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自主知识产权特殊加密RFID芯片-可行性方案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2009版)课题名称自主知识产权特殊加密RFID芯片开始日期2009-04-30结束日期2011-09-30依托单位上海畅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盖章)通讯地址上海浦东新区达尔文路88号2号楼202室联系电话51386290邮政编码201203课题责任人冯晓辉手机13916025305电子邮件xiaohuifeng@263.net2009年04月29日订填写说明一、本提纲供编写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使用。二、课题责任人应根据本提纲要求,逐项认真编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字迹要清楚易辨。外来语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三、申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课题资助经费在20万元人民币及以下时,毋须填写表2至表6。若项目涉及实验动物使用,则必须填写《表7实验动物使用情况表》若项目涉及国际合作事项,则必须填写《表8国际合作基本信息表》所有项目必须填写《表9知识产权基本情况表》四、课题可行性方案编写请使用A4纸双面印刷,请不要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请采用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五、报送市科委书面材料一式三份(特殊情况,另定)和电子文本一份。电子文本通过网络递交。课题申请人必须确保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本的一致性。六、本提纲制订单位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科委科技计划类型□□01集成电路设计专项06技术标准专项11人才培养计划02中药现代化专项07世博科技专项12国际合作计划03纳米技术专项08中小型企业创新资金13国内合作计划04光技术专项09科技攻关计划14环境条件计划05专利二次开发专项10基础性研究计划15其他01单位(企业)基本情况表单位(企业)名称上海畅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地行政区划浦东新区单位(企业)代码68104311-X电子邮件xiaohuifeng@263.net通讯地址上海浦东新区达尔文路88号2号楼202室邮编201203单位(企业)法人代表情况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最高学历任现职时间电话张善雯女31011519791206132x硕士2008.11.751386290联系人冯晓辉电话51386290传真51386290科研部门电子邮件xiaohuifeng@263.net财务部门电子邮件xiaohuifeng@263.net开户银行工商银行福州路第一支行帐号1001136309000003828信用等级A单位隶属(02)01.中央单位02.地方单位注册登记类型(07)01.国有企业06.外商投资企业11.高等院校02.集体企业07.有限责任公司12.研究院所03.私营企业08.股份有限公司13.社会团体04.联营企业0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4.其他05.股份合作企业10.国家机关单位职工总数10人大专以上9人研究开发8人单位中层2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人员数9人以上管理人员总数企业上年末财务情况,新企业填写申报前一月的财务情况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其中外资(含港澳台)比例0.0%企业总收入30.0万元企业净利润20.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30.0万元企业创汇总额0.0万美元总资产120.0万元总负债0.0万元企业特性(请将下列符合企业情况的代码填入空格内,最多填5项)(0,6,7)0.国家科技产业化基地内企业5.科研院所整体转制企业1.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国家高新区内的企业2.高等院校办的企业7.孵化器内的企业3.科研院所办的企业8.其他4.海外归国留学人员办的企业单位需要说明的问题:无申报课题技术领域(请将下列符合领域情况的代码填入空格内,最多填2项)(1)1.电子与信息3.先进材料5.资源与环境7.绿色农业2.生物、医药4.光机电一体化6.新能源、高效节能8.其他高新技术9.软科学研究课题可行性方案提纲:一、趋势判断和需求分析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含知识产权状况和技术标准状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技术价值、特色和创新点。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利用射频通信实现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的技术。RFID标签具有可重复使用、体积小、保密性好、容量大、寿命长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国内外产业现状和水平RFID技术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敌我目标识别,但是由于技术和成本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由于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RFID技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空间,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目前,各国都把RFID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放在战略的高度,积极采取措施,制定相关的发展计划,加快RFID技术的研发、标准的制定和RFID在各领域中的应用。RFID技术涉及信息、制造、材料等诸多高技术领域,涵盖无线通信、芯片设计与制造、天线设计与制造、标签封装、系统集成和信息安全等技术。按照能量供给方式的不同,RFID标签分为有源、无源和半有源三种;按照工作频率的不同,RFID标签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和微波频段(MW)的标签。目前国际上RFID应用以LF和HF标签产品为主;UHF标签开始规模生产,由于其具有可远距离识别和低成本的优势,有望在未来五年内成为主流;MW标签在部分国家已经得到应用。由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起步早,已经在RFID标准的建立、相关软硬件技术的开发及应用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在过去十年间,共产生数千项关于RFID技术的专利,主要集中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同样依靠技术优势,这些国家的RFID产业链条已相当完善,在专业设备制造和RFID标签的硅晶片、标签天线设计制造、封装、读写器的设计开发等方面,均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RFID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已具有了自主开发低频、高频与微波电子标签与读写器的技术及系统集成能力,并在高频芯片方面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化;在芯片设计与制造、标签封装、读写器设计与制造、系统集成与管理软件、应用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市场培育和应用示范初见成果。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已成为我国RFID发展的龙头和主导力量。