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定义•肺动脉栓塞(PE):•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症。急性肺栓塞指发病时间较短,一般在14日以内,新鲜血栓堵塞肺动脉者。若发病时间超过14天,在3个月以内者,为亚急性肺栓塞。【概述】•其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压,死亡率居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及心肌梗死【病因】•血栓•其他:由脂肪滴、空气、羊水、新生物细胞(如肿瘤的瘤栓)、寄生虫虫卵、吸毒等引起。•极少数人因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和留置导管头端堵塞肺动脉引起。静脉血栓综合症•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一些新的观点不断出现,如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PE被认为在发病上有一致性,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两种表现形式,因此诞生了新的名词—静脉血栓栓塞症(VTE),VTE=DVT+PE。历史回顾历史回顾•1819年Laennec首先报道了一种突然导致患者死亡的肺部疾病,当时被称之为肺卒中;•1829年Cruveilhier报道该种疾病是由于肺动脉内存在凝固的血块所致,称之为肺血栓症;•1842年Rokitansky进一步证实了Laennec发现,并提出了肺梗死的概念。•1872年Cohnheim通过研究发现,这种疾病的发展可以导致肺内淤血,左心室衰竭。•1908年在世界上首次进行了肺动脉栓子切除手术。•1958年通过实验研究证明该种疾病是由于肺动脉内栓子阻塞所致,由此提出肺动脉栓塞的概念。•1962年Sharp通过体外循环完成了肺动脉栓子切除手术,从此人们对肺动脉栓塞疾病的认识和诊治得到了科学系统的确立。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原因与传统观念的更新•肺动脉栓塞主要病因是由于肢体或盆腔静脉血栓形成后脱落所致,这一观点目前在医学界已达到共识,同时也被临床研究所证实。•国外文献报道:45%—50%肢体静脉血栓可以导致肺动脉栓塞发生。•张福先教授于1996—1998年曾对100例肢体静脉血栓患者与肺动脉发生关系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肢体静脉血栓患者中肺动脉发生率是45%。•然而在临床工作中人们普遍认为并没有看到如此多的肺动脉栓塞病例出现,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大量的PE发生只是一过性的,对患者没有构成明显打击。这些脱落的小血栓在肺内溶解或被血流冲碎,或阻塞20%以下的肺动脉。•2.而当肺动脉被栓塞50%以上时方有明显临床症状,可是此时通常容易被误诊或漏诊,仅按肺内感染或肺功能不良来处理。•3.当肺动脉栓塞80%时患者发生死亡,此时可以被人们认识到,但这种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仅为4%。•因此,应该更新观念,肺动脉栓塞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人们既往所认识的肺动脉栓塞多数是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它仅是肺动脉栓塞的一种类型,发病率较低。因此,将PE分为无症状性、有症状型和致死型,临床上常见的是无症状型。肺动脉栓塞的分型•1.急性广泛性•2.亚广泛性•3.非广泛性•4.慢性急性广泛性•一侧或两侧突然大于50%肺动脉被阻塞,导致血流动力与换气功能出现紊乱,多数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衰竭、突然死亡。亚广泛性•患者可以表现相对稳定的循环,但存在潜在的心肺疾病,这些可以通过心脏超声检查明确。非广泛性•肺动脉栓塞小于50%,患者可以无任何症状,如果有症状可能是因为局灶性肺缺血或梗死所致。患者可以有胸膜疼痛、咯血、呼吸困难。此时通常有发烧而被误诊。患者可以表现气促,呼吸快而浅,低氧血症并不常见。慢性•主要表现为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负荷加重)。日本将之分为:广泛性(两肺叶以上),亚广泛性(一个肺区以上),微小型(一个肺区以下)。临床表现•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见有:1.呼吸困难;2.胸痛;3.咯血;4.惊恐不安;5.咳嗽等。其中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是较常见的,被称为“三联征”。PE的诊断•1.临床症状•2.动脉血气分析: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增大。•3.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PE诊断的敏感度达92%-100%,但特异度较差,仅为40%-43%。低于500ug时,可以排除PE。•4.胸部X线检查•5.心电图•6.超声心动图•7.放射性核素肺显像•8.增强螺旋CTA与MRA(血管成像)•9.肺动脉造影肺动脉栓塞的治疗•1.一般处理•2.呼吸与循环支持•3.抗凝•4.溶栓•5.介入治疗•6.手术PE的预防•1.下腔静脉结扎•2.下腔静脉内球囊阻断•3.下腔静脉格状缝合•4.下腔静脉夹•5.下腔静脉滤器谢谢!
本文标题:肺栓塞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8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