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自然地理学考研知识点归纳续
自然地理学考研知识点归纳续2010-08-1322:51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第一节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第二节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性质第三节海水的运动第四节海平面变化第五节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第六节河流第七节湖泊与沼泽第八节地下水第九节冰川教学重点认识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规律,掌握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及冰川等水域环境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第一节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一、地球上水的分布地球水圈结构模式图(引自陆渝蓉,1999)二、水循环与水量平衡(一)水循环(图4-1)(二)水量平衡(表4-2)(图4-2)第二节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性质一、海洋的起源地壳变薄→洋盆形成→海水聚集二、世界大洋及其分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三、海及其分类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四、海水的组成(一)海水的化学成分H和O是海水最主要的化学元素,其常量元素(≥100mg/L)有:Cl,Na,Mg,S,Ca,K;微量元素(100mg/L)有Br,C,Sr,B,Si,F,Li,I,Mo,U,Ag,Au等。海水中的溶解气体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二)海水的盐度和氯度(S‰,Cl‰)盐度=0.03+1.805х氯度盐度=34.6+0.0175(E-P)五、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图4-3)第三节海水的运动一、潮汐与潮流(一)潮汐现象与引潮力潮汐现象是指引潮力(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差)引起的地球上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图4-4)(二)潮流潮流是指海水在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进行的周期性的水平流动,按其运动方式可分为回转流、往复流、涨潮流和落潮流等。二、海洋中的波浪(一)波浪及其类型(图4-5-6)(二)波浪的折射(图4-7-8)三、洋面流和水团运动洋流是指海水在风力(主导因素)、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和海底起伏等因素影响下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水平流动。(一)洋流的成因和分类1.按成因分为:摩擦流、重力—梯度流、潮流2.按温度分为:暖流、寒流(二)洋流模式和主要洋流(图4-9-10-11-12)(三)大洋水团及其环境水团是指具有特别温度和特别盐度值的、性质相同的大团水体。(图4-13、4-14)第四节海平面变化自从海洋形成以来,由于海水体积逐渐增加,海平面在总体上是逐渐上升的,而海平面上升将使沿岸地区风暴潮灾害加剧,海岸侵蚀强化,潮滩湿地损失,盐水入侵河口及海岸地下含水层,阻碍陆地洪水与沿海城镇污水排放。一、7万年来的海平面变化(图4-15)二、近百年的海平面变化近百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导致海洋热膨胀和冰川消融加剧,全球海平面普遍呈上升趋势。三、21世纪海平面上升预测(图4-16)第五节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一、海洋资源海洋资源是指与海水本身有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包括海水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动力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等。二、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拥有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是到达地表的太阳能的主要接收者和蓄积者,间接影响着气候和受气候影响的各种自然现象。三、海洋环境保护减少和防止海洋污染,进行适当的生产安排和合理的资源开发。第六节河流一、河流、水系和流域(一)河流、水系和流域的概念表1.7中国七大江河年径流量(二)水系形式(三)河流的纵横剖面(图4-17)(四)河流的分段(五)流域特征对河流的影响二、水情要素(一)水位水位是指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上的水面高度,它是河流流量大小的主要标志。(二)流速流速是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它取决于纵比降方向上水体重力的分力与河岸和河底对水流的摩擦力之比。(三)流量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量。(图4-20-21)(四)水温与冰情三、河川径流(一)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停蓄→漫流→河槽集流(二)径流计量单位流量Q、径流总量W、径流模数M、径流深度y、径流变率K、径流系数α(三)正常径流量(四)径流的变化1.年内变化汛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冻期2.年际变化(五)特征径流洪水、枯水四、河流的补给(一)河流补给的形式及其特点1.降水补给:与流域降水量及其变化密切正相关。2.融水补给:与流域的积雪量和气温变化有关。3.地下水补给:具有稳定和均匀的特点。4.湖泊和沼泽水补给:取决于湖泊和沼泽对水量的调节作用。5.人工补给:与人类生产或生活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河流水源的定量估计(图4-22-23-24)五、流域的水量平衡六、河流分类以河流径流的年内动态差异为标志,我国河流可分为:东北型、华北型、华南型、西南型、西北型、阿尔泰型、内蒙古型、青藏型等8类。七、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自然因素(气候、流域海拔高度、坡度和切割密度、地表物质组成、植被等)影响着河流的各项水文特征;同时,河流也显著影响着流域的地理环境(气候、地貌、植被等)。第七节湖泊与沼泽一、湖泊(一)湖泊的成因和类型(二)湖水的性质(三)湖泊水文特征1.湖水的运动定振波、湖流2.水位变化和水量平衡二、沼泽(一)沼泽的成因水体沼泽化、陆地沼泽化(二)沼泽水文特征沼泽水运动缓慢、蒸发量较大、径流极小(三)沼泽的分类第八节地下水一、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一)地下水的物理性质温度、颜色、透明度、比重、导电性、放射性、嗅感和味感(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1.气体地下水中主要的溶解气体主要有CO2、O2、N2、CH4、H2S,还有少量的H2、CO、NH3等。2.氢离子浓度3.离子成分和胶体物质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有:Cl、SO42-、HCO3-、CO32-、NO3-、Na+、Ca2+、Mg2+、Al3+、Fe2+、Fe3+、HSiO3-等。(三)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和硬度1.总矿化度是指水中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含量,通常以水烘干后所得残渣量来确定。根据其值大小,可将天然水分为五类:淡水、弱矿化水、中等矿化水、强矿化水和盐水。2.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总量。根据其值大小,可将水分为五类:极软水、软水、弱硬水、硬水和极硬水。二、岩石的水理性质岩石的水理性质是指岩石与水作用时,表现出的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三、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一)地下水的动态地下水的动态是指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地下水的流量、水位、温度和化学成分发生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二)地下水的运动层流运动、紊流运动四、地下水分类(一)上层滞水上层滞水是分布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分布范围不广,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主要耗损形式是蒸发和渗透,接近地表,水量不大而季节变化强烈。