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浅谈茶与茶具的演变08艺术设计学张玉领•中国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会友待客的友好方式的表达。自唐宋以来茶就成为中国人所钟爱的饮品。以茶会友,以茶论道在中国已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在漫长的人类社会进程中,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长期的饮茶习惯促进了茶文化系统的逐渐形成与不断完善。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一门具有独特形态、功能、内容丰富的茶文化。•下面是关于茶的一些图片茶山采茶采茶茶具陆羽《茶经图》•我从两个方面论述这篇文章:一、茶与茶文化二、茶具的发展与演变•一、茶与茶文化•中国是产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长期的种茶、产茶和饮茶,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我国茶叶种植面广,各地均有名茶品种,诸如龙井茶,乌龙茶,毛尖,铁观音,茉莉花茶,浮红、瑶绿茶等等。制茶方式更是丰富多彩,有奶茶、杏仁茶、冰茶、减肥茶等等。茶,具有色翠,香醇,叶甘,形美等多种特点。茶有健身解渴,疗疾之效,又富有欣赏情趣,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中国人早已将品茶列入生活的一部分,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以茶为喜爱。•品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习俗,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传统底蕴。历代文人墨客都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代李白,宋代陆游均为品茶名家,且都留下了不少有关饮茶品茶的诗,苏东坡的《种茶》等茶诗,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等诗句,深为后人所传诵。现代郭沫若,鲁迅,徐志摩等人,也都以《饮茶》为题,写出了不少佳文妙作。民间还流传着丰富多彩的茶山歌和优美的神话传说。•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会友待客的友好方式的表达。凡是对中国茶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自唐宋以来茶就成为中国人所钟爱的饮品。以茶会友,以茶论道在中国已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在漫长的人类社会进程中,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茶的清香和高雅与中华民族的个性相结合,成为刻画“中国”的重要形象。•中国茶文化包括茶艺、茶礼、茶道以及在各阶层人民中的表现与茶相关的文化现象。茶艺是饮茶技法和整个饮茶过程的美学意境。一般而言,将茶当作解渴饮料时,称为喝茶。如细细品味,将其当作生活的艺术时,称为品茶。如再探究茶叶品质,冲泡的技术,茶具的鉴赏,品茶的环境及茶在人际间的关系时,那就进入茶艺的境界了。茶礼是在饮茶活动中表现人们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洁、自省、沟通彼此情感的一定形式。茶道是指品茶的方法及意境,它是茶艺与饮茶的精神内容、礼仪形式的结合。•茶文化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长期的饮茶习惯促进了茶文化系统的逐渐形成与不断完善。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一门具有独特形态、功能、内容丰富的茶文化。并由此派生出茶具文化。伴随茶文化各品系的分化品种繁多的茶具也应运而生。因此,茶具也随之具有了厚实的文化积淀和明显的时代特征•二、茶具的发展与演变•作为茶叶之乡的我国,茶具历史也十分悠久。茶具又称茶器,最初都称为茶具,到了唐代,陆羽《茶经》中把采制所用的工具称为茶具,把烧茶泡茶的器具称为茶器,以区别它们的用途。宋代又将其合二而一,把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现在也大都称为茶具。陆羽《茶经》品茶图古人云:“器为茶之父”,的确是精辟之见,因为在人们的生活中茶与器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茶具本来仅仅是一种盛放茶汤的容器。但是一旦饮茶活动进入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领域,就成为一种艺术。于是有关饮茶活动的种种载体与媒介,包括茶具也渗透了人们的审美意识,从而成为一种艺术品。随着品茶艺术的不断发展,茶具也日趋精美典雅,井渐渐发展成茶文化领域中一个独具风采的天地,茶具因此也就成为一种融造型艺术、设计、文学、书法、绘画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根据茶史上记载,饮茶之风,盛于唐而兴于宋。唐代的陶瓷茶具是从酒器、食器中分离出来的,并自成系统。这里的原因,一是由于当时饮茶风尚盛行,使茶具在人们生活中变得不可缺少,因而刺激了唐代茶具的生产。