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
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一)达照法师直讲嫣然一笑笔录整理各位大德、各位善知士:今天机缘殊胜,我们有机会来学习佛法当中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简短、非常熟悉的一部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是简称,这在佛法里面是非常核心的一部经典,所以这部心经的心字有三种意思:第一种是六百卷般若经的核心。因为这部经是唐僧、唐三藏玄奘法师翻译的,他翻译的大般若经有六百卷,其中有五百五十七卷里就有这部心经,所以说它是六百卷般若经的核心。第二层的意思是,这个心也是代表整个佛法的核心。因为佛法的核心就是般若,整个佛教可以概括为戒、定、慧三学,这三学戒是基础,定是方法,打好基础通过修定的方法,来打开我们的智慧。智慧分世间的和出世间的,世间的智慧是聪明,而出世间的智慧称为究竟微妙的智慧,这叫“般若”,所以说这部心经又是佛法的核心。离开智慧谈佛法是无从谈起的,所以我们大家多听闻经教,听经闻教以后,你会听到很多的观念,自己原来想不到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世间,眼前所看、耳朵所听的全部都是世间法、烦恼法,只有佛法把我们内心当中,完全没有痛苦的,这样的境界揭示出来了,所以这必须要有大智慧才能揭示,这就是第二种,心经讲的是大智慧,智慧是佛法的核心。第三种意思,其实这个心经的心,就是讲的我们每个人的心。智慧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智慧就是从心里生起来的,所以一个学佛的人,2如果他不能从内心当中去学,那最多也只是做一些表面文章。如果你外面的规矩威仪学的很好,内心却很烦恼,那么我们还没有把佛法落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所以心经它最重要的就是启发我们、引导我们,看住自己这个心,这个心是非常复杂的,平常我们很少有机会来看自己这颗心,那么通过佛陀的教导开示,让我们开始回光返照,让我们看看这颗心到底有多少内容,它到底候自己快乐,还是想自己痛苦。它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快乐?为什么佛菩萨不会痛苦而我们会痛苦?为什么我们还有快乐,三恶道的众生他就没有快乐?这些道理都在自己的心里面可以找到答案,所以心经也是围绕我们这颗心来展开的。那么按照古大德的讲经方式,讲一部经要讲五重玄义,这个讲起来就非常多了。心经的内容涵盖非常广,由于时间问题,我们只能讲一个大纲,不能完全展开的去讲,所以这个时间就显得更加的珍惜。言归正转,我们开始先把经题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们大家每天都在读心经,都在念基本上没有人,就是学佛皈依以后,没有人背不下来的,很多人都会背心经,有些不信佛的人,也能背心经。有个人看了《红楼梦》,他就觉得《红楼梦》讲的道理,是讲世间的色法是空的,所以他就找到心经来背,他觉得心经讲的跟《红楼梦》一样;有一个建筑学家,看了心经以后他说,所有的建筑学没有离开心经的,心经讲的是建筑学的道理;还有一个他是搞运输的,他看了心经以后就觉得,心经讲的就是运输学,般若波罗蜜,就是把我们烦恼此岸的众生,运输到彼岸去呀,怎么去运输?整个道理都在里面。所以说心经里面讲的道理可以说,涵盖了宇宙万物一切真理。3所以在中国这部心经的流传,可以说是超过一切经典。到现在为止,有记载的注释有260多种,现在看到最多的是江味农居士的这个讲义,还有很多对心经的注释,有个人写了很厚的一本书。心经的智慧,我们尊敬的济群法师,也写过心经的人生智慧,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智慧在那里,就268个字(包括题目),所以这里面的道理很深。那么这个题目讲的是什么呢?题目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般若】就是大智慧。翻译佛经有五种不翻:【一、秘密之,故不翻,如陀罗尼者。二、含多义,故不翻,如薄伽梵之语具六义者。三、此方所无,故不翻,如阎浮树者。四、顺于古例,故不翻,如阿耨菩提者。五、为尊重,故不翻,如般若者,谓般若二字,闻之者生信念,以如译为智慧,则生轻浅之意故也。】为了尊重不能把般若翻译成智慧,因为我们理解的智慧是说这个人很聪明,很有灵光,做事情做的很好,但是不包括他能不能了生死,可是这个心经里面的这个般若是包括了你了生死,包括你圆满成佛,消除一切烦恼,这样的智慧,所以要是勉强的翻译成智慧呢,叫做大智慧、妙智慧、清净智慧,懂得世间、出世间的智慧,按这样去给它下定义,所以只能用般若代表这样的智慧。