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原位杂交:是指将特定标记的已知顺序核酸为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中核酸进行杂交,从而对特定核酸顺序进行精确定量定位的过程。原位杂交可以在细胞标本或组织标本上进行。2.差别基因表达:指细胞分化过程中,奢侈基因按一定顺序表达,表达的基因数约占基因总数的5%~10%。也就是说,某些特定奢侈基因表达的结果生成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另一组奢侈基因表达的结果导致出现另一类型的分化细胞,这就是基因的差别表达。其本质是开放某些基因,关闭某些基因,导致细胞的分化。3.胞质体: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细胞核去除后所得到的细胞部分.可以用来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4.分子伴娘: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内帮助其他含多肽的结构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组装完毕后与之分离,不构成这些蛋白质结构执行功能的组份5.重组小结:减数分裂Ⅰ前期Ⅰ同源染色体形成的联会复合体的中央区中,以不同间距装配成了一些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蛋白质集合体,直径约90nm。在粗线期可见。6.同向协同运输:指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如动物小肠细胞对对葡萄糖的吸收就是伴随着Na+的进入,细胞内的Na+离子又被钠钾泵泵出细胞外,细胞内始终保持较低的钠离子浓度,形成电化学梯度7.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它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端粒、着丝粒和复制原点是染色体保持完整和稳定的三大要素。端粒DNA是由简单的DNA高度重复序列组成,端粒酶可用于给端粒DNA加尾,DNA分子每次分裂复制,端粒就缩短一点(如冈崎片段),一旦端粒消耗殆尽,细胞将会立即激活凋亡机制,即细胞走向凋亡。8.光合磷酸化:是植物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或光合细菌的载色体在光下催化ADP与磷酸(Pi)形成ATP的反应。有两种类型: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和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前者是在光反应的循环式电子传递过程中同时发生磷酸化,产生ATP。后者是在光反应的非循环式电子传递过程中同时发生磷酸化,产生ATP。在非循环式电子传递途径中,电子最终来自于水,最后传到NADP+。因此,在形成ATP的同时,还释放了氧并形成NADPH。9.核定位信号:蛋白质的一个结构域,通常为一短的氨基酸序列,它能与入核载体相互作用,使蛋白能被运进细胞核。它在胞质中合成后很快积累在核中。其NLS为:pro-pro-lys-lys-lys-Arg-Lys-val,即使单个氨基酸被替换,亦失去作用。10.自噬溶酶体:又称胞溶酶体,它是初级溶酶体与来自自噬作用的含有内源性物质的囊泡即自噬体融合或溶酶体吞噬细胞质而形成,在细胞内起“清道夫”作用。细胞内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而被损伤的细胞器,或过量储存的糖元等,它们可被细胞自身的膜(如内质网或高尔基复合体的膜)包裹形成自噬体,自噬体与初级溶酶体接触,两者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11.细胞: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可分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两类。细胞体形极微,在显微镜下能见,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与细胞质构成,表面有细胞膜。高等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质体,体内有叶绿体和液泡,还有线粒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中则无。细胞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等机能。12.细胞识别:细胞间的识别包括通过细胞表面受体或配体与其他细胞表面配体或受体的选择性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的信号传递。无论是那一种识别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性,就是具有选择性,或是说具有特异性。13.抑癌基因:也称为抗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存在基因,在被激活情况下它们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但在一定情况下被抑制或丢失后可减弱甚至消除抑癌作用的基因。正常情况下它们对细胞的发育、生长和分化的调节起重要作用。14.内膜系统: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各种转运小泡以及核膜和过氧化物酶体等功能结构。因为它们的膜是相互流动的,处于动态平衡,在功能上也是相互协同的。广义上的内膜系统概念也包括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等细胞内所有膜结合的细胞器。15.非细胞体系:来源于细胞,而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但包含了进行正常生物学反应所需的物质(如供能系统和酶反应体系等)组成的体系即为非细胞体系。16.配体门通道:实际上是离子通道型受体,这类通道在其细胞内或外的特定配体与膜受体结合时发生反应,引起门通道蛋白的一种成分发生构型变化,结果使“门”打开。因此这类通道被称为配体-门控通道,它分为细胞内配体和细胞外配体两种类型。17.微粒体:是指在细胞匀浆和差速离心过程中获得的由破碎的内质网自我融合形成的近似球形的膜囊泡状结构,它包含内质网膜和核糖体两种基本成分。在体外实验中,具有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糖基化和脂类合成等内质网的基本功能。18.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DNA和组蛋白构成。由五种组蛋白H1、H2A、H2B、H3和H4:每一种组蛋白各二个分子,形成一个组蛋白八聚体,约200bp的DNA分子盘绕在组蛋白八聚体构成的核心结构外面,形成了一个核小体。这时染色质的压缩包装比(packingratio)为6左右,即DNA由伸展状态压缩了近6倍。19.联会复合体:是减数分裂偶线期两条,主要由侧生组分、中间区和连接侧生组分与中间区的联会复合体纤维组成,它与染色体的配对,交换和分离密切相关。在电镜下观察,两侧是约40nm的侧生组分),电子密度很高,两侧之间为宽约100nm的中间区,在电镜下是明亮区,在中间区的中央为中央组分,宽约30nm。侧生组分与中央组分之间有横向排列的粗约7~10nm的、联会复合体纤维,使联会复合体外观呈梯子状20.细胞周期蛋白:一类与细胞周期功能状态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家族,其表达水平随着细胞周期发生涨落,可通过与特定蛋白激酶结合并激活其活性,从而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发挥调控作用。