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肛肠科中医特色诊疗方法
1肛肠科中医特色诊疗方法一、外治法1.隧道法治疗肛瘘适用于单纯性高、低位肛瘘,病程长,瘘管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者。优势特色:该法治疗彻底,治疗肛瘘有效地保护了肛门内、外括约肌,治愈率高,病程短,患者痛苦小,无1例并发症的发生。实践证明此法明显优于西医肛瘘切除术。操作方法:在鞍麻下,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先以探针自外口经瘘管由内口探出,并将探针留置瘘管内。再以外口为中心做一长约2~3cm的放射状梭形切口,仔细锐、钝性分离与管壁粘连的括约肌组织,完整切除瘘管。如为两条以上的瘘管则分别处理。如遇内口位于直肠环上缘,则将瘘管分离至距内口开口0.5cm处结扎切除。注意切至内口创面不宜太大,充分结扎止血。术后使用拔毒膏祛腐生肌以利伤口愈合。2.指扩法治疗肛裂适用于肛裂Ⅰ~Ⅲ度。优势特色:简便易行,无需复杂设备,痛苦小,费用低且治愈率高,治愈率可达95%以上,便于推广。操作方法:截石位,麻醉满意,肛管松弛后,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双手食指伸入肛门,深度达第1、2指间关节处为宜。背向牵拉(3-9点、6-12点)持续15分钟至肛管可容纳4指时,将双手食指伸入继续做背向牵拉5分钟,以肛管栉膜区纤维狭窄环消失方可。操作过程中切忌暴力,防止肛管皮肤及直肠粘膜撕裂。术后使用九华膏、生肌玉红膏以利伤口愈合。3.注射固脱、出口指扩配合痔炎灵浓缩液内服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优势特色:注射固脱配合中药内服使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愈变成可能,尤其口服痔炎灵浓缩液(院内制剂)清热利湿、润肠通便,使中气下陷得以提升,扶正固本使肠蠕动功能得以恢复正常,故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体征减轻,大便困难得到解除。4.空心梭形止痛棒在肛肠病术后的应用自制空心梭形止痛棒方法简单,就地取材,有效地缓解了肛门术后疼痛的问题,因加药的不同,可以称之为长效止痛棒。不但止痛,而且止血通气,使术后肛门疼痛、出血,腹胀大大减轻。5.痔炎冲洗灵该制剂为陕药管字(2001)第1756号院内制剂,充分应用中草药清热消肿、祛腐生肌、止血止痒之功效。主要用于肛门直肠急慢性炎症、肛门直肠术后并发症(如疼痛、肛管水肿、伤口愈合缓慢等)。经10余年临床使用,取得显著疗效,获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2三等奖。二、内治法1.痔炎灵浓缩液:该制剂为陕药管字(2001)第1732号院内制剂,充分应用中草药清热解毒、燥湿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及肛周感染、肛瘘经久不愈等。经20余年临床使用,已应用患者10余万人,取得显著疗效,可与抗菌素媲美。现已被陕西省科技厅科研立项,在做进一步药效学分析。2.痔瘘内消丸该制剂为陕药管制字[2001]第1584号院内制剂,有清热止血、润肠通便之功效。主要用于痔、肛瘘大便干结等。中医治疗项目清单隧道法治疗肛瘘;挂线术治疗肛瘘;肛周脓肿合并高低位肛瘘一次性根治术;肛瘘影像学定位诊断与中西医介入微创治疗肛瘘;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阴道瘘、多肛管畸形成形术;内扎外剥术治疗混合痔;消痔灵注射治疗内痔(Ⅰ~Ⅲ期);中药配合微波治疗肛门感染、肛门炎性疾病;中药滴注治疗肛管直肠炎症及直肠糜烂;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痔炎冲洗灵治疗内痔、外痔、肛裂、肛瘘;痔炎灵浓缩液治疗内痔、外痔、混合痔及肛周感染、肛瘘经久不愈;痔瘘内消丸治疗肛门痔瘘、大便干结;消肿止痛膏治疗肛周炎、炎性外痔、肛肠病术后伤口水肿;化腐拔毒膏治疗肛肠病术后创面不鲜、腐肉不脱;生肌玉红膏治疗肛肠病术后肉芽生长缓慢;九华膏治疗肛肠病术后伤口肿胀、疼痛;止血散治疗肛肠病术后出血;祛湿止痒散治疗肛门瘙痒、肛门湿疹、肛周皮炎;祛腐生肌散治疗肛肠病术后伤口经久不愈。肛肠科中药医院制剂1.痔炎灵浓缩液3批准文号:陕药管制字[2001]第1732号组成:紫花地丁、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黄芩、黄柏、赤芍、白芷、半枝莲、火麻仁、柏子仁、甘草等。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痛。主治:内痔、外痔、混合痔及肛周感染、肛瘘经久不愈等。