二是陆羽《茶经》问世之后,他所倡导的品饮艺术理论对文人士大夫、上层人士及宫廷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开始由喝茶进入了品茶的境界,饮茶开始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为了满足这种消费的需求,人们很自然地对作为品茶媒介的茶具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力求茶具实用功能完善的同时又注重它的艺术欣赏价值。唐代琉璃茶具•在茶具中,以“越窑”、“邢窑”烧制的茶碗最为著名,世有“南青北白”的说法。茶圣陆羽对南方越窑的茶碗更为推崇,有“类玉”、“类冰”的评价。绿色的茶汤注入其中,与茶碗本身的淡青釉色互相辉映,从而达到“益茶”的效果。•宋代饮茶之风较唐代更为盛行,同时陶瓷工艺在宋代有了一个划时代的重大发展,历史上的五大名窑(哥、汝、定、钧、官)及磁州窑、吉州窑、建窑、耀州窑等窑口在那时都已形成规模,空前繁荣。这些都推动了茶具艺术的发展。使之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在各大名窑中.以龙泉窑青釉斗笠碗、定窑白瓷斗笠碗、耀州窑斗笠碗、临汝窑斗笠碗、吉州窑碗、磁州窑碗和影青斗笠碗最为著名和常见。宋代茶具•由于斗茶的需要,品茶尚白,因此建窑产的黑釉盏,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茶具。其特色是在烧制时,通过窑变在釉面上形成绚丽多姿的花纹。其中的著名是釉面花纹似兔毛般的兔毫盏。宋代茶具以单色釉或窑变艺术效果为基本特点,在精湛的陶瓷工艺基础上力求质地纯美与形式的凝重。这种对幽深韵味及超然境界的追求,反映了当时人的心境与意绪。宋代斗茶图•元明之际,斗茶之风不再有,散茶成为主流,相应地便出现了有利于衬托散茶绿色沥汁的白瓷及素淡雅致的青花瓷,尤其是白瓷,胎白而细密釉色光润,素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的美誊,因而它特别宜茶。明代青花瓷•随着散茶冲泡艺术的发展,壶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壶与唐宋时的注子在器形与功能上已有了很大的区别。它已不再用来泣水.而是直接用于泡茶。其器形也变小了,因为壶小了,散茶的茶香容易发出和保持。饮茶由盏进而到壶,应该说是一种进步,因为壶的使用弥补了用盏喝茶时容易冷及浪费茶叶的缺陷。自此以后,杯与壶成了散茶饮茶中最基本的茶具。明代茶壶•清代的饮茶风尚大致与明代相同,造型也变化不大。只是因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彩瓷生产得繁荣,使得茶具也显得格外精致、华贵。在此期间,由前代盏托演变而来的盖碗也开始流行,它们常被用来款待客人。成为清代茶具的一大特色。•由于冲泡技艺日趋精湛,紫砂壶进而盛行,并大行其道。紫砂壶产于具有悠久的制陶历史的江苏宜兴。紫砂壶有良好的保味功能,余茶不走味,盛暑不易湟,使用愈久,色泽愈古雅,泡出的茶汤也愈沉郁芳馨。自晚明至清,紫砂工艺日趋完美,造型洗练大方,色调古朴雅致,意韵幽深旷远。•尤其是因为历代文人墨客不断参与其间。在壶上题字刻画,各展其才,从而使紫砂壶艺术从简单的工艺装饰上升到一种精神意蕴的寄托,大大增加了紫砂壶的艺术韵味。民国初开始流行盖水杯,其兼顾了杯,壶之优点,容量适之,使用方便,其形式在变化中一直保持至今,被广泛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对茶这个中国古老保健饮品有了新的认识。于是茶道茶艺正以新的轻松愉快、婉约宁静的方式逐渐进入这个喧嚣的世界。进入当今人的精神世界。茶与茶具的配合,蕴涵着生活的独到创意,体现了生活品质和品位的内涵。它使我们更关注生活本身。我们不仅是在品茶,我们更是在设计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和打造新时代的生活文化。这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生活方式的一种“新生”。•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现代陶艺的兴起,给陶瓷审美领域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现代陶艺主张个性与观念的表达,艺术效果也力求新颖独特。这种创作思想给陶瓷茶具的创新开辟了更大的空间,同时由于科技的发展。工艺的推陈出新也给茶具的表现带来更多的选择。陶瓷茶具的设计成为现代生活中新的需求。文人茶具的出现也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色,文人将饮茶活动与制作陶瓷茶具结合起来。融入自己的生活,营造一个非常淳厚的品茶艺术,反映了在浮澡、功利的现实世界文人回归自然的愿望。•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陶瓷茶具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茶文化和陶瓷文化,所以,陶瓷茶具的发展应顺应时代潮流朝着人性化、艺术化方向发展。时代赋予现代陶瓷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使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中国传统饮茶文化与陶瓷文化的精神内涵,掌握陶瓷茶具生产的工艺材料和工艺技术,创造设计更多、更好、更新的陶瓷茶具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审美需求,从而更好的弘扬中华民族的茶文化和陶瓷文化,尽显茶文化和陶瓷文化的魅力。斗茶图•谢谢观赏
本文标题:茶具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6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