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肥水的结果是pH值升高
:肥水的结果是pH值升高,不肥水又没有浮游生物,既影响幼虾生长,又影响水质环境,水质到底应该何时处理、怎样处理?不肥水直接放虾苗有什么后果?A:合理安排肥水时间,掌握肥水特点和规律,对指导养虾很有意义。我在肥水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肥水初期,约施肥后第3-4天开始,由于单细肥藻类迅速繁殖并进行光合作用时,消耗二氧化碳,引起酸碱度(pH)升高,有时达到9.5,甚至更高。但到第15天以后,逐渐下降,到第20天左右,pH值降到8.3左右。这个pH值,最适宜对虾生长。这个时候的水色、透明度和浮游动物都处在最佳状态,最适放苗。因此,施肥时间应安排在放苗前20天左右。不经肥水的池塘,池塘浮游生物量少,不利于对虾生长。Q:虾塘施肥后,水肥不起来。一旦肥起来,很快又变清,反反复复,很难培养藻类。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A:经了解,许多虾农为了“彻底”毒塘,将养殖水体中所有的敌害生物(包括鱼和白虾)、细菌、病毒、病原体杀死,防止虾病发生,采用了全水体消毒方法。养殖水体有多深,就用多深水体消毒。这种毒塘的目的和愿望是好的,但效果适得其反,副作用大,弊大于利。以上用进满水的方法毒塘和消毒,敌害生物及各种病原体当然会杀死,但池中各种有益生物,其中包括各种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也被杀死,这些生物被杀死后,水体变透明,变清,看到池底。在这种水环境中,藻种已经很少了。没有藻种,当然就没有繁殖藻类的亲体。这就是施肥后水难肥的原因。这种水体由于藻类少,即使培养一定水色和透明度,也不持久,所以水色反反复复,很难肥水。Q:那么,正确的毒塘方法是什么?A:我所认为的正确的毒塘方法是进水10厘米左右,以刚淹没池底滩面为准而进行的毒塘。这种水体既能把池底细菌、病毒杀死,也能把敌害生物杀死,又节约成本。若水深为10厘米时,毒塘费用为15元/亩,若1.5米时,费用增加15倍,费用为225元,10亩则为2250元。用以上方法毒完塘后2-3天,即用80目网纱过滤进水,防止鱼类、虾幼体或卵,以及大型浮游动物进入塘内。这时进的水,带进大量浮游生物,即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这些浮游植物在施肥时,吸收营养盐,24-48小时内即可培养出良好水色和透明度。浮游植物迅速繁殖又为浮游动物提供饲料,浮游动物又迅速繁殖,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时刚放下的虾苗,在良好环境中便迅速生长。过去和现在都有介绍多次施肥的肥水方法:第一次进水30-50厘米即施肥,待水色和透明度调节好后,再把水位加高,进行第2次施肥,或第3次施肥。其根据是,水位低容易升温,有益藻类生长。笔者曾对此做过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肥水不论效果、时间和成本,都比多次进行肥水好。Q:肥水应该用什么?A:我在从事对虾技术服务中发现不少虾农用花生麸、米糠和鸡屎等肥水,并听到虾农讲,这些都是某专家教授教他们使用。但我认为有些使用方法是错误的。上述肥水物均不易溶于水,不易被单细胞藻类吸收和利用,沉积池底后会腐烂发臭,污染底质,留下隐患。同时成本增高,又增加虾农负担。我在广东斗门和广西北海听到反映,发病虾塘有80%是使用鸡粪肥水,而用无机肥(如尿素和过磷酸钙)肥水的虾塘基本上不发病。广西钦州和广东湛江有些虾农用鸡粪肥水,效果也不错,但他们使用方法是这样:在虾塘边建一个水泥池,把鸡粪倒在池内加水发酵,再加石灰及其它消毒剂消毒。待使用时,搅匀,并用网纱过滤后,用水全池泼,不用鸡粪渣。使用哪些物质肥水,应由池塘底质状况决定。一般来说,泥质和沙泥质池塘,直接用无机肥效果最好。沙质底、高位池和铺地膜池塘、肥水时困难些,可用无机肥和有机肥相结合的方法,效果较好。许多虾农用虾片、豆酱、鸡蛋,甚至买丰年虫孵化喂虾,其实这些都没有必要。