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20~30ml。2.痔炎冲洗灵批准文号:陕药管制字[2001]第1756号组成:朴硝、冰片、花椒、儿茶、大黄、青黛、硼砂、野菊花等。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收湿杀虫,止血止痒。主治:内痔(Ⅰ、Ⅱ度),外痔(炎性外痔和血栓外痔),肛裂(Ⅰ、Ⅱ期),症见肛门红肿疼痛,下坠,出血鲜红,湿痒等。用法与用量:每次用1袋,将药袋置于盆中。用沸水1500ml冲泡袋中药品,趁热先熏后洗(坐浴),便后或睡前使用,每日1~2次。3.痔瘘内消丸批准文号:陕药管制字[2001]第1584号组成:地榆、槐角、当归、黄芩、枳壳、黄柏、生地、白芷、牵牛子等。功效:清热通便、止血。主治:痔、肛瘘大便干结。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2次,一次1~2丸。4.消肿止痛膏:批准文号:陕药管制字[2001]第1779号组成:五倍子、黄连、雄黄、朱砂、冰片、生南星、凡士林。功效:清热解毒,化腐生肌,消肿止痛。主治:肛周炎、炎性外痔、术后伤口水肿疼痛。用法:外用。5.生肌玉红膏:批准文号:陕药管制字[2001]第1777号组成:当归、紫草、白芷、血竭、轻粉、甘草、白蜡、麻油。功效:活血祛腐、解毒止痛、润肤生肌,促进肉芽生长、创面修复。用法:外用。6.九华膏:批准文号:陕药管制字[2001]第1768号组成:滑石、月石、龙骨、川贝、冰片、朱砂、凡士林。4功效:生肌、收敛。用法:外用。7.拔毒膏:批准文号:陕药管制字[2001]第1762号组成:银花、连翘、大黄、桔梗、蓖麻子、地黄、栀子、黄柏、黄芩、穿山甲、当归、川芎、白芷、白蔹、木鳖子、赤芍、玄参、苍术、蜈蚣、樟脑、没药、儿茶、乳香、红粉、血竭、轻粉。功效: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用法:外用。总结整理出版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现代中医肛肠病诊治》;解放军卫生音像出版社《中国肛肠病诊断治疗学》多媒体医学视听教材;西北大学出版社《大肠癌的中医药防治》。肛肠科提高重点专科中医治疗率的措施及实施情况1.特色病种中医治疗率100%;2.痔结扎疗法占痔手术治疗90.4%;3.肛瘘隧道法治疗占肛瘘手术治疗71%;4.中药配合微波治疗肛门感染、肛门炎性疾病,治愈好转率91.3%;5.中药直肠肛管滴注治疗直肠肛管炎性疾病,治愈好转率92.6%;6.自制空心梭形棒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应用率98.4%。中医药文化建设在专科建设过程中,首先使医护人员认识到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六元为本、四时为变、三因制宜、明辨标本”是中医的精髓,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几千年来,中医药对人类生存与健康的贡献再高的评价也不过分。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华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来流传谓之“三坟”者:《周易》、《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就是中华文化的底蕴。我们可以大胆地设想,21世纪下半叶将步入中医药的鼎盛时期。作为全国中医肛肠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肩负着中医药发展的历史使命,我们要营造一个中医药文化的氛围。从肛肠科的“治未病”到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理法方药,每一个环节都突出中医特色,体现中医药优势,还要不断总结、发掘中医民间验方、偏方、经典方在肛肠病的治疗特色。以临床疗效为主,加以整理、规范、提高,不断地强化中医科研思路,走中医特色的发展道路。具体措施:1.健康教育以中医为主。2.特色病种治疗以中医药为主。53.院内宣传栏内容以中医药为主。4.科研立项以中医药为主。5.带教下级医师以中医为主。6.学习研究以解读中医经典为主。肛肠科前三位特色病种术后应用中医药情况统计表病名及手术例数痔瘘内消丸痔炎灵浓缩液痔炎冲洗灵化腐拔毒膏九华膏用中药数应用率用中药数应用率用中药数应用率用中药数应用率用中药数应用率痔798例肛瘘559例肛周脓肿319例798559319100%100%100%798559303100%100%95%798559319100%100%100%798559319100%100%100%798559319100%100%100%肛肠科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肛瘘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本病不论性别、年龄以及体质的强弱均可发生。