉已经缩短的位置开始抗阻收缩,疼痛更剧烈。➢有TrP的肌肉在主动收缩时可诱发痉挛或牵涉痛等。TrP的临床特征7•无力:以无力为表现的肌肉功能紊乱通常来自于TrP所产生的三方面问题:➢反应性增高:休息时无运动单位活动,受刺激时反应过度➢恢复延迟:不能在正常时间范围内松弛➢快速疲劳。TrP的诊断标准•迄今为止没有公认的诊断标准•最低可接受的标准:一条紧张带上的压痛点和病人对疼痛的识别。•辅助标准:•在其他肌肉上感到牵涉痛(重视病人主诉的牵涉痛可以极大地增加TrP诊断的特异性)•局部纤颤反应(最具有特异性的TrP单项检查)•疼痛所致的伸直受限•肌肉无力●注意:•仅有紧张带不足以诊断TrP,必须要加上触痛结节。•牵涉痛识别:必须是以患者识别出所熟悉的疼痛为基础。如果病人出现不熟悉的疼痛,检查者可能按压了一个潜在的TrP,或者不是TrP。•局部纤颤反应:最难通过手法诱导的体征,但可以用针刺诱发。•TrP部位的针刺或局部纤颤反应时可能伴有针灸“得气”感。肌筋膜TrP可能被误诊为其他病●许多诊断有可能是忽视检查TrP而导致的误诊;●回顾诊断时,除病痛局部的TrP检查外,远隔部位肌肉的TrP和牵涉痛也需要得到关注。例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胸锁乳突肌、颞肌、颈后肌、上斜方肌;➢背痛:上腹直肌(上背痛)、下腹直肌(下背痛);➢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痛和前列腺炎:下腹直肌和肛提肌;➢肱骨内上髁炎:伸腕肌、旋后肌和肱三头肌;➢肩周炎:肩胛下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前锯肌和肋间肌;➢肩峰下滑囊炎:中三角肌;➢坐骨神经痛:臀小肌;➢跟腱痛:腓肠肌和比目鱼肌。TrP引起肌筋膜痛综合征的治疗•肌肉伸展运动:•主动或被动的肌肉伸展运动以增加无痛运动范围;•增强肌肉伸展疗效的技术:➢间歇冷敷:冷却喷雾剂。➢等长收缩后松弛技术:患肌肉收缩-松弛。➢交互抑制技术:患肌的拮抗剂主动收缩,抑制患肌。➢缓慢呼气:呼气放松全身肌肉,吸气易化肌肉活性。➢眼运动:头和躯干易于向眼所看的方向运动。•局部手法治疗:•TrP压力释放技术:即以往所称的指压松解术。•深击按摩术:局部击打力量使受损的终板完全失活。•注意:实施体位为肌肉的舒适伸展位;疗效完全出现要到次日,可重复治疗•TrP针刺或注射:•针刺或局麻剂注射均有效:诱发局部纤颤反应效果更好。•注射前禁忌服阿司匹林;注射前VitC500mgBidP.O.×2d,防出血。•BTx-A也可以考虑:精确定位TrP、最小剂量、警惕滥用。•超声治疗TrP引起肌筋膜痛的治疗后操作1.治疗后全范围活动:•任何形式的伸展或注射后,经治肌肉应完成至少3次全范围的活动;•全范围:包括完全缩短位和完全伸展位在内;•要缓慢;•机制:纠正肌小节长度不等、重新恢复控制通路。2.治疗后表面湿热敷•加温皮肤获得温暖舒适感和放松感。3.治疗后电刺激•是一种被动的“收缩-放松”模式。•如电刺激感到不适,可用湿热敷代替。4.药物•NSAIDs可用于针刺本身导致的疼痛,因为针刺后对TrP的抑制可能要1~2天后才达到高峰。•不推荐使用肌松剂(解痉就可以镇痛的观点已证明是错的)。5.生物反馈•并非用于终止“疼痛-痉挛-疼痛”循环,因为该理论已被证明错误;•作用:放松过度激活的肌肉,打破已被肌肉技艺的功能能障碍模式,重新训练被TrP抑制的肌肉。
本文标题:肌筋膜痛综合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7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