从经济角度讲,浪费钱;从保护环境来讲,容易污染水质。因为经过肥水的虾塘,在水色和透明度都适合的条件下,存在大量浮游动物,只要用大于或等于30目网纱在池边轻轻一捞,倒到透明玻璃杯内,加水稀释,就可以清楚地看见许多密密麻麻的浮游动物在游动。幼虾最喜欢吃这些浮游动物。这些浮游动物具有不饱和脂肪酸,是幼虾最优质饵料。一般水深1.5米,每亩放5万尾虾苗的虾塘,在放苗后15-20天内,不用投饲料,幼虾都正常生长。Q:既然培水是为了培养浮游动物给幼虾吃,那我直接喂配合饲料,不注重肥水不可以吗?而且水越清不是越不容易出问题吗?A:这种想法大错特错,肥水最重要作用之一,是增加氧气。池塘通过肥水,改变了水色和透明度。而水色和透明度主要是由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透明度就越低。浮游植物的作用,是能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浮游植物越多,则放出的氧气就越多。凡养过虾的人都知道,天气好,不下雨,虾不容易发病。相反,若是阴雨天,特别暴雨、大暴雨或台风天气,虾最容易发病。虾发病原因很多,最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以上天气来临时,浮游植物光合减弱,供氧量自然减少。因此,浮游植物是稳定虾池生态环境的核心,是保持池塘生态平衡的主力军。广东新会市大鳌镇著名养殖户伍福根有600余亩虾塘,他从实践中认为,透明度在8-13厘米时最好,这也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在这样虾塘养殖的南美白对虾、颜色鲜艳透明,弹跳力强。而透明度在50厘米以上的虾塘,养殖的虾往往红须、红尾、弹跳力也不如前者。有些虾农不认识以上调节水体透明度的重要性,往往错过调节水质的时机,给对虾养殖带来损失。及时处理水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当水色刚开始变淡,立即施肥时,施用的肥料很少,水色很快就恢复正常。相反,迟半天、一天、甚至更长一些时间,全池水都变清,花的代价就更大,施肥量也大增,增加开支,更不合算。Q:怎样判断水质好坏?A:平常定性确定水质的好坏可用“一触,二尝,三闻,四观”法,即用手指捻水,滑腻感强的不是好水;口尝时苦涩不堪的不是好水,应是咸而无味的才是好水;鼻闻有腥臭味的不是好水;眼观水中的浮游种类组成缺乏,水色异常(发红,变暗),泡沫量大,且带杂色的不是好水。正常的海水泡沫为白色,泡沫量越大,表示海水的富营养化越严重。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黄褐色。这些绿藻或硅藻是池塘微生态环境中一种良性生物种群,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目前最常用的培养水色的方法是在池水中按一定的比例施放氮肥和磷肥,一般施放氮磷肥的比例为20∶1。Q:实践中最危险的水质是什么样的?A:我认为,最常出现的不正常水色有两种:一是突然变清看到池底;二是变浊水,呈乳白色。引起原因主要是天气突变,或是缺氧,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或是浮游动物暴性繁殖,大量摄食藻类所致。处理方法如下:如果是水突然变清,应及时排走10-20厘米水,再加进10-20厘米水;如果隔离虾塘水质好,对虾生长也正常,可接3-5厘米高度的水过来。这些措施可补充藻种,方便肥水。抽完水后,应立即施肥。如果是乳白色浊水,可采用如下措施处理:(1)用些消毒药物,杀死部分浮游动物,但所用药物浓度以对虾安全为前提;(2)停止喂料1餐,目的是让虾饥饿,抢食部分浮游动物;(3)换水5-10厘米;(4)立即施肥。施肥时,应在晴天上午进行、阴天,特别是雨天不要施肥。
本文标题:肥水的结果是pH值升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8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