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2008年--2015年)简述题和论述题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2010.10.)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矛盾。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2012.04/2014.04)论述(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2)这两对主要矛盾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①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②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③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3、试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2009.10/2013.04.)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首先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一,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第二,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第三,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013.10.)①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④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⑥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5、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2010.4.)民族资产阶级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6、简述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2011.10./2015.04.)(1)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与剥削,革命性最强。(2)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力量和传播先进思想。(3)它主要是有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7、西方列强是如何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的?(1)形成了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断(2)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以还赔款。(3)在中国设立银行,使之成为对华输出资本的枢纽。(4)控制中国近代的交通运输业。(5)给中国的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8、简述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一方面,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农业经济也日益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并成为其市场体系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造成了客观条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而是一个半封建社会了。9、中日甲午战争后,严复提出的救亡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严复在《救亡诀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他翻译了《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他疾呼,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中华民族也不能例外,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10、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社会制度的腐败。近代以来封建社会制度没有根本改变。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经常压制人民的反抗斗争,力主避战求和,为此不惜割地、赔款。(2)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导致中国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列强,必然导致被动挨打。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社会制度的腐败。11、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把旧式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1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13、《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2010.04.)①主要内容: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天朝田亩制度》涵盖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多方面问题。②意义: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14、试述《资政新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2011.04.论述题)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性质:它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是,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所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封建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根本行不通。15、简述太平天国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16、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2011.10.)①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③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④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17、简述洋务派兴办洋务的主要内容。一是兴办近代企业(包括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30余年先后创办了24个兵工厂。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继续办军事工业以外,开始举办民用企业,经营轮船、电报、采矿冶炼与纺织工业四个部门。二是建立新式海军。从19世纪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的主力。三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为了培养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30多所,先后派遣4批120名幼童赴美学习。18、简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第一,具有封建性第二,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第三,管理上的腐朽性19、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第四,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20、试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论述题)(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准许创办报纸和上书言事。(2)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农会,注重发展农业,提倡西法垦殖;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等。(3)军事方面,裁撤绿营,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筹设武备学堂等。(4)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广设学堂,提倡西学。历史意义: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的意义.但是,在这些诏令中只字未提维新派梦寐以求的“君主立宪”。可见,百日维新没有触动清朝统治基础,改革是很不彻底的。21、试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原因和教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政变。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脱离人民大众。这些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所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封建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根本行不通。22、简述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它的实质是什么?(2013.04)(1)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问题展开:①要不要变法;②要不要兴民权、投议院,实行君主立宪;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2)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的正面交锋。这场论战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23、19世纪末,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2010.10.)(1)在政治上,维新派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而是幻想通过和平,合法手段实现君主立宪制。(2)在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却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3)在思想上,维新派提倡学习西方,但却仍要借古代圣贤孔子之名来“托古改制”24、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2)资产阶级革命的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25、1905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是什么?(2013、04.10.)论战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重要意义。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强大;这个胜利,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26、简述革命派对中国民主革命认识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①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②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③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27、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的新阐释是什么?(2012.04/2013.04)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1)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名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3)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28、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⑴民权主义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其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2)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本文标题: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2008年--2015年)简述题和论述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21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