一、诊断本病种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3.辅助检查:(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2)肛门直肠镜检查:与亚甲蓝(浓度)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3)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6(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5)CT或MRI: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二、中医治疗方案1、一般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和减少发作。(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2)保持大便规律、通畅,防止腹泻或便秘,以减少粪便对肛瘘内口的刺激。(3)保持肛门清洁。2、内治法:主要用于减轻症状、控制炎症发展。辨证分型论治:(1)湿热下注证候: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代表方剂:萆薢渗湿汤加减。常用药物:黄柏、苍术、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茯苓、栀子、车前子、白术、茵陈等。(2)正虚邪恋证候: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治法:扶正祛邪。代表方剂:托里消毒饮加减。常用药物:生黄芪、当归、穿山甲、皂刺、川芎、白术、茯苓、白芍、熟地、甘草等。(3)阴液亏虚证候: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治法:养阴托毒。代表方剂:青蒿鳖甲汤加减。常用药物:青蒿、鳖甲、知母、生地、丹皮等。3、外治法:(1)中药熏洗法:适用于手术前后缓解症状,用沸水冲泡药品,先熏后洗,具有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组成:野菊花20g、蒲公英20g、艾叶20g、苦参15g、黄柏15g、花椒10g、大黄10g、7冰片1g。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胜湿止痒。主治:肛瘘症见红肿疼痛,下坠,湿痒等。用法与用量:每次用1袋,将药袋置于盆中。用沸水1500ml冲泡袋中药品,温度25℃~30℃,时间5~10分钟,先熏后洗(坐浴),便后或睡前使用,每日1~2次。(2)中药外敷法:肛瘘急性期局部肿痛者,可选用拔毒膏、金黄膏等,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4、中成药:功能消炎止血止痛,如马应龙痔疮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普济痔疮栓等。5、手术治疗:(1)治疗原则: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手段,基本原则:去除病灶、引流通畅,尽可能减少括约肌损伤,保护肛门功能。治疗的关键是清除感染的肛腺,将瘘管内感染的组织彻底清除。其他非手术疗法主要通过药物控制感染,减轻症状,但不能彻底治愈。(2)手术方法:肛瘘挂线术:挂线疗法的机制是依靠挂线,逐渐收缩的机械作用,使引流通畅,从而防止急性感染的发生。这种逐渐剖开瘘管的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被挂线以内的组织,在逐渐被切开的过程中,基底创面也逐渐开始愈合。括约肌虽然被切断,但断端已被瘢痕组织所固定,断端不致因切断而回缩,使分离不会太大,愈合后瘢痕小,不会引起肛门失禁。合理选用切割挂线和引流挂线。一期切割挂线:适用于高位肛瘘涉及到大部分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以上者。二期切割挂线:适用于部分高位肛瘘合并有难以处理的残腔,或需二次手术及术后引流。对于肛瘘多内口者,最多可挂1~3条线。(3)术后处理A.术后根据创面情况控制排便48
本文标题:肛肠科中医特色诊疗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7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