2、【波罗蜜多】就是到彼岸。彼岸在哪里呢?我们在河的此岸,要到那边去,那边就是彼岸;我们生病的时候就是此岸,病好了就是彼岸。所以彼岸是相对于我们此岸来说的,那心经里它所说的彼岸,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这颗心是在生死轮回当中,一切善恶、苦乐,都是会把我们的心捆住的,不得自在、不能自主,所以通过心经——这种大智慧以后,被捆住的心慢慢会松散下来。比如说你为名所累,你4学习了心经,有了般若智慧以后,你名照样有,但是不会被名所累,物质也是一样,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有了也就有了,我们非常感恩,没有了,我们也不为所累,所以心经里的彼岸,就是达到这个彼岸。心经里所说的到彼岸,就是从一个烦恼、痛苦、杂乱、无序、不能自主、不能自在的这样的一颗心,转化为快乐、欢喜、自在、清净、有序、可以把握这样一颗心,这就叫彼岸。所以波罗蜜多是让我们这颗心,特别是从六道当中跳出来。这个大家要知道,我们学习佛法(佛法有五乘正法),佛法告诉我们,首先要做好人,保持一个快乐的人生,但是快乐的人生远远不够,你快乐了,还有死亡呢?还有来生呢?你今生快乐了,你能保证来生快乐吗?不行,那我们来生怎么办,所以你一定要想到,这一生不但要保持快乐,我们还要能够超越这种生死的束缚,这是佛法的总体的思想,那么心经这个波罗蜜多,是特别告诉我们从此岸到达彼岸。3、【心】这部经里面的心包括了三种意思,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一个是六百卷般若经的核心;一个是大乘佛法的核心;那么还有一个是指我们这颗心。那么我们这颗心就复杂了,在心经里面它大概分这两类,第一类是指凡夫心;第二类叫菩提心。凡夫心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能够感受到的这颗心,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有各种是非人我,是有条件的,一个人想痛苦、想快乐都是要有条件的。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痛苦,也没有独立的快乐,这种缘起条件构成了痛苦、快乐的心,称为世俗的凡夫心。从凡夫心中跳出来,这就是解脱心或者叫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第二种心。心经里面围绕这两种心展开讨论,所以如果我们没有修行的基础,没5有佛法的基础,听起来可能语言都能懂,但内容上可能有一半听不懂,因为我们都是凡夫心,世俗的一半我们一听就懂了,而另一半讲的是解脱心,那个我们从来没有体会过,我们可能暂时听不懂,但是如果你善根深的人,听着听着突然就会呈现出来,把自己这颗清净、真如的这个心,会在自己身体中呈现出来,那么一旦呈现出来了,就会真正明白心经讲的就是我们的真心。它的旨归,就是宗旨,为什么要讲心经,它的宗旨就是要激发我们内在的真心。4、【经】“经”字是通名,是通达一切佛经。《阿弥佗经》、《妙法莲花经》都称为经。经的意思叫做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就是一部分要与佛法所悟的道理要相应、相等同,另外一部分,它要跟我们凡夫能理解的众生的根机相应。如果它只讲佛祖悟的道理,那可能我们永远听不懂了;那如果它只讲凡夫的道理,那就是世间的学问,又不是佛法了,所以这个经要上通下达。同时这个经又是指路径,路径就是从凡夫通往成佛的经过,这条路径就是告诉我们,怎么从凡夫到成佛。心经的经就是告诉我们,怎样以大智慧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这就是心经的题目。那么心经的正文总共的二百六十个字,这二百六十个字里面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称为总说,就是把整个佛法般若思想的核心,做一个非常简要的提出来——总序。第二部分是讲如何契入真心,也就是禅宗讲的证体启用。就是我们大家虽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从小到大围绕这个肉体的身体去,要为了生计奔忙,要为了我,为了我的家庭,我的身体,几十年,实际上我们生命的全部,不止是我们的身体,它包括我们所谓妄想。就是6你会思想,你思想背后还有非常清净、非常圆满的这种德行,有些法师称为这是佛菩萨的品质,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佛菩萨的品质,这种品质是被我们的烦恼,我们的思想掩盖住了。