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荒漠化的含义狭义:广义: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就是土地沙漠化吗?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黑土退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石漠化红色荒漠化GCFAEBD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红色荒漠化石漠化讲讲图示我国各地荒漠化的具体表现黑土退化水土流失巫山青藏高原800㎜200㎜400㎜湿润地区半湿润区干旱地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昆仑山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深居内陆,离海洋远高原盆地山地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多是内流河、水量小以草原,荒漠为主,植被呈东西差异思考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荒漠化与有什么关系?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气候干旱,气候变异地表疏松,为沙质沉积物,植被稀疏,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差。多大风,风力作用强自然因素荒漠化的危害1、毁坏村庄、农田、铁路、公路、水库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3、荒漠化使生物产量下降,引发饥荒现实:“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墚”,这是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真实写照.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黄土高原如今到处是千沟万壑,成为地球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阅读材料2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探究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坡度较大,地面物质不稳定粉沙粒组成,土质疏松人为因素:植被的破坏毁林开荒、过度樵采、轮荒、开矿等红壤性状: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土壤,呈酸性,较贫瘠。红色荒漠找出“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省区?其形成原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有何异同?湘赣闽粤E红色荒漠化找出“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省区?其形成原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有何异同?分布: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省。相同之处:都是人们不合理的行为破坏了植被。不同之处:“红色荒漠”是在湿润环境中,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而新疆是在干旱环境下,主要为风力侵蚀形成。前者人为原因主要是开山取石、毁林开荒,后者主要为过度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1.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西北地区D.华南地区2.下列不属于土地退化的是()A.土地沙漠化B.石质沙漠化C.次生盐渍化D.喀斯特地貌3.形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特征的原因有()①距海远,得不到充足的水汽②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高,得不到丰富的光照条件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4.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540多亿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目前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②大风频繁③降水较多,水蚀作用强烈④过度放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2)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A全球变暖B臭氧层空洞C土地生产力丧失D砍伐树木二、(合作探究)荒漠化的危害治理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三、如何防治荒漠化呢?1、封沙禁牧,退耕还林还草5、发展经济,消除贫困3、合理用水,发展节水农业4、生态移民7、加强宣传教育。6、控制人口数量2、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的生活能源问题禁樵禁采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世界在行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干旱日:中国在行动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沙枣胡杨锦鸡木麻黄柽柳狼尾草建防护林带乳化沥青固沙治沙措施生物治沙治沙措施工程治沙“边治理边破坏”科尔沁草原(l)科尔沁草原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科尔沁沙地是我国最东部的沙地。它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有:使气候更加干燥;气温日较差变大;沙尘暴天气更频繁;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垦殖的过程,沙丘有三层土壤,说明它历史上曾有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我们现在治沙,首先要减少或禁止垦殖,要退耕还牧、还林、还草,并做到无论是耕地、林地还是草地,都能因地制宜,用养结合,不再犯古人的错误。2.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防治荒漠化既是科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森林被砍伐、草原被破坏、农田被侵占,既有工业化进程中的原因,更有贫困导致的破坏。因此,任何有效地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解决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问题。3.什么是“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逃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生态移民是指由于居住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无法在当地生存,或在当地生存会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的人口迁移叫“生态移民”。生态移民不是逃避自然,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更好地改造自然、利用自然。
本文标题:荒漠化危害和治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76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