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结合课堂讲授,谈谈你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或者体会(主题突出、有自己的观点)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在刚开始选课的时候对工科研究生事实上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其实就像吃榴莲,没吃过或者吃不多的情况下,并不懂他的美味,或许是少一个入门的契机就能感受得到哲学在人生中的存在。这样的契机,或许就只是课堂上走神突然回过神时,老师激情四射略显可爱地演说着某个问题或者是对历史的真知灼见。那一刻,才被单纯地打动。从此,才会慢慢感受到自然辩证法在自己平常的研究中有着怎样的指导意义,甚至是个人思维的锤炼锻造。自然辩证法给研究生的工作有什么样的指导?我想最重要的,就是科学的指引与坚持。本科期间参加了一项课题研究,并发表SCI论文。可是,直到本科毕业我还只是单纯地觉得:对,实验就是这样做的,论文就是这样写的。一切按部就班。可是,研究生阶段就不同了,课题的研究,导师会跟我聊,会抛出问题。我需要自己去调研、阅读文献才能慢慢入门,文献中为什么这样做,我并不清楚。课堂上,老师提到过柏拉图、提到孔夫子对学生的教育,最关键的应该是对他们的指引。我想,自然辩证法的魅力就在于他告诉你事情的宏观发展规律是什么,但是需要自己按照这样的指引,其摸索具体的道路,发现具体的问题和结果。可以说,自然辩证法课在改善和完善工科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更新其思维方式、开拓其眼界等方面起到了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作用。但凡大师,就绝不会只涉猎一个领域,他们大多数博学多才,思维开阔。工科生除了平时的自然科学研究,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科学的辩证思维,读书人就要有家国情怀,不然研究的意义何在?并不是单纯地发表论文就可以了。而这,在平时和同学的聊天中,我也发现我很多同学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这门课能够告诉我们的,或者说经过老师传递给我们的一个讯号是,专业要精,领域要广。比如我们核电站概率安全分析方向,涉及人因失误分析时,往往会提到一点,就是工程设计或者设备操作仪表盘的设计如何改进才能够降低操作人员在核电站紧急情况下不会操作失误。还有,操作过程中,人的心理因素如何影响操作的准确性,其中规律如何?怎样在平时的培训中,强化操作人员的心理素质等等。而自然辩证法恰恰在这方面弥补了现行教育的不足。首先,自然辩证法把科学技术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它不仅把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而且也把技术本身作为整体来考察。它使得学生们从哲学、社会的高度上认识到,技术本身也是一个体系。社会中任何一项技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而是以各种各样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整体。2、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或者科学发明的典型案例谈谈你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开学到现在,刚好完成专业老师指导的一份《核电厂概率安全人因失误分析》的调研报告。这里就结合在完成这份报告的过程中的一些感受,阐述我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首先,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亦称为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即通过思维不仅要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和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性思维常与发明、发现、革新、设计、写作、绘画、雕塑、谱曲等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但是对工科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在孜孜不倦与课题的时候,创造性思维带来的解决问题的快感与喜悦。在做这份报告的时候,首先我就困惑于从哪里入手,什么样的角度能够得到有意思的结果?困惑不会一直是困惑,除非停下思考和探索。一周的文献查阅,让我知道了很多原来不知道的东西,特别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美国核管局(NRC)提供的很多有实际意义的文献报告。而我的灵感就是一瞬间出现的,我想当时的那种的感觉就是创造性思维带来的全新科研体验。吃饭、走路乃至睡觉的时候都梦过这个研究问题,这种经历才是研究思维在人身上“润物细无声”的体现吧。接下来,就是报告框架的设计。我的报告要坚持——求异性,不同于其他的人的呈现出来。在浩瀚的文献中,结合当今社会的技术热点,提出自己的观点。报告中最具有创新性的一点就是,在原来核电站风险监测的基础上,引入“互联网+”的概念,形成互联网+核电站的模式。利用互联网形成核电站的监测数据实时监测和对比分析。最后,我还想听听专业老师和同学意见,在会上以ppt报告的形式和大家分享。老师和同学从不同方面给予了有益的意见。所以,我对创新性思维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有蛮深的体会。不明白的时候,就先开始着手做入门的准备,坚持思考,等待灵感出现的一瞬间,及时记录,并顺着这灵光不断拓宽思路,深入思考。最后完成工作,还要对听取他人的意见,做出有效的优化。
本文标题:自然辩证法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1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