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自力村碉楼发展历史:自力村碉楼主要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村之初,村民就注意对自然水系的利用,镇海水绕村而过。村中荷塘散落,稻田成片的自然条件限制了村落的规模,最大时有50余户人家,小时仅有10余户。龙胜楼、居安楼、云幻楼、竹林楼、振安楼、铭石楼、安庐、球安居庐和逸农楼等9座碉楼,以及养闲别墅、耀光别墅、澜生居庐、叶生居庐、官生居庐、湛庐等6座西式别墅,,形成了自力村碉楼群,它们都是由旅居国外的华侨寄钱回来兴建的,碉楼的主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村后的开阔地带建楼,坐落在稻田中,错落有致,又与集中兴建的祖屋民居相距不远。祖屋、碉楼、竹林、池塘、河流、稻田组成了自然的乡村景观,景色优美。至今楼内仍然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而自力村碉楼群也在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7月被评为“广东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民居”;05年11月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4月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2007年6月28日被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主要碉楼:铭石楼在自力村楼碉群中,铭石楼是最亮丽的一座。铭石楼是旅居美国芝加哥的华侨方润文于1925年修建的。方润文出生在一个华侨世家,他的父亲和爷爷很早就到美国谋生去了,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的方润文在十几岁时也踏上了父辈的后尘。他在餐馆、洗衣馆打过工,后来自己在芝加哥经商致富,有了经济实力就回乡建碉楼。走进铭石楼,那浓厚的华侨家庭生活气氛就扑面而来。一层大厅正中墙上高挂着方润文和他分别在家乡、香港、美国娶的3位夫人的大幅照片,结发夫人昊氏一身传统的打扮,而梁氏、杨氏一个比一个年轻、摩登。这是一个在当时侨乡非常普遍的具有国际色彩的传统家庭的结构,很多华侨都是在家乡有一位原配夫人,在外又迎娶一位至二位太太,这样拥有十多个儿女也就很正常了。墙上的四位主人栩栩如生的目光默默注视着每一个踏进碉楼的客人,交流着逝去岁月的历史信息。客厅两旁做工精美的隔扇和玻璃画反映了方润文的经济富足与审美情趣。进口的落地大钟和暖水瓶等生活用品与釉红的中式袖木家具、神牌、香炉共处一室,体现了楼主人当年传统与开放并存的生活场景。方润文的原配夫人吴氏就居住在一层。二层、三层分别是在家的大儿子、二儿子夫妇的住房,面积和功能用房同一种规格,各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主卧室、书房等,以示同等对待。这种居住方式实际上是将已经分家的儿子又团聚在一起,形成了分户分灶不分家的新家庭居住方式,父母仍然是这个家庭的中心和基础,延续着传统的尊老美德。四层的陈设简洁而洋气,进口的留声机放出的是原汁原味的粤曲,梳妆台上摆放的“旁氏冷霜”、法国香水等泊来的化妆品还散发着幽香。1948年,70岁的方润文病逝美国,三太太扶灵回乡安葬,就是住在第四层。走上第五层,一座金碧辉煌的神完展现在来客面前,当地人称之为“伯公’。神完四周有多层镂空的龙、凤、麒麟、喜鹊、鹿、梅花、竹等木雕,精雕细刻,巧夺天工。神完里供奉的主要是人神(祖先),也有自然神(孔雀公主)、宗教神(观音菩萨)等,这是碉楼人家最深层的信仰世界所在。铭石楼里至今还保存有大量的华侨书信、侨汇、侨刊、地契、建村股份簿、乡村中小学课本、外国报纸杂志、老照片以及小学生日记和作文,俨然是一座家庭华侨历史博物馆。云幻楼云幻楼是自力村的又一亮点。建造这座碉楼的是旅居马来西亚的华侨方文娴。像侨乡的很多华侨一样,方文娴在自力村安了家,妻子黄氏和两个儿子在家乡务农,方文娴经常回家居住。最让他头痛的是家乡的社会治安混乱,民不能安居。他多次夜里从床上爬起来,背着自己小脚的妻子,与两个儿子一道跑去较远的歧岭碉楼躲避,当地人将这种躲匪叫做“走鬼”。方文娴感到这终究不是个办法,于是下决心在村里建起了集居住与防御为一体的碉楼,取名“云幻楼”。