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荒漠化的防治__说课稿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荒漠化的防治》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1、背景分析:荒漠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这种威胁可延续几代人甚至不可逆转,故而被列为全球性的十大环境之首。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可占陆地国土的1/4以上,并有总体扩张趋势,其中以西北地区最为严重。2、知识框架:这节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在学生了解了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基础上,本课主要阐述了荒漠化的成因、荒漠化的防治与治理措施和经验。教材首先概述了荒漠化的一般知识,然后引出西北地区案例,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荒漠化的形成,并明确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既然荒漠化主要是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掌握荒漠化的成因和过程,因地制宜,依法治理,荒漠化是可以防治的。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教材接着讲述了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内容和成功的整治模式,并以内蒙古的沙坡头为例,介绍了西北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本课蕴含着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的人文地理思想,有较强的思想教育和智能训练的功能。3、教学目标: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点。鉴于此,我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干燥的原因和相应得自然景观特征;了解沙漠和沙地的主要分布、成因和分类;理解干旱区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各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是荒漠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背景。(2)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特别是人为原因的主要表现方面。理解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了解西北地区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在不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了解西北地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理解生物治沙措施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西北地区的各类专题地图,分析和论证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培养图文转换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参与可持续的能力,并提高对西北地区地大物博与人口稀少这一矛盾的正确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强化科学的人地观念。4、重点难点:我校教学理念是在倡导朴实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注重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以提高人文素养。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学习地理,从地理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其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学习地理喜欢深层思考和理性探究,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深度、高度。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是:(1)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西北地区尤以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为主。(2)荒漠化的整治模式(措施)。强调在不同类型的地区,要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外力作用性质,因地制宜的采取不同的整治措施。二说学情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很多东西需要老师仔细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动脑意识较差。三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以现代教学观念为依据,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营造利于学生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用形象化的手段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设置地理情境,让学生观察、体验、探究、理解地理事象,紧扣新课标要求并重视实施过程,采用案例教学法、讲解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式学习法进行教学。(二)、说学法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西北地区,对西北环境有所了解。学习兴趣较大,但学生容易混淆荒漠与荒漠化的概念,学习难度适中。学习方法:对于难度较大的自然原因,学生主要以听教师讲解为主。难度较小的人为原因,主要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21页和P26页的活动探究由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完成。四、说教学程序情景导入:沙尘暴问题引出生态环境建设,引出荒漠化的防治问题。新课教学:一、荒漠化概述1、概念:抓住关键词:三区;三退;三化;二因。2、一般过程:植被破坏—土地裸露—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辨析两组概念:沙漠化与荒漠化;荒漠与荒漠化3、分布地区:世界分布;中国分布。承转引出中国西北地区案例。介绍本节的学习思路:西北地区地理环境背景——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解决措施——课堂小结——迁移运用。二、西北地区概况(地理背景环境)1、位置和范围:2、内部差异:第1课时复习导入:(略)3-5分钟。新课教学: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荒漠化的潜在因素:干旱的自然特征(2)气候异常教学设计:考虑到自然原因涉及到的自然地理的原理、规律较多,比较抽象、枯燥、空洞,采用小步子、小梯度,边讲解、边分析、边归纳知识结构系统的方法进行。大约用时15-20分钟。自己设计的知识系统框图(略)。2、人为原因——教学重点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3)过度开垦(4)灌溉不当——土地次生盐碱化教学设计:考虑到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易于理解,此部分内容以学生阅读自学为主,教师提示点拨为辅的方式完成。对于(4)灌溉不当——土地次生盐碱化的形成原理和过程重点分析。人为原因共用时6-7分钟。活动探究: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教学活动:分组讨论,逐一分析归纳,共用时15分钟完成3个活动。课堂小结:(略)
本文标题:荒漠化的防治__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7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