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蛋白质的化学肽键:一个氨基酸分子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α-氨基经脱水缩合后形成的酰胺键。氨基酸的等电点:在某一PH溶液中,氨基酸分子电离后带有相等正、负电荷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pI结构域:指蛋白质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近似球形的组装体。蛋白质复性:轻度变性的蛋白质在去除变性因素后,可恢复原有的构象和生物学活性。Motif基序:基序又称超二级结构、模体或模序,是指在多肽内顺序上相邻的二级结构常常在空间折叠中靠近,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律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聚集体。蛋白质的分离方法:透析、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盐析,免疫沉淀)、电泳、层析、超速离心。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简述Watson和Crick双螺旋结构特点。(1)DNA分子由两条走向相反且平行的脱氧多核苷酸链共同围绕同一中心中心轴形成右手螺旋结构。(2)磷酸与戊糖相间排列形成螺旋的骨架居于外侧,碱基位于螺旋的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进行配对,即A=T,G=C,配对的碱基处于同一平面,相邻的两个碱基平面距离为0.34nm,螺旋一周包含10个碱基对,螺旋直径为两2nm,角度为36°。(4)氢键维持双螺旋的横向稳定,碱基堆积力维持双螺旋的纵向稳定。(5)双螺旋结构上有两条螺旋凹沟,一条较深称为深沟(大沟),一条较浅称为浅沟。tRNA二级结构有何特点。(1)tRNA是分子最小,但含有稀有碱基最多的RNA,其稀有碱基的含量可多达20%。(2)tRNA是单店核算,但其实分子中的某些局部也可形成双螺旋结构,形成茎环结构。(3)tRNA的结构上有一反密码环,中间有一反密码子能与密码子配对。(4)tRNA的3'末端有一柄部结构—CCA-OH,可携带氨基酸。简述三种RNA的功能。(1)mRNA的功能是作为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模板。(2)tRNA的功能是在蛋白质合成中起搬运氨基酸作用。(3)rRNA的作用是蛋白质的合成提供场所。真核生物mRNA与原核生物mRNA在结构上有何区别。(1)真核生物mRNA的3'-末端有一个多聚腺苷酸尾,称poly(A)n尾巴,原核生物没有(2)真核生物mRNA的5'-端有帽子结构m7GpppN,原核生物没有(3)真核生物mRNA分子中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原核生物没有(4)真核生物mRNA是单顺反子的,而原核生物的mRNA是多顺反子的第四章、糖代谢糖酵解(糖的无氧氧化):在机体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指在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能方式。三羧酸循环:指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行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反应的过程。糖异生:是指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乳酸循环:葡萄糖在肌肉组织中经糖的无氧酵解产生的乳酸,可经血循环转运至肝,再经糖的异生作用生成自由葡萄糖后转运至肌肉组织加以利用,这一循环过程就称为乳酸循环(Cori循环)。一。论述题1、简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答:血糖的来源:(1)食物经消化吸收的葡萄糖(2)肝糖原分解(3)糖异生。血糖的去路:(1)氧化供能(2)合成糖原(3)转变为脂肪及某些非必需氨基酸(4)转变为其他糖物质。2、糖的有氧氧化包括哪几个阶段,以及生理意义。答:分为3个阶段:(1)糖酵解途径: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2)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3)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生理意义:(1)完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多,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一个葡萄糖总共获得36或38个ATP。(2)其中TAC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和代谢联系的枢纽。(3)为其它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3、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特点以及三羧酸循环(TAC)生理意义答:(1)有氧条件下运转。