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朱华仙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后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革命圣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学习考察,回顾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全党同志提出这一要求,对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精华,激励着我们的先人艰苦劳作,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付出前人无法比拟的艰苦努力。从党诞生那天起,艰苦奋斗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成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革命胜利的法宝。可以说,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早在1938年4月,毛泽东同志就曾生动地讲述了在同国民党争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斗争中,建设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他说,“为什么全国人民特别喜欢共产党呢?第一,因为它不但有了政治方向,而且始终坚持了这个方向;第二,因为它有了一种作风,一种奋斗的习惯。对于每一个党员,除了教育他们坚持政治方向以外,还要他们有一种作风。”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明确地把党的作风作为实现党的路线的保证,而二者又是同样重要的使“人心向我”的基本因素。二、毛泽东当年提出“两个务必”,强调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1949年3月,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刚刚落下帷幕,蒋家王朝摇摇欲坠,全国解放指日可待。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乡村转向城市,从革命战争转向和平建设,党也即将从革命的领导主体向建设的领导主体即执政党转变。就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了,毛泽东同志并没有被胜利所陶醉,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建设新中国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能否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能否执好政,对于全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面对一些人对我们党建设新中国能力的怀疑,面对历史性的转折的考验,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一方面充满自信地向世界宣告:“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另一方面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感悟,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强调了艰苦奋斗的必要性的重大意义。毛泽东同志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告诫,就是要强化全党的忧患意识,认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坚定勇于胜利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激发奋斗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清醒地认识,我们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赶考”。在新世纪新阶段,无论是从国际环境还是从国内情况看,我们党都面临着新的课题,面临着新的考验。党的三代领导人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坚持艰苦奋斗,反对脱离群众,防止党和人民政权蜕化变质,作为极端重要的大事来抓,特别强调党的思想建设,致力于通过思想教育和整风运动不断纠正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作风,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毛泽东同志指出:“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治党治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号召全党同志继承和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倡导艰苦创业精神,把执政党的党风提高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通过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推动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推动全党同志坚持艰苦奋斗。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提醒全党:“我们拥有各种有利条件,定能够赶上世界上的先进国家;但是也要认识到,为了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所造成的差距,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创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坚持艰苦奋斗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起来,强调“要结合新的实际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坚持艰苦奋斗的教育”,并使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从严治党,执政为民,使艰苦奋斗成为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江泽民同志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党和军队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今天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军队,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上坐享其成,满脑子是金钱万能,成天贪图享乐,那末,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军队,是毫无希望的,是没有不衰落和不垮台的。”正因为如此,50多年来,我们党将艰苦奋斗作为重要治党思想贯穿于党的整个执政实践。历史证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较好地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因此党能做到拒腐防变,经受住了长期执政的考验。四、面对重大的历史使命,必须继续坚持艰苦奋斗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经过努力,我国人民生活已总体达到小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二千多年来,中国历代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我们完全应该感到自豪,但是我们不能自满。因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只有对国情有了清醒认识,居安思危才有现实的意义。目前,我们的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只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稍微富裕一点的水平;我们的小康是很不平衡的小康,城乡差距、中西部的差距、大城市和县城之间的差距都很大。从城乡差距来看:过去5年中,城镇居民收入平均每年实际增长8.6%,达到7000多元,而农民收入平均每年实际增长只有3.8%,包括粮食、秸秆等实物性收入在内,2002年人均收入仅有2476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3倍以上。再从东西部差距来看:西部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7%和东部的40%。举个极端的例子,上海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贵州省的人均GDP还不到400美元。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发展还不平衡,在不少方面还比较落后,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还有待解决。这一切,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可谓是“赶考仍在继续”。如果我们只看到成绩,看不到不足,只看到优势,看不到劣势,满足于现状,止步不前,丢掉了宝贵的革命热情,那是非常危险的。胡锦涛总书记这次在西柏坡指出:“这些年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有滋长蔓延之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一部分党员、干部那里被淡忘了,在少数人那里甚至被丢的差不多了。”这确是指出了我们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重大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形势任务与过去大不相同,但“考试”并未结束,艰苦奋斗仍需牢记在心。其一,“赶考”环境更加复杂。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霸权主义仍然威胁世界和平,西方敌对势力没有放弃和平演变的图谋,国际纷争中的不可预测因素增多,世界上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社会环境也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动,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许多深层次矛盾有待解决,改革和发展道路上充满了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持艰苦奋斗,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其二,“赶考”的任务更加艰巨。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历史性跨越。使命无比神圣,责任更为重大,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困难都可能出现。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自觉地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其三,“考生”的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进入新世纪,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党的领导干部队伍的主体。他们具有文化素质较高、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改革创新意识强、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等长处,但同时缺乏对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极端重要性、必要性的深刻体验。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丢掉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有所滋长。党的队伍的重大变化表明,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坚持艰苦奋斗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不断探索解题规律即党的执政规律,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即党的执政能力,交出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本文标题: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3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