我们要开始通过念佛、持咒,慢慢的把我们的思想一点一点往下放,放到一定的程度,世间学习来和知识,和我们平常养成的那些习惯,不再干扰我了,那么你的内心就越来越清净,这种清净的状态就显现出来了,这是一个总的方向。所以第二部分它是提示我们真心的状态,就必须要把我们这些烦恼和痛苦要剥落的,实际上我们几十年追求的快乐,最大的快乐就是没有痛苦。这个世间是没有真正的快乐的,所谓快乐就是把我们的痛苦解决掉,这就是最快乐了。涅槃有没有快乐呢?涅槃也没有我们世间凡夫想相的这种快乐,世间凡夫小孩子,他拿着十几个火柴盒接起来当火车,在那里开来开去,呜呜呜呜他可以开半天,你如果把他的火柴盒拿掉一个,他跟你急,在那里闹,你给他两百元钱他往旁边扔,没有用的,世间的快乐就是这样。我们平常以为的快乐呢,实际上也没有真正的快乐,就是你很痛苦的时候,这个痛苦解决了,我们觉得快乐了,所以人生的痛苦全部都解决了,这就是涅槃。一个人生病了,他的病完全消失了,快乐来了。但是没有病的人,他不觉得自己有多少快乐,这个真心一定是要把我们的一切烦恼、痛苦,我执的凡夫,把我执也一起要给它扫除掉。这是心经第二部分开示的内容。第三部分是讲起用。因为我们知道,佛法是讲我们生命的真相,只要我们生命里面具足了,本来有什么东西,佛都给我们开示出来,他告诉我们有什么东西,我们自己不知道,他就告诉你这是这样的,7告诉我们知道了以后,我们不会做,他又告诉你,你应该怎样去做,我们还是不相信,佛又说我已经做到了,他会证明给我们看,所以历代祖师大德,我们看看这些高僧传给我们就知道,历代祖师大德都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你如果是不用功的人,或者是停留在信仰阶段,或者是停留在学习的阶段,看一些经书,了解一些佛法知识,但是你没有在内心当中去落实,还经常会生起怀疑,到底佛菩萨有没有解脱,我怎么没有看到佛菩萨呢?他会生起怀疑的,但是只要你心里面开始用功了,你按照一定的规矩,佛法是有规矩的,就是你修行先要基础,要做一个好人,你如果有许多坏毛病、坏习气都在,让你这颗心想收都收不住,那你修行就很难上路了,一天到晚被烦恼牵着跑,那你想清净下来的机会就没有了。所以让自己的心要去恶从善,不去影响别人使别人烦恼;也不要影响自己使自己烦恼。有些初修的人,为了自己要学习一些规矩,生怕自己不懂规矩会得罪佛菩萨,胆战心惊在那里,其实也不对,因为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所有的师父也是我们的老师,他们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我们不会做那是太正常了,但是你要想到要改正,只要有一颗改正的心,所谓忏悔的心,那么我们做错了,我们改正就行,不用心惊胆战的。有的人胆小,生怕拜佛拜的不对,都不敢拜,也没有必要,你想到以恭敬的心去礼拜就可以了,如是拜错了呢,师父会告诉你,你改正就好了。所以佛法的核心是围绕这个智慧、解脱而展开的,那么当我们把生死、烦恼解脱了以后,我们内心还有一部分力量,这个力量是我们生命中最完美的地方,就是当一个人,他自己的问题没有了,他还是非常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建设当中,投入到我们利益众生当中,这就是菩萨。8所以菩萨了不起,他自己从生死轮回当中解脱出来,然后以他解脱的心态来享受人生,感受我们人生内在的这种完美。总体来说,佛就是悲智双运,悲就是慈悲,智就是智慧。因为他有智慧,所以才能了生死,才能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所以心经里面第二部分讲的就是如何了生死,证得这个本体。那么小乘人呢,他解脱了以后,他觉得自己已经解脱了,平常也没有想到利益广大众生,就象我们有些人,所谓小国寡民思想,就是一个国家平平安安的,社会平平安安的,我自己就做自己的事情,也不想为别人做什么事,也不问别人的事;有些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不管别人,那么这种人,如果他真的解脱了,他就住在涅槃里面不出来了,小乘罗汉他不想出来,觉得没意思,因为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一个五浊恶世,人心叵测,各种各样的人事都有,那么你如果是一个菩萨,内心完全解脱了,然后再来利益众生的时候,别人还以为你贪得无厌,然后你好心告诉别人佛法,别人以为人打他什么主意;然后还有各样的纷争、烦恼,那么这样以来,所以没有大悲心的菩萨,他是绝对不来的,因为他
本文标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27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