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2)反应不可逆。3个关键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所催化的反应为不可逆反应。(3)主要的产能途径。一次循环过程进行两次脱羧反应,四次脱氢反应,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每完成一次循环,氧化分解掉一分子乙酰基,可生成10分子(或12分子)ATP。(4)中间产物既不能通过此循环反应生成,也不被此循环反应所消耗。但可被其他代谢途径所消耗,所以必须及时补充才能保证其正常进行。三羧酸循环(TAC)生理意义答:(1)TAC是三大营养物质彻底分解的共同通路。(2)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3)为氧化磷酸化提供还原当量。(4)为其他物质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5、简述乳酸循环形成的原因及其生理意义。答:原因:乳酸循环的形成是由于肝和肌组织中酶分布的特点所致。(1)肝内糖异生活跃,又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水解6-磷酸葡萄糖生成葡萄糖。(2)肌肉中除糖异生作用很低外还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所以生成的乳酸即不能异生为糖。更不能释放出葡萄糖。意义:(1)乳酸再利用,避免乳酸的损失(2)防止乳酸的堆积引起酸中毒。第五章、脂类代谢HSL:即甘油三酯脂肪酶。催化甘油三酯水解成一分子甘油二酯和一分子游离脂肪酸。该酶对多种激素敏感,又称激素敏感脂肪酶。脂蛋白:是血浆中脂质和载脂蛋白形成的复合物,是脂质的运输形式。脂肪酸β-氧化:指乙酰辅酶A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的氧化分解,经脱氢,加水,在脱氢,硫解生成乙酰辅酶A的过程。由于此过程发生在脂酰基的β-碳原子上,称之脂肪β-氧化。酮体: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是脂肪酸在肝脏氧化分解的特有产物。酮体在肝内生成,肝外组织利用,在体内的堆积可导致酮症酸中毒。脂肪动员:是指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脂酸分解的基本过程答:有4个阶段:(1)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消耗能量并与乙酰辅酶A结合生成酯酰辅酶A的过程。(2)脂肪酰辅酶A从胞浆进入线粒体:有载体肉碱携带脂酰基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3)饱和脂肪酰辅酶A的β-氧化:由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四个连续的酶促反应最终生成乙酰辅酶A和还原当量。(4)β-氧化产生的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或生成酮体:在骨骼肌组织细胞生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并生成ATP,在肝细胞线粒体生成乙酰辅酶A,则以生成酮体为主。简述脂肪酸β-氧化循环具有哪些特点?(1)β-氧化循环过程在线粒体基质内进行。(2)β-氧化循环由脂肪酸氧化酶系催化,反应不可逆。(3)需要FAD,NAD+,CoA为辅助因子(4)每循环一次,生成一分子FADH₂,一分子NADH,一分子乙酰辅酶A和一分子减少两个碳原子的酯酰辅酶A。酮体生成的特点及生理意义:生成特点:(1)酮体合成的场所是,肝细胞线粒体,线粒体中含有合成酮体的酶类,尤其是HMG-CoA合成酶。(2)酮体生成的原料为乙酰辅酶A,是脂肪酸β-氧化产物。经HMG-oA转化而来。生理意义:(1)在正常情况下,酮体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重要的形式。(2)酮体可通过血脑屏障,在饥饿或疾病情况下,可为心、脑等重要器官提供必要的能源。(3)肌肉组织氧化利用酮体,抑制蛋白质分解,防止蛋白质过多消耗。软脂酸合成过程:(脂肪酸合酶)(1)丙二酸单酰ACP的生成(低物的进入)(2)脂肪酸合成的初始反应(低物的进入)(3)脂肪酸碳链的延长:1)缩合反应:2)第一次还原反应(加H):3)脱水反应:4)第二次还原反应(加H):5)第二轮碳链的延长(转位):总反应式:CH₃~SCoA+7HOOCCH₂CO~SCoA+14NADPH+14H⁺→软脂酸+7CO₂+14NADP⁺+8HS~CoA+6H₂O脂肪酸合成的全部碳原子均来自乙酰辅酶A基团上的碳原子。第六章、生物氧化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中,底物分子脱下的氢原子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在此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这种能量的生成方式就称为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分解代谢过程中,由于底物脱氢或H2O而引起代谢物分子内部能量的重新分布而形成高能键,然后将该高能键转移给ADP(或GDP)使之磷酸化生成ADP(或GTP)的过程。