21.G蛋白:指能与鸟嘌呤核苷酸结合,具有GTP水解酶活性的一类信号转导蛋白。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GTP结合蛋白,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激素与激素受体结合诱导GTP跟G蛋白结合的GDP进行交换结果激活位于信号传导途径中下游的腺苷酸环化酶。G蛋白将细胞外的第一信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和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的腺苷酸环化生成的第二信使cAMP联系起来。G蛋白具有内源GTP酶活性。22.信号斑:信号斑是由几段信号肽形成的一个三维结构的表面,这几段信号肽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斑点被磷酸转移酶识别。信号斑是溶酶体酶的特征性信号。23.多线染色体:是指在某些细胞中,由于核内DNA复制多次而细胞不分裂,产生的子染色体并行排列,加之体细胞同源染色单体配对并紧密结合在一起,阻止了染色质进一步包装,从而形成由许多条相同染色质纤维并行排列成体积很大的多线染色体。24.胚胎干细胞:简称ES、EK或ESC细胞胚胎干细胞是早期胚胎(原肠胚期之前)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它具有体外培养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无论在体外还是体内环境,ES细胞都能被诱导分化为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G蛋白25.细胞质骨架:细胞质骨架主要指指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三类成分: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它们都是与细胞运动有关的结构。26.高尔基体:是由数个扁平囊泡堆在一起形成的高度有极性的细胞器。常分布于内质网与细胞膜之间,呈弓形或半球形,凸出的一面对着内质网称为形成面或顺面。凹进的一面对着质膜称为成熟面或反面。顺面和反面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运输小泡,在具有极性的细胞中,高尔基体常大量分布于分泌端的细胞质中。27.细胞外被:动物细胞表面存在着一层富含糖类物质的结构,称为细胞外被或糖萼,细胞外被是由构成质膜的糖蛋白和糖脂伸出的寡糖链组成的,实质上是质膜结构的一部分。28.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TSC)、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29.癌基因:指人类或其他动物细胞(以及致癌病毒)固有的一类基因。又称转化基因,它们一旦活化便能促使人或动物的正常细胞发生癌变。30.细胞同步化:在一般培养条件下,群体中的细胞处于不同的细胞周期时相之中。为了研究某一时相细胞的代谢、增殖、基因表达或凋亡,常需采取一些方法使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时相,这就是细胞同步化技术。31.单位膜模型:J.D.Robertson1959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明-暗三层结构,厚约7.5nm。这就是所谓的单位膜模型。它由厚约3.5nm的双层脂分子和内外表面各厚约2nm的蛋白质构成。单位膜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把膜的动态结构描写成静止的不变的。32.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通过不同基因表达的开启或关闭,最终产生标志性蛋白质。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然而,在某些条件下,分化了的细胞也不稳定,其基因表达模式也可以发生可逆性变化,又回到其未分化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去分化。33.突变体:发生突变的个体叫做突变体。突变体往往具有与野生型不同的表型,这样就为缺失组分的功能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同样,会将含有某一组分过量表达的个体也称为突变体。34.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英文缩写为:GICT。35.线粒体脊:是线粒体内膜向线粒体基质折褶形成的一种结构。线粒体嵴的形成增大了线粒体内膜的表面积。在不同种类的细胞中,线粒体嵴的数目、形态和排列方式可能有较大差别。线粒体嵴上有许多有柄小球体,即线粒体基粒,基粒中含有ATP合酶,能利用呼吸链产生的能量合成三磷酸腺苷36.组蛋白:是指所有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与DNA结合存在的碱性蛋白质的总称。组蛋白与带负电荷的双螺旋DNA结合成DNA-组蛋白复合物。因氨基酸成分和分子量不同,主要分成5类。组蛋白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是一类小分子碱性蛋白质,有六种类型:H1、H2A、H2B、H3、H4,H537.受体:是一类存在于胞膜或胞内的,能与细胞外专一信号分子结合进而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使细胞对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效应的特殊蛋白质。与受体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配体。受体与配体结合即发生分子构象变化,从而引起细胞反应,如介导细胞间信号转导、细胞间黏合、胞吞等过程。38.核纤层:普遍存在于高等真核细胞中,是内层核被膜下纤维蛋白片层,其纤维直径为10毫微米左右,纤维纵横排列整齐呈纤维网络状。核纤层在核内与核基质连接,在核外与中等纤维相连,构成贯穿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统一网架结构体系。它位于内层核膜与染色质之间,与核膜、染色质及核孔复合体在结构上有密切联系,核纤层蛋白向外与内层核膜上的蛋白结合,向内与染色质的特定区段结合。39.细胞凋亡: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40.细胞骨架:狭义的细胞骨架概念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络结构(微管(MT)、微丝(MF)及中间纤维(IF)组成的体系)。它所组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细胞骨架系统”,与细胞内的遗传系统、生物膜系统、并称“细胞内的三大系统”。是真核细胞借以维持其基本形态的重要结构,广义的细胞骨架概念是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胞外基质所形成的网络体系。核骨架、核纤层与中间纤维在结构上相互连接,贯穿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网架体系。41.纺锤体:是产生于细胞分裂前
本文标题:细胞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9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