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1、为什么辩证唯物主义创立实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伟大变革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三大特征是:唯物论与辩证论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猜测的局限性。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把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批判了机械和形而上学,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人类思维从古代朴素辨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辨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2、系统的本质特征,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特征:(1)整体性,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2)开放性,指物质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任意一个物质系统都会向其所处环境输出物质、能量、信息,而环境也会向物质系统输入物质、能量、信息(3)动态性,系统及其要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联性,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4)层次性,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必存一定层次关系4、生态系统的三大规律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其特征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外部之间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由此推动的物质的循环,其三大规律是闭路循环规律、反馈调控规律、系统和谐规律。⑴闭路循环规律:宏生态与微生物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复合,使生态系统显现为闭路循环的不断转化和无限过程。⑵反馈调控规律:①调控,即调节与控制,a.生物系统的内在调节b.环境系统的外在控制②反馈是指把系统的输出结果返送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进行校正以达到目标要求的过程,简言之,就是控制效果的回报。③反馈调控的层次性:a.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调节b.异种生物之间的数量调节。c.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调节d.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反馈调控的目的性、复杂性、对人类自身行为反馈调控的启示。反馈调控规律揭示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它使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结构不断趋向系统的目的,达到生态平衡。⑶系统和谐规律:生态系统的和谐状态主要体现在恰当的要素比例、稳定的层次结构、和美的外在形式、绵延的生机活力、精致的系统耦合等方面。闭路循环规律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运动过程,反馈调控规律揭示了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系统和谐规律显现了生态系统的本然性态。三大规律在“过程—机制—性态”的辉映中系统地反映了生态系统中各种要素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这些规律理当成为人们制定行为规范和进行社会实践的依据。1、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的特征科学观察又称观察方法,他是人们在科学认识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以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手段,其基本特征有:1.科学观察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2.科学观察是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事物现象进行观察,观察者对研究对象不做任何变革,因而具有客观性3.科学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科研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为控制、变革或模拟自然现象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研究方法。其特征有:1.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可以强化研究对象及条件3.可以使研究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反复出现4.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再现时过境迁的现象5.可以经济可靠的认识与变革自然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a)设计理念不同:绿色设计主张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传统设计以产品能否实现经济价值作为评价设计成败的标志b)设计目的不同:传统设计是“为需求而设计”;绿色设计是“为需求和环境设计”。c)产品设计的需求不同:绿色设计需求生产品的整个是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可拆缺性、可回收性等),然后考虑产品的基本属性(功能、质量、寿命、成本等)。而传统设计主要考虑产品的基本属性d)产品设计内容不同:绿色设计主要考虑产品从设计到报废的回收处理及再利用,而传统设计则是一人为中心。e)所获利益不同。15、绿色设计本质特征及哲学基础(1)reduce:减少废弃物的数量,省料与节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不同结构可能具有相同的功能;自然系统中要素和关系的量的减少和质的置换可以不改变自然系统的功能,异构同功原理的这两条基本内涵,就是减量的哲学基础(2)reuse:旨在减少浪费,对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利用。在产品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产品整个或部分及材料的再利用性,将产品价值发挥到极限;自然系统层次结合度的递减趋势是产品可拆卸性,因而也就是产品产品可重复利用性的生态哲学基础(3)recycle:充分利用各种有用成分,合理开发二次资源,实现废弃物的充分回收利用。从哲学层面看,循环就是周而复始的变化,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是指技术全和生物圈复合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某些物质形态和能量形式重估出现和周期性变化的最佳状态1、科学与技术的本质与主要区别科学具有如下的本质属性:(1)客观真理性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其真理性内容是随着实践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2)可检验性科学知识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科学的结论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3)系统性科学知识是根据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用逻辑的方法整理出来的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它力求做到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4)主体际性科学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能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所理解,能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技术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的本质界定为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技术与科学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技术产生科学技术与科学的区别(1)科学是间接生产力,技术是直接生产力。(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3)科学是不可预见的,技术是可预见的。(4)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完善科学理论,技术提高的标准在于是否能生产出新的和更好的产品。(5)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6)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7)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它们分开,而是要更好的统一考虑。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考虑技术。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2、科技一体化的含义(1)科学技术化:指在科学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技术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2)技术科学化:技术的创作性活动日益受到科学理论的指导和作用(3)科技一体化:科学与技术相互交叉。在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中,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的门类日益充实,逐渐向技术延伸;在技术构成体系中,工程知识的内容日益条理化和系统化,逐渐向科学靠近3、国外关于科学发展三种模式(1)归纳主义的累积渐进模式:科学的发展是许多绝对真命题的积累,观察次数越多,观察范围越广泛、愈深入,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来的理论就愈普遍、愈正确(2)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地证伪理论、推翻理论的过程,他不依赖于在观察基础上的归纳,而是通过“问题-假说-否证-新问题”的四个认识模式发展的。其中,猜想与反驳是科学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3)库恩的历史主义模式:科学发展是有历史和社会结构的,我们不能对科学史作辉格解释。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1、马克思劳动和技术异化理论人的本质源于劳动,这是马克思所坚持的。人的本质是在劳动中实现的,而且劳动也实现了人同动物的根本区别。与动物的那种被动的、出于本能的适应自然环境不同,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有意识地、主动地改造自然,使用自己生产出来的工具来从事劳动实践,从而通过获取生活资料来实现自己的生命存在,从而实现了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自然的目的。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揭露并批判了资本主义下的劳动异化对人的发展的否定。一是指出了劳动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在异化的状态下,工人生产了对象却失去了对象,进而又束缚在对象中,生产的是既不能实现他自身、又不能满足他肉体需要的产品。二是指出了劳动者与劳动本身的异化。劳动作为一种功利性的、强迫性的行动被逐步放大,因而它满足的需要都在劳动之外,而早已与劳动者满足对劳动的需要毫无关系。三是指出了劳动者类本质的异化。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种类本质,人在创造出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创造着自身。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以及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通过作用于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有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科学技术通过作用于劳动者,主要是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科学技术作用于生产工具,能为生产发展提供新的技术设备和新的思路;劳动对象也随科技发展而不断扩大(2)通过作用于生产力的结构性要素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的技术群不断涌现,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化(3)通过作用于生产力的运筹性要素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科技通过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保证生产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顺畅流动与合理配置来实现。3、科学的社会规范的主要内容公有主义:强调科学知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普遍主义:强调科学内容和科学评价标准的客观性、普遍性无私利性:科学家不应以科学活动来谋取私利独创性:做出前人未曾做出的成果有条理的怀疑精神:强调科学永恒的批判精神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重要影响。它不仅带来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文明的进步,还推动社会制度的转换。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威胁人类未来的全球问题。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更多的人为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所困扰。因此,我们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进行评价经应用辩证地眼光,主义并发挥它的正面功能,同时正视并抑制它的负面影响。只有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才能保证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拓展未来的发展之途,而不把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的前途对立起来,不被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所累。6、科学主义与反科学思潮科学主义提倡以科学的标准衡量一切事物,是科技乐观主义的观点,是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社会后果持乐观的态度和看法,科技乐观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解除和摆脱人类社会的各种难题的困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能给人类带来美好的未来。反科学思潮认为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影响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的出现,提出反对科学,是科技悲观主义的观点,一些思想家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产生了消极态度
本文标题:自然辨证法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18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