P/O比值:是指物质氧化时(如:H氧化生成H2O)每消耗一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称为P/O比值。生物氧化:指营养物质(主要是糖、脂肪及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按一定顺序排列着一系列由传递氢体或传递电子体组成的,能将代谢物脱下的氢和电子传递给氧生成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连锁氧化还原反应体系,称为电子传递链。它与细胞摄取氧的呼吸过程相关,故又称呼吸链。1、试述CO和氰化物中毒的机理答:氰化物、一氧化碳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使电子不能传递给氧,引起细胞内所有呼吸链中断。此时即使氧供应充足,细胞也不能利用,造成组织呼吸停顿,能源断绝,危机生命。2、试述胞液中的NADH进行氧化磷酸化的机制答:胞液中产生的NADH不能自由透过线粒体内膜,需通过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磷酸化。(1)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胞液中的NADH经α-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使磷酸二羟丙酮还原生成α-磷酸甘油,后者穿过线粒体外膜,经线粒体内膜外侧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重新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FADH2,FADH2进入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生成2分子ADP。磷酸二羟丙酮则穿出线粒体外膜进入胞液,被重复利用。此种穿梭作用主要存在于脑和骨骼肌中。(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作用:胞液中的NADH在苹果酸脱氢酶的作用下使草酰乙酸还原生成苹果酸。苹果酸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α-酮戊二酸载体进入线粒体内,再进线粒体内苹果酸脱氢酶的作用,重新生成草酰乙酸和NADH。后者进入NADH氧化呼吸链,生成3分子ADP。草酰乙酸不能通过线粒体内膜,在谷草转氨酶的作用下生成天冬氨酸,天冬氨酸经过线粒体内膜上的酸性氨基酸载体转运出线粒体。在胞液中天冬氨酸再经谷草转氨酶作用重新生成草酰乙酸,继续进行穿梭作用。此种穿梭作用主要存在于肝和心肌。3、写出两条氧化呼吸链的排列顺序,并说明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答:1)NADH氧化呼吸链:NADH→FMN(Fe-S)→CoQ→Cytb→Cytc1→Cytc→Cytaa3→O2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FAD(Fe-S)→CoQ→Cytb→Cytc1→Cytc→Cytaa3→O23)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NADH→CoQ之间;CoQ→Cytc之间;Cytaa3→O2之间。4、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有哪些?分别简述其影响机制。答: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主要有抑制剂(呼吸链抑制剂和解偶联剂)、ADP、甲状腺激素和线粒体DNA的突变等。(1)呼吸链抑制剂:此类抑制剂能阻断呼吸链中某些部位氢与电子的传递。如麻醉药阿米托妥、杀虫药鱼藤酮等与复合体Ⅰ中的铁的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电子传递。(2)解偶联剂:解偶联剂能使氧化与磷酸化之间的偶联过程脱离。如最常见的解偶联剂是2,4二硝基苯酚(DNP),其基本作用机制是把H+从线粒体内膜胞质侧运至内膜基质侧,降低或消除了内膜两侧H+的跨膜梯度,从而抑制ADP磷酸化生成ATP。但细胞呼吸作用不被抑制,耗氧量继续增加。(3)正常机体内氧化磷酸化的速率主要受ADP的调节。当机体利用ATP增加,ADP浓度升高,转运进入线粒体后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反之ADP不足,使氧化磷酸化速度减慢。(4)甲状腺激素能诱导胞膜Na+-K+-ADP酶的生成,使ATP加速分解为ADP和Pi,由于ADP的增多促进氧化磷酸化,从而促使物质氧化分解,结果使细胞耗氧量和产热量均增加(5)线粒体DNA的突变,其突变可影响呼吸链复合体中13条多肽链的表达,进而强烈影响氧化磷酸化功能,使ATP生成减少而致病。第七章、氨基酸代谢【论述题】无解答无名解必需氨基酸:指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需由食物空供给的氨基酸,共有八种:Phe、Met、Val、Thr、Ile、Leu、Tr
本文标题:药学生化期末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88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