云幻楼高五层,外部造型和装饰带有西方文化的特征,但是楼内还是传统的家居生活氛围。一层是方文娴的妻子黄氏的卧室和客厅,二三层分别由两个儿子居住。四层也是居住层,留给以后的儿子使用。五层是供奉祖先神牌的地方。走出五层就是一个带柱廊的平台,四角各有一个突出的防卫台。方文娴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华侨,他将自己对民国政府治理无能的愤愈和无奈表现在楼联之中。五层柱廊正中的门匾书写着“只谈风月”四个大字。长长的门联是他亲自题写的:云龙风虎际会常怀怎奈壮志英酬只盗得湖海生涯空山岁月,幻影昙花身世如梦何妨豪情自放无负此阳春烟景大块文章。方文娴的这幅楼联表达了很多华侨目睹家乡匪盗横行、时局纷乱、政治腐败,深感个人无力回天,只求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心声。后来方文娴和他在马来西亚的十几个儿女很少回乡,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直到20世纪80年代,方文娴在外娶妻生育的两个儿子才从马来西亚回来寻根祭祖。现在看管这座碉楼的是方文娴的长孙媳妇方陈齐桂,楼内还完整地保存着方文娴及其妻儿们使用过的生产和生活用具。建筑风格:自力村碉楼的上部具有浓郁的外国建筑风格。在这里有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各种柱式、中世纪欧洲城堡的圆柱体岗塔、罗马或伊斯兰的拱劵和穹窿、哥特式尖拱、巴洛克风格的山花、洛可可特征的图案、西式的卷草涡卷缨络等等,大到造型及其构件,小到细部装饰手法,不一而足,国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宗教的建筑艺术被主人随心所欲地荟萃于碉楼一体。透过这浓浓烈烈的国外建筑风情,又使人明显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融于其中。自力村的铭石楼第六层建有一个六角攒尖琉璃瓦凉亭;碉楼正面上方正中嵌入了书写有楼名和建筑年代的匾额,借以突出碉楼的名称,寄予建造者的希望,表现主人的文化品味和情趣爱好;外墙面通过灰雕大量采用了中国传统风格的“喜”、“福”、“寿”、“禄”字形和案八仙、荷花、中国结、金钱、龙、凤、麒麟等建筑题材。这些都反映了当地民众在接受外国文化的过程中,挥之不去,深藏于心,牢牢坚守的中国传统文化情怀。碉楼的楼身高大,多为四五层,其中标准层二至三层。墙体的结构,有钢筋混凝土的,也有混凝土包青砖的,门、窗皆为较厚铁板所造。建筑材料除青砖是楼冈生产的之外、铁枝、铁板、水泥等均是从外国进口的。碉楼的上部结构有四面悬挑、四角悬挑、后面悬挑。建筑风格方面,很多带有外国的建筑特色,有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的,也有混合式的。为了防御土匪劫掠,碉楼一般都设有枪眼,先是配置鹅卵石、碱水、水枪等工龄,后又有华侨从外国购回枪械。配置水枪的目的是,因水枪里装有碱水,当土匪靠近楼体时喷射匪徒的眼睛,使其丧失战斗力,知难而退。为了增强自卫能力,很多妇女都学会开枪射击。这些碉楼,有的是根据建楼者从外国带回的图纸所建,有些则没有图纸,只是出于楼主的心裁。楼的基础惯用三星锤打入杉桩。打好桩后,为不受天气的影响,方便施工,一般都搭一个又高又大的葵篷,将整个工地盖着。建筑价值:自力村现存碉楼和庐十五座,依建筑年代先后为:龙胜楼(1917年)、养闲别墅(1919年)、球安居庐(1920年)、云幻楼(1921年)、居安楼(1922年)、耀光别墅(1923年)、竹林楼(1924年)、振安楼(1924年)、铭石楼(1925年)、安庐(1926年)、逸农楼(1929年)、叶生居庐(1930年)、官生居庐(1934年)、兰生居庐(1935年)、湛庐(1948年)。自力村碉楼和居庐群建筑精美,保存完好,布局和谐,错落有致,四周良田万顷,稻香阵阵,踏着田间小道,穿过绿树修竹直入村内,顿生世外桃源之感。它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罕有地体现了近代中西方文化在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和独特的世界建筑艺术景观。
本文标题:自力村碉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09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