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聚落的概念及分类1.聚落: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地方城市乡村2、分类:聚落的分类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类型人口主体规模大小形成早晚乡村城市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较小较大较早较晚补充: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是从乡村聚落发展而来的。设疑导读阅读“半坡村落”,思考:1、该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2、选择该居住环境,给先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好处?河谷阶地上接近水源、不会被洪水淹没、河流有利于防御说明: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已充分考虑到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在聚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二)地形对聚落的影响•类型•分布•规模•发展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1997年12月)聚落规模聚落形状聚居人口大小团聚型或棋盘式空间分布分散多少北方(平原)南方(丘陵)读P89图4-5及“丽江古城”材料,探究: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2.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抵御秋冬西北风(北、西)山地:海拔高:位于云贵高原上,地势高,气温低,夏无酷暑坝子地势平坦,且(东、南两面)较开阔地形,且河流贯穿其中的有利条件---水源充足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⑴平原是人口集中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最理想环境原因: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②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⑵热带地区,城市多在高原上(如:巴西的城市,墨西哥的墨西哥城等)巴西的城市为什么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不在亚马孙平原上?巴西地处热带,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而巴西高原气候凉爽,居住条件好。塔里木盆地3、读P90图4-7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图,探究: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有何关系?与交通线又有何关系?3、城镇呈串珠状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发达。)各城镇之间有交通线路(呈环状)相连。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⑶山区,城市一般沿河谷或开阔的低地分布⑴平原是人口集中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最理想环境原因: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②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⑵热带地区,城市多在高原上(如:巴西的城市,墨西哥的墨西哥城等)(4)内陆盆地,分布在山麓冲积扇中下部(盆地边缘的绿洲),呈串珠状地形气候人口河流农业交通线路地形通过影响其他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而影响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小组合作讨论探究:1、除地形之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哪些?2、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的聚落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提示:从规模、形态、密度等方面分析)自然因素:水源、气候、河流人文因素:矿产资源、政治、军事、宗教、交通、农业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社会经济、旅游、科技等。地形除了对聚落分布有影响外,对什么还有影响?小结: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密度、布局特点和走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大势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中国铁路线分布交通线路密度特点:西部稀疏,东部稠密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活动探究:(91页)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2、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之,第一级阶梯最小。主要是因为我国第三级阶梯地区海拔较低,为平原与丘陵交错分布区,也是我国各大平原所在地,因而这里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线路密度也最大;第二级阶梯地区海拔多在1000-2000米之间,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交通线路密度明显比第三级阶梯地区低;第一级阶梯由广阔的青藏高原所组成,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是谷岭并列的高寒地区,因而为我国交通线路最为稀疏的地区。2、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1)平原地区和山区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2)交通线路选线中应综合考虑的问题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地形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探究:山区公路形态和布局一般有何特征?为什么?平原地区的呢?探究:平原和山区修建公路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密度走向形态应注意的问题平原山区大小受地形限制小,纵横交错多沿河谷分布网格状“之”字形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避开陡坡,沿等高线修建小结: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的影响:平原交通线路布局:形态:受地形限制很少网状分布山区交通线路布局:形态:沿山谷、河谷延伸“之”字型(1)地处西部山区,地形崎岖,而谷地较宽阔,地形较平坦,又有充足的水源。(3)该案例说明,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很大,它影响着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形态、密度、分布、规模等许多方面。小结: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密度、布局特点和走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形对对交通建设影响在不断缩小。在历史上,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自然条件中的地形因素往往成为影响人类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地形十分封闭,导致当时的人们出行十分不便,因而发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低,人们可以修建隧道、桥梁穿越高山和峡谷。因而,出入川渝地区的交通线路较多,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川渝地区对外联系困难的封闭格局,如今“蜀道不再难”了。现在,交通线路的分布取决于资源开发的需要及其社会经济效益的大小。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自然条件:地形(尤为深刻)、气候、水文;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在右图中,从李庄到向阳庄,有ABC三种铁路选线方案,其中相对合理的是方案,为什么?最为合理的是C线方案因为C线为沿着等高线修建,坡度较小,地势较为平坦,工程量较小。而A和B沿线穿越较多的等高线,地势起伏大,且工程量大。实践运用:1、描述出台湾省铁路线的分布特点?2、为什么台湾省的铁路的呈如此的走向?实践运用1:西藏四个方案比较,为何选择青藏线方案?试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地形加以分析。青海方案线路长度(千米)投资额(按1995年预算)沿线自然条件桥梁隧道占线路总长度比例(%)青藏铁路1118约200亿穿过藏北高原、地势较高,但起伏不大,有冻土2.8川藏铁路2015约768亿穿越横断山区高山深谷,沿途有雪山、冻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42.5甘藏铁路2126约638亿穿越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穿越一二阶梯,地势起伏较大20.6滇藏铁路1960约654亿跨越横断山区等,其间多断层、积雪和冰川43进藏铁路路线方案技术措施建设“陆上桥”等工程措施来穿过550多公里的冻土地区。知识链接:冻土是指在寒冷的季节,土壤中所含的水结成冰的状态。冻土地带,在温暖的季节会融化下降,寒冷的季节则冻结膨胀,这一起一降会严重影响铁路路基的稳定性。青藏铁路将穿过这样的冻土地段长达550公里。减少对生态的破坏清水河特大桥采取陆地上架桥的方式预留出藏羚羊迁徙通道减少对生态的破坏采取人工移植草皮的方式以保护当地的草场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的破坏青藏铁路拉萨河段设计图青藏铁路全线用于环保的专项经费将达12亿元,在工程设计中采取绕避自然保护区、设置野生动物迁徙通道、避免改变河流湖泊径流环境、减少占用草原草甸面积等措施来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
本文标题: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81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