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意义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意义【摘要】目的:探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50例行手术切除,其中8例未发现癌变组织,其余42例经病理诊断结果确诊为腺癌,22例为早期癌,20例为进展期癌;其中10例为低分化腺癌,12例为高分化腺癌,2例为黏液腺癌,18例为中分化腺癌。同时,对12例患者进行重复活检,结果显示慢性炎1例,上皮内瘤变低级别7例,高分化腺癌4例。8例术后未发现癌变组织的患者中,无黏膜肌者7例。结论:临床上通过胃镜活检对上皮内瘤变高级别进行病理诊断时,90%的患者合并腺癌,胃镜活检深度和部位影响着病理诊断,并且胃镜活检病理对胃癌进行诊断时,可以将纤维间质反应作为一个重要的形态学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关键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胃癌胃癌是消化系统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以全身乏力、上腹疼痛、呕血、食欲下降、贫血、吞咽困难以及消瘦等症状为主,该病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不仅威胁患者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当前临床上在诊断胃癌时,胃镜活检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关于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报道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50例为男性,30例为女性,年龄35~88岁,平均年龄为(63.9±6.5)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胃镜活检确诊,其中50例行手术切除,术后3个月,12例重复进行活检。1.2方法运用中心甲醛对手术标本和活检组织进行固定,梯度乙醇脱水,按照常规方法,运用石蜡进行包埋,4μ连续切片,HE染色,并且在光镜下对标本进行全面观察。2.结果2.1手术标本分期和病理诊断80例患者中,50例行手术切除,其中8例未发现癌变组织,其余42例经病理诊断结果确诊为腺癌,22例为早期癌,20例为进展期癌;其中10例为低分化腺癌,12例为高分化腺癌,2例为黏液腺癌,18例为中分化腺癌。同时,对12例患者进行重复活检,结果显示慢性炎1例,上皮内瘤变低级别7例,高分化腺癌4例。8例术后未发现癌变组织的患者中,无黏膜肌者7例。2.2胃镜活检标本分期和病理诊断50例胃镜活检组织中,无黏膜肌者40例,有黏膜肌者10例,其中不典型增生细胞侵犯黏膜肌者5例,未侵犯黏膜肌者6例,对于黏膜肌侵犯的患者,术后获得的标本组织中,检测结果确诊为腺癌,其中早期癌者2例,进展期癌者3例。在胃镜活检组织中,纤维反应明显的患者为8例,术后获得的标本组织中,检测结果均确诊为腺癌。同时,在胃黏膜的活检组织中,30例为肠化生,其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者3例,早期胃癌者15例,进展期癌者12例;20例无肠化,其中2例为上皮内瘤变高级别,10例为进展期癌,1例为上皮内瘤变低级别,7例为早期胃癌。2.3手术标本和活检病理诊断对比术前,50例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显示为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术后,6例患者的标本组织中没有发现任何癌变组织,即没有发现不典型细胞有侵及腺管基底膜和黏膜肌,与相应的活检标本相对比,腺上皮有明显的腺瘤样增生为其组织学的共同形态,其具体表现为腺体紧密排列,存在细胞极性,腺上皮核呈现出杆状,一些腺上皮核呈现出不规则形或者卵圆形,少数存在异型,核分裂明显可见,形态与肠道腺瘤具有一定的相似性。3.讨论胃癌是威胁人类健康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随着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胃癌的发病率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是依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所以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有研究表明,早期胃癌患者经过针对性治疗后,具有较高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90%,说明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改善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关键环节[3],所以病理诊断的正确性尤为重要。当前临床上在对胃癌患者进行诊断时,胃镜胃黏膜活检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并且黏膜活检组织也是病理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50例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提示22例为早期胃癌,说明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中,胃镜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世界卫生组织工作小组将上皮内瘤变分为高级别和低级别两个级别,由于在组织形态上对重度异型增生、轻度异型增生、原位腺癌以及中度异型增生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大部分研究结果显示,胃黏膜上皮的重、中、轻度异型增生逐渐演变为浸润性癌的几率分别为70%、14%以及10%,所以,将上皮内瘤变的分级系统运用在临床诊断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4]。虽然标本活检具有诸多的优点,有助于临床诊断,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活检深度和部位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实际的诊断中,要密切观察黏膜肌在胃镜检查活检组织中的具体情况,结果显示,在活检组织中,只要患者存在黏膜肌侵犯,术后标本结果均确诊存在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0例进展期癌患者中,胃镜活检组织中大多数没有出现黏膜肌侵犯,说明在提取活检组织时,选择部位可能位于肿瘤边缘或者深度较浅。而手术后,8例诊断为非癌的患者中,在胃镜活检组织中,均没有提取到黏膜肌。说明,胃镜活检的深度和部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了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提高,使“上皮内瘤变”这一用于在临床诊断中得到有效应用,我们往往试图从组织形态上寻找鉴别癌的证据,结果显示纤维间质反应是活检组织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形态特点[5]。在本次研究中,纤维反应明显的患者为8例,术后获得的标本组织中,检测结果均确诊为腺癌,说明通过胃镜活检组织对胃癌进行诊断时,可以将纤维间质反应作为比较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综上所述,临床上通过胃镜活检对上皮内瘤变高级别进行病理诊断时,90%的患者合并腺癌,胃镜活检深度和部位影响着病理诊断,并且胃镜活检病理对胃癌进行诊断时,可以将纤维间质反应作为一个重要的形态学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参考文献:[1]王晓颖,袁平,吴云林,燕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意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9(5):591-593.[2]SchlemperRJ,RiddellRH,KatoY,eta.lTheviennaclassificationofgastrointestinalepithelialneoplasia[J].Gut,2000,47(2):251-255.[3]TianJ,ChenJS.Timetrendsofincidenceofdigestivesystemcanc-ersinchangleofChinaduring1988-2002[J].WorldJGastroen-terology,2006,12(28):4569-4571.[4]吴蓓.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转归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癌的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疗效对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28-47.[5]贾考学.18例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胃镜活检诊断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21(9):13-14.
本文标题: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88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