RFID标准现状RFID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和后台应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目前已经发布或者正在制定中的标准主要是与数据采集相关的。RFID标准体系主要由空中接口规范、物理特性、读写器协议、编码体系、测试规范、应用规范、数据管理、信息安全等标准组成。包括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空气接口、读写器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协议、电子标签与读写器的性能和一致性测试规范,以及电子标签的数据内容编码标准等。后台应用系统目前并没有形成正式的国际标准,只有少数产业联盟制定了一些规范,现阶段还在不断演变中。目前国际上制订RFID标准的主要组织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ISO/IECJTC1负责制订与RFID技术相关的国际标准,ISO其他有关技术委员会也制订部分与RFID应用有关的标准,还有一些国家和相关组织也开展了RFID标准化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相关标准之间缺乏达成一致的基础,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积极推动RFID应用层面上的互联互通。中国在RFID技术与应用的标准化研究工作上已有一定基础,目前已经从多个方面开展了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将RFID作为重点方向发展。科技部等部委也都在国家政策指引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积极推动产业的发展,制定了《集成电路卡模块技术规范》、《建设事业IC卡应用技术》等应用标准,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2003年2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颁布强制标准《全国产品与服务统一代码编码规则》,为中国实施产品的电子标签化管理打下基础。在频率规划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试验;在技术标准方面,我国正在制定的RFID领域技术标准是采用了ISO/IEC15693系列标准,参照ISO/IEC18000系列标准制定国家标准的工作已列入国家标准制订计划。该系列标准均在13.56MHz的频率下工作,前者以卡的形式封装。目前,在这一频率下工作的电子标签技术已相对成熟。此外,中国RFID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在充分照顾我国国情和利用我国优势的前提下,目前中国实际应用的标准有EPC、IP-X和ISO,并参照或引用ISO、IEC、ITU等国际标准并做出本地化修改,这样能尽量避免引起知识产权争议,掌握国家在电子标签领域发展的主动权。RFID产业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RFID技术已经在社会众多领域开始应用,电子标签需求量将急剧上升,这将带动新的软件、服务和应用市场的发展。据测算,未来几年内,RFID跨行业应用总体市场需求将以82%左右的高速递增。根据预测,RFID标签技术将在未来2~5年逐渐开始大规模应用,到2008年RFID标签仅在全球供应链领域的市场需求将达到40亿美元。据高科技行业研究机构驰昂咨询(Sinotes)近期发布的《2008-2009年RFID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达到9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5%,至2012年,其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80亿美元。我国RFID应用市场已进入初级应用阶段,但市场主导品牌和产品暂未形成。RFID技术在低频和高频方面的应用已经成熟,商业价值更高的超高频应用,随着标准、技术和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的成熟,将逐步扩大到大规模行业开环应用。国内RFID市场未来几年将处于高速发展期,为RFID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系统的推广普及,未来RFID技术在性能等各方面都会有较大提高。RFID技术的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1、标签产品多样化。未来用户个性化需求较强,单一产品不能适应未来发展和市场需求。芯片频率、容量、天线、封装材料等组合形成产品系列化,与其他高科技融合,如与传感器、GPS、生物识别结合将由单一识别向多功能识别发展。2、加速与其他产业融合。当标准和关键技术解决和突破之后,RFID与其他产业如3C、3G网等融合将形成更大的产业集群,并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应用。3、软件和系统集成的潜力巨大。由于国内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真正发挥RFID优势的应用还比较少。软件集成在RFID应用中平均费用不超过整体项目的15%。随着大规模物流等应用的发展,软件将是RFID项目支出中相当重要的部分,甚至会超过硬件的费用。4、系统网络化。当RFID系统应用普及到一定程度时,每件产品通过电子标签赋予身份标识,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结合将是必然趋势,也必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5、系统的兼容性更好。随着标准的统一,系统地兼容性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产品替代性更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RFID的广泛应用蕴藏着巨大的产业利益、还涉及国家安全利益、信息控制利益等,在这一点上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应高度关注。我国应全面部署电子标签标准体系,尤其应重视编码体系、频率划分以及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技术和应用,并推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特别是在解决安全、防伪、识别、管理等应用领域。RFID产业链主要包括芯片设计与制造、标签封装、读写器设计与制造、系统集成、中间件、管理软件及应用开发等。RFID技术与实时通讯、互联网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RFID技术应用于物流、制造及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可大幅提高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成本。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RFID已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和手段。近年来,我国RFID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自主编码体系和标准未定;二是超高频技术应用起步较晚,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芯片产业发展薄弱,尤其是超高频以上的芯片设计及制造能力有待提高;四是应用规模较小,难以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应用成本较高,试点和推广工作还需各方共同推动。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必须实施有效的
本文标题:自主知识产权特殊加密RFID芯片-可行性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23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