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加强版)
1u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1、地壳——地球硬表面以下至莫霍面的部分,平均深33km,分布厚薄不均。2、大陆、海洋地壳:大陆地壳厚度大(平均厚度35KM),双层结构(花岗岩+玄武岩)硅铝层;海洋地壳厚度小(平均厚5KM),多为单层结构(玄武岩)硅镁层。3、矿物、岩石的概念: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天然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岩石——是在地质作用下,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地质体。4、解理、节理、断层的区别:解理——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解理面的性质叫解理。无明显位移节理——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没有明显的位移。岩块沿断裂面没有发生明显位移地断裂构造断层——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有明显位移。岩块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地断裂构造5、断层崖: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断层的上升盘常形成陡崖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受与崖面垂直方向水流的侵蚀切割,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三角陡崖(在河流横切断层崖中期,下切加强,崖面变为三角面)6、主要地质构造类型:水平:是指层面水平或基本水平(倾角<5°)的岩层倾斜:指经构造运动后,层面与水平面形成一定夹角(5°~85°)的岩层。褶皱:指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但仍基本保持其连续完整性。断裂:岩石所受应力超过其自身强度的极限而发生破裂,导致岩层丧失其连续性的现象,称为断裂7、地震波、震级与烈度:地震波特性:(1)纵波(P):传播速度快,周期短,振幅小。(2)横波(S):传播速度较慢,周期较长,振幅较大。(3)面波(L):传播速度最慢。浅源地震的面波周期长,振幅大;深源地震面波小。发生地震的时候,总是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晃。震级与烈度:每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是不同的地区可以有不同的烈度8、坡面径流、沟谷水流地貌:坡面径流:影响因素——气候条件、地表物质、地形条件。形成浅凹地,坡积裙。沟谷水流地貌:集水盆、沟谷主干、洪积扇。沟谷——由沟谷水流侵蚀形成的长条状的凹地,长度几米至几十公里不等。特点:(1)流量变化大,暴涨暴落(2)水流湍急,侵蚀力很强(3)含沙量打,可能形成泥石流。沟谷的发育与形态:细沟→切沟→冲沟→坳沟;(4)沟谷的发育与形态:细沟→切沟→冲沟→坳沟;29、黄土的特性:(1)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2)富含碳酸钙,常见钙质结核。(3)结构疏松多孔(4)无沉积层理,但垂直节理很发育,直立性强,深厚的黄土层常形成陡峻的崖壁。(5)具有湿陷性。10、纵向、横向沙丘:横向:常见类型,包括新月形沙丘,沙丘链,复合型沙丘链。(沙丘的走向与风向垂直或者成60°以上的交角,数量最多,是沙漠化的标志)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凸而平缓,坡度为;背风坡凹入而较陡,纵向:新月形沙垄,沙垄,复合型沙垄。(沙丘的走向与风向一致或者成30°一下的交角)10、海岸类型:按组成物质的分类(三种):(1)基岩海岸(山地丘陵海岸):分四带。①滨外——波浪作用基面~破浪带;②临滨——破浪带~低潮面;③前滨——高、低潮面之间;④后滨——高潮面以上。(2)平原海岸(粉砂、淤泥质海岸):分三带。①潮下带(即滨外与临滨);②潮间带(前滨);③潮上带(后滨)。(3)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海岸11、火山、地震、海沟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火山: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分布于构造板块的边界(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西洋海底隆起火山带)地震:地壳的快速震动称为地震。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成因:构造地震(断裂构造为主);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分布于各大板块构造边缘(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洋脊裂谷地震带,大陆断裂谷地震带)海沟:海沟被认为是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消亡边界,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为马里亚纳海沟。12、火山地形与岩浆性质:盾形火山——基性岩浆喷发锥形火山——中酸性岩浆喷发13、三大类岩石的分类、结构构造:岩浆岩——来自上地幔的岩浆沿岩石圈破裂带上升,经过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或火成岩。是一种硅酸盐岩石,SiO2含量高。分为喷出岩与侵入岩(深层岩和浅层岩)。类型:3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喷出流纹岩粗面岩安山岩玄武岩—浅成花岗斑岩正长斑岩闪长斑岩辉绿玢岩—深成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辉岩颜色浅(带红)—中(带灰)—暗(带绿黑)比重2.52.72.72.82.93.13.1——3.5结构:伟晶,粗粒,中立,细粒,隐晶质(显微镜下可见),玻璃质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后三者为喷出岩特有)沉积岩——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先成岩石的风化作用产物以及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外力搬运所形成的沉积层,再经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基本特征:①层理(水平层理,交错层理②结构:碎屑结构;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③层面构造;④结核;⑤化石。类型:①碎屑岩类:包括:砾岩和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黄土②粘土岩类:泥岩、页岩③生物化学岩类: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等等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或先成变质岩等固态原岩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下,导致其矿物成分、化学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称为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最主要最活跃);压力;化学性质活泼的溶液或气体。