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四面楚歌指鹿为马狡兔三窟毛遂自荐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怒发冲冠一字千金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你知道这些历史故事中的历史人物吗?连一连。卧薪尝胆赵括纸上谈兵项羽四面楚歌蔺相如完璧归赵赵高指鹿为马韩信背水一战勾践《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2篇、书8篇,共526500字。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承父亲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了腐刑。但他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用了13年的时间,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巨著《史记》。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陈艳玲预设问题(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2)他是怎样“发愤”写作的?(3)发愤的结果怎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交流。3.全班展示。活动一:读课文,学字词狱酷刑泰摊隶耗发愤呼啸讲述记载游历嘱托研读搜集酷刑克制耻辱波涛滚滚泪流满面专心致志飞来横祸悲愤交加了此残生前无古人读准字音:载zài横héngzǎihèng(记载)(载重)(飞来横祸)(横七竖八)理解词语:发愤:痛下决心,积极努力。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记载:把事情写下来。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嘱托:托付,拜托。研读:钻研并阅读。泪流满面:满脸都是泪。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悲愤交加:悲痛愤怒同时存在。前无古人: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近反义词:近义词呼啸—记载——嘱托——克制——耻辱——飞来横祸——反义词积累——克制——耻辱——激动——活动二:理清文脉1.默读课文,认真思考,试着用标题形式归纳每个自然段的大意。2.组内交流。3.全班展示。第一段(1):积累知识。第二段(2):牢记父训。第三段(3):忍辱著书。第四段(4):辉煌成就。受环境影响,努力学习历史。牢记嘱托,研读整理史料。飞来横祸,忍辱写《史记》。耗尽心血,完成辉煌巨著。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写作手法。3.在理解、口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史记》是的著作。前无古人“前无古人”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巨作巨著鸿篇巨制谈话交流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回忆课文,思考:“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活动一:感受“发愤”之因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呢?2.小组交流。3.班级展示。母亲河的熏陶历史故事的感染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面对滔滔的黄河水,听着英雄们的故事,司马迁十分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呢?龙门龙门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大禹曾在此处治水。这里人才辈出,“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就起源于龙门山,这就是司马迁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黄河历史悠久,黄河水奔腾不息,华夏民族的文化依着黄河孕育而生。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流传的英雄故事也很多。父亲的影响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游历重在——游走、经历。游览重在——观看、欣赏。父亲司马谈担任太史公达三十年之久,博学多才。司马迁从小受父亲影响,十岁就去长安读书,十九岁开始他的游历生活。他到达会稽山,访大禹的遗迹;到过苏州,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到达淮阴,访求韩信的故乡;到过徐州沛县,访问刘邦萧何的故乡;到过山东,拜访孔子孟子的家乡。南到湖南,屈原被放逐的地方;西至甘肃,寻访黄帝问道的地方。父亲的嘱托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想象父子分别的情形,此时的司马迁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说些什么呢?司马迁也早已______,他____________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1.“嘱托”能不能换成“嘱咐”?为什么?2.这句话讲了司马迁的求知过程,它让人不自觉地联想起陆游的一句千古名句:,。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嘱托:托付,拜托。嘱咐:交待,吩咐。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2.思考并交流: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哪些人的死轻于鸿毛?3.班级展示。活动二:感悟“发愤”之恨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就这样死了,司马迁为什么会想到死呢?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飞来横祸公元前99年,匈奴侵略汉朝。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率领五千精兵进军匈奴。寡不敌众,兵尽粮绝,李陵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大怒,想重罚李陵家人。群臣争相附和,大说李陵的罪过。只有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说李陵为人正直,其叛逃事出有因,希望皇上能宽容。汉武帝勃然大怒,将司马迁打入大牢。后来,司马迁被处以极其残酷的刑罚——宫刑(古代一种酷刑,也称腐刑)。这种刑罚不仅是对肉体的无情摧残,更是人格上的奇耻大辱。腐刑,又称宫刑,是使人失去生殖能力的刑罚,是最惨无人道、最灭绝人性的。受了这种刑罚,就成了像太监一样的人。它带给受刑者的,不仅是肉体上的巨大伤害,更使其心灵蒙受了永远的耻辱。它使正常人的身体残缺,心灵残缺,使一个原本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再也不能昂首挺胸地活着!遭受酷刑的司马迁,真是痛不欲生,他()。酷刑他为什么能够克制住自己?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迁?忍辱负重坚忍不拔不折不挠顽强不屈……冬天的早晨,凉气袭人,当人们,他已经。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他仍然。无数个夜晚,月黑风高,当人们,他依然。……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从列举的这些数据中,你体会到什么?2.组内举例说说:哪些身处逆境的人,靠着自己发愤努力,最后创造了奇迹?3.班级展示。活动三:品悟“发愤”之奇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鲁迅发愤可以换成“发奋”吗?为什么?“发奋”指振作起来。“发愤”指痛下决心,积极努力。发愤是司马迁受酷刑后忍辱写成的《史记》!发愤是屈原遭到放逐后写成的《离骚》。发愤是谈迁。发愤是海伦。发愤是阿炳。发愤是。司马迁,我_______,你___。少年受染立志向牢记嘱托修史书忍辱负重成巨著重于泰山美名扬板书设计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1、认真研读《史记》中的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感受。2、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试着对司马迁作一个综合的评价。课外作业
本文标题: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43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