(二)潜水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具有自由表面(潜水面)的重力水。主要以降水和地表水为补给来源,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带性特征。(图4-25-26)(三)承压水承压水是指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图4-27)第九节冰川冰川是指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的,通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一、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一)成冰作用成冰作用是指积雪转化为粒雪,再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冰川的过程。重结晶、渗浸和冻结结冰是成冰作用的三个基本类型,渗浸—重结晶和渗浸—冻结作用为两个过渡类型。(二)冰川类型山岳冰川、大陆冰川、高原冰川、山麓冰川二、地球上冰川的分布冰川分布的高度受雪线高度的严格制约,而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地球上冰川分布高度也表现出明显的自低纬向两极降低的趋势,而南极大陆成为地球上冰川最集中的地区。我国冰川总面积约58523km2,占全球冰川面积1.62275×107km2的0.35%,约占我国领土的6‰表3.1中国冰川面积统计(摘自卢金凯等,1991,表3-1)(图4-28)三、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冰川是地球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二)冰川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产生影响(三)冰川运动影响生物、土壤的分布和进化。(四)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独特的冰川地貌。第五章地貌第一节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第二节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第三节流水地貌第四节喀斯特地貌第五节冰川与冰缘地貌第六节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第七节海岸与海底地貌教学重点掌握各类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第一节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一、地貌成因(一)构造运动构造运动作为内营力,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形成地表宏观的地貌形态。(二)气候因素气候的水热组合导致外营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及地貌组合。(图5-1)(三)岩性因素各种岩石因其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性质、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能力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及地貌组合。(四)人为因素二、基本地貌类型山地平原三、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一)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二)改变降水量的分布格局(三)促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四)形成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五)影响土地类型的变化第二节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一、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一)风化作用类型1.物理风化岩石由整体破裂为随屑或裂隙、孔隙增加,物理性质发生发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2.化学风化岩石在大气、水、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进而形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二)风化壳风化壳是指岩石经风化、剥蚀但依然残留原地覆盖在母岩表面的风化产物。二、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块体运动是指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及地表水、地下水影响下沿坡向下的移动现象。可分为崩落、滑落与蠕动三类。(一)崩落与崩塌地貌崩落是指陡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快速下移。形成崩塌崖壁和岩堆。(图5-3)二)滑落与滑坡地貌滑坡是指由岩屑、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发生整体滑落的过程,形成滑坡地貌。(图5-6)(三)蠕动蠕动是指坡面岩屑、土屑在重力作用下以极缓慢的速度移动的现象。(图5-8)第三节流水地貌一、流水作用地表流水包括坡面流水、沟谷流水和河流三类。流水具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作用强度均受流速、流量与含沙量等因素制约。二、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一)坡面流水地貌(二)沟谷流水地貌(图5-10)(三)泥石流(图5-11)三、河流地貌(一)河谷的发育(图5-12-13)(二)河床与河漫滩(图5-14-15-16-17)三、三角洲(图5-19-20-21-22-23-24-25-26)(四)河流阶地(图5-27)(五)河谷类型与河流劫夺(图5-28-29)四、准平原与山麓面(图5-30-31)第四节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指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一、岩溶作用岩溶作用强度与岩性、水动力条件以及区域地质、地貌、气候特征密切相关。二、喀斯特地貌(一)地表喀斯特地貌(图5-32)(二)地下喀斯特地貌三、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与地域分异(一)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图5-34)(二)喀斯特地貌的地域分异外部气候因素使得喀斯特地貌产生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第五节冰川与冰缘地貌一、冰川地貌冰川通过运动,产生强大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冰蚀地貌(冰斗、U型谷、冰川擦痕、冰川阶步等)、冰碛地貌(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等)、冰水堆积地貌(锅穴、蛇形丘等)和冰面地貌(冰裂隙、冰面河、冰爆、冰塔林、冰蘑菇等)。冰斗U型谷冰川擦痕冰川阶步侧碛堤、锅穴冰塔林冰蘑菇等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一)冻土的一般概念冻土是指处于零温或负温,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或岩体,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后者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石河冻胀丘热融滑塌第六节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一、风沙作用风蚀作用、搬运作用、风积作用二、风沙地貌(一)风蚀地貌(图5-48-49)雅丹地貌(二)风积地貌1.沙丘及其形态类型复合沙丘新月沙丘链图5-51羽毛状沙丘星状沙丘(图5-53)2.沙丘的移动三、黄土与黄土地貌第七节海岸与海底地貌一、海岸地貌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可分为海岸、潮间带和水下岸坡三个部分。(图5-54)(一)海蚀地貌(二)海积地貌(图
本文标题:自然地理学考研知识点归纳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16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