类型: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斑点板岩,角岩,大理岩,石英岩,矽卡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14、摩氏硬度计:滑石1,石膏2,方解石3,萤石4,磷灰石5,正长石6,石英7,黄玉8,刚玉9,金刚石10指甲为2—2.5,小刀约5—5.5415、海岸分带:按组成物质的分类(三种):(1)基岩海岸(山地丘陵海岸):分四带。①滨外——波浪作用基面~破浪带;②临滨——破浪带~低潮面;③前滨——高、低潮面之间;④后滨——高潮面以上。(2)平原海岸(粉砂、淤泥质海岸):分三带。①潮下带(即滨外与临滨);②潮间带(前滨);③潮上带(后滨)。(3)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海岸16、海平面升降对海面侵蚀与堆积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海岸将遭受侵蚀,中立点向上。海平面下降,将导致海岸堆积,中立点向下。17、河流、风沙流搬运方式的比较:河流:推移、跃移、悬移、溶解质搬运;(主要以悬移为主)风沙流:跃移。18、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19、地质年代表:地层年代单位地质年代单位宇eonothem宙eon界erathem代era系system纪period统series世epoch阶stage期age带chronozone时chron太古代元古代:(早元古代---中元古代---晚元古代(震旦纪))古生代: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第三纪;第四纪20、河谷的基本要素:河床,河漫滩,阶地21、岩层的产状要素:岩层产状:即岩层的产出状态,是指岩层在空间的方位。由其走向、倾向和倾角来表示。522、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1)水平构造:是指层面水平或基本水平(倾角<5°)的岩层。典型的水平岩层没有走向和倾向,倾角为0°。水平构造常见于构造运动相对微弱的地区,沉积岩层得以保持水平状态。(2)倾斜构造:指经构造运动后,层面与水平面形成一定夹角(5°~85°)的岩层。倾斜方向一致、倾角相当的一系列岩层称为单斜岩层(单斜构造)。单斜岩层可以是褶皱或断层构造的一部分。(3)褶皱构造:指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但仍基本保持其连续完整性。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是岩层的一个弯曲,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褶曲的组合称为褶皱。(4)断裂构造:岩石所受应力超过其自身强度的极限而发生破裂,导致岩层丧失其连续性的现象,称为断裂。(有明显位移叫断层;无明显位移叫节理)23、流水的机械侵蚀作用:①片蚀(面蚀):面状水流对地表的侵蚀,结果使地面高度均匀降低;②下蚀(下切、垂直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底部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加深;下蚀在上游及山地区最强烈;③侧蚀(旁蚀、侧向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两坡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拓宽;侧蚀主要发生在河(沟)床凹岸;④溯源侵蚀:线状水流向河谷或沟谷的源头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伸长;走走向向倾倾向向倾倾角角112200°°330000°°221100°°3355°°单单面面山山岩岩层层倾倾角角<<4400°°顺顺向向坡坡逆逆向向坡坡猪猪背背岭岭岩岩层层倾倾角角>>4400°°顺顺向向坡坡逆逆向向坡坡6,下蚀(使河谷加深),侧蚀(使河谷拓宽),溯源侵蚀(使河谷伸长)。24、矿物形成的主要方式:升华(硫磺),结晶(石英),凝固(蛋白石),重结晶(石棉)25、全球板块划分:共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26、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水的流动性。27、喀斯特水动态剖面分带:画图①垂直渗透带(充气带);②季节变动带(过渡带);③水平流动带(饱水带);④深部缓流带28、海侵、海退、沉积旋回:(记概念)海侵:当地壳下降时,海水侵漫陆地,陆地面积相对缩小,海洋面积相对扩大,称为“海侵”,这时所形成的岩层称“海侵层位”。海退:当地壳上升时,海水退出陆地,陆地面积相对扩大,海洋面积相对缩小,称为“海退”。这时所形成的岩层称为“海退层位”。沉积旋回:海侵层位是在地壳下降条件下形成的,而海退层位是在地壳上升条件下形成的。一套海侵层位和一套海退层位,在垂直剖面上构成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又由细变粗的有规律变化,表明该地区的地壳曾经历了一次下降和上升的完整过程,称为一个沉积旋回。29、大洋中脊:纵贯世界各大洋的海底山系,其长达80000km,高出深海平原2~3km,距海平面2~3km,宽约1000km,其中央裂谷宽几十公里;由枕状、深海性拉斑玄武岩构成。30、阶地,河漫滩:阶地:由于河流下蚀,过去不同时期的谷底便相对高出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上,称为阶地。河漫滩:指洪水期被淹没而平水期出露水面的谷底滩地。广阔的大型河漫滩称为“泛滥平原”。发育过程:滨河床浅滩→雏形河漫滩→河漫滩。31、冲积河床的平面形态: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散乱型。32、三角洲的发育条件:①丰富的沉积物来源(S/W,年输沙量∕年径流量,>0.24);②海洋作用力弱;③构造稳定或稍有下沉的宽浅海岸区。33、大陆边缘的主要类型:①①④④②②③③7大陆边缘是指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深度0——3000m。大陆架:水深一般<200m,坡度小;大陆坡:水深可达3000m,坡度较大;34、雪线:雪线是固态降水的零平衡面,即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年降雪量=年消融量;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年消融量;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年消融量。雪线的分布高度:取决于气温高低和降雪量的大小,还受到地形的影响。◆受气温分布控制,全球雪线高度最高不在赤道,而是在副热带高压带◆受降雪量控制,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雪线高度约4600m,其北坡则升高至约5500m;◆受坡向影响,天山北坡雪线高度为3500——3900m,南坡为3900——4200m。35、新月形沙丘及其形成的过程:平面形态:呈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有顺着风向向前伸出的两个兽角(翼);剖面形态:有两个不对称的斜坡,迎风坡凸而平缓,坡度为5°~20°;背风坡凹入而较陡,坡度为28°~34°,相当于沙子的最大休止角。其高度都不大,一般为1~5m,很少超过15m;其宽度一般为长度的10倍。形成过程:沙丘的不断堆积增高,气流分离越来越厉害,小落沙坡不断扩大;同时,沿沙丘两侧绕过的气流,把沙子搬运到两侧的前方堆积,逐渐形成了两个顺着风向向前伸的兽角,这样就形成了典型的新月形沙丘。36、海蚀、海积地貌;雅丹:海蚀地貌:由海蚀作用(冲蚀、磨蚀、溶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如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等。海积地貌:沙嘴、拦湾沙坝、堡
本文标题: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加强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16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