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经典战役1、【长沙会战】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2、【中条山战役】1941年5月7日至月底,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了10万余人的部队,包括从华中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中抽调部队和飞行团,进攻晋南中条山地区中国第1战区的近18万部队,结果日军以1比20的极小伤亡代价打败了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军,蒋介石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自太原会战后以来,日军一方面重点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一方面也多次攻击中条山国民党军队,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进入1941年后,日军鉴于百团大战后八路军消耗很大尚未恢复,遂决定先打击中条山的国民党军。然而,中条山国民党庞大部队竟然不堪一击。从5月7日日军发起攻击开始,中国军队“一经中间(被日军)突破,各部皆陷于包围零乱之中竟至不可收拾”。3、【衡阳保卫战】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以衡阳的陷落宣告结束。但它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日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人。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2.5万日军之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倒台。经48天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陷落。日军死伤超过7万人,其中4.8万人被击毙;中国死伤1.5万人,其中7400人捐躯……4、【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日军10多万人兵分四路,动用空军、毒气瓦斯部队等向常德发起攻击。中国军队20万将士奋起反击,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与日军展开生死决战。至12月20日,日军伤亡40000余人后败退,中国军队用伤亡50000余人的代价换来了胜利。常德会战因战事惨烈,而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5、【仁安羌之战】1942年3月,中国10万远征军入缅作战。4月17日,中国远征军前往解救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的英军。经过激烈战斗,中国军队收复仁安羌,解救了7000余被围被俘英军及500余名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第一次主动进攻日军取得的重大胜利,英军脱险被称为是“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仁安羌大捷,是一个闻名世界的战役,是近代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和盟军并肩作战所得的荣誉,是盟军在第一次缅战中惟一的大胜仗,同时更是一个奇迹。因为新38师113团在劣势情况下,竟以800多人的兵力,击败十倍于我军的敌人,救出十倍于我军的友军,这十足表现出中国军人作战精神的英勇与坚强。6、【百团大战】1940年8月,我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有战略性的进攻战役。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从这以后,日军开始真正研究中国的敌后抗日武装,并从正面战场抽调大批部队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反复扫荡、清乡。当然,日军想“肃清后方”的愿望并没有最终实现,“地雷战”、“地道战”、“大生产运动”等一系列新概念,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在战争辞典里。1940年8月开始的百团大战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8月20日-9月20日),以正太铁路为重点,进行交通总破击战;第二阶段(9月20日-10月上旬),继续破击日军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第三阶段(1940年10月6日-1941年1月24日),反击日军的报复“扫荡”。7、【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开始,中国中央军精锐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第三十六师等部,在京沪警备总司令张治中指挥下,主动进攻,企图一举扫荡驻上海之日本海军陆战队,但因指挥不当,竟未能奏功。8月22日深夜至8月23日晨,日本援军第三师团、第十一师团等,在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陆军大将松井石根的指挥下,在长江口南岸川沙口、狮子林直至吴淞口、张华浜等地强行登陆成功。日本援军在日海、空军的强大支持下,向宝山城、月浦、罗店、浏河镇一线发动猛烈进攻,企图包抄中国上海守军的后路,重施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故技。8、【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个重要胜利——平型关大捷。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山西省灵丘县西南的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坂垣征四郎第五师团21旅团一部,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其全部辎重车辆,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当枪声响起,日军惊慌失措,队伍顿时乱了阵脚。经过一天激战,八路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火炮1门、炮弹2000余发、机枪20余挺、掷弹筒20个、步枪千余支及大批军用物资。天时,地利,人和,使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这次胜利,不仅打破了日本“皇军”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更为全国抗战增添了勇气和力量。9、【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中旬,日军坂垣和矶谷两个师团,分东西两路向南进攻,企图会师台儿庄,进而攻占徐州。3月23日,矶谷师团进攻台儿庄,大战打响。持续近半个月的战斗由守城战发展为巷战,中国守军伤亡惨重,但将日军牢牢地拖在了台儿庄。中国军队主力按原定计划迂回到敌后,将坂垣、矶谷两部敌军分割包围,经过激烈战斗,歼敌两万余人,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胜利。10、【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战役之——武汉会战爆发。凶顽的日军企图以一役之功,击溃中国军队的主力,逼迫中国投降。纵横千里的战线上,中日两军激战4个多月。中国军队动员了129个师、30余艘舰艇、约200多架飞机、近100万人参战;日军共14个师团、120余艘舰艇、300余架飞机,计25万人参战。最终武汉沦陷,日军伤亡在4万以上,中国军队伤亡20万人。这次会战虽以放弃武汉告终,但使日军力量受到很大消耗,而后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日军歼灭中国军队主力、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企图破产,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不仅如此,武汉会战有力地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使其无法抽调兵力和战略资源支援当时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军在张鼓峰的战役,最终使日本不得不放弃武力进攻苏联的所谓“北进”计划,这对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1、【宜川战役】1948年2月下旬至3月初。宜川战役是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经过近一年的艰苦防御作战,而转入外线作战后的一次“围城打援”的成功战例。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打援、而后攻城。歼敌援军数量远多于守敌数量,也是彭德怀解放战争以来对胡宗南主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并一举扭转了西北战场的局势。12、【鲁西南战役】1947年6月30日至7月28日。鲁西南战役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奠基之战,对手是国民党主力四个半整编师,双方兵力相当。此役也是晋冀鲁豫我军自解放战争开始以来,在一次战役中歼敌数量最多的战役。战役结束后迫使国民党从山东、陕西等地抽调七个整编师向鲁西南增援,有力地配合了华东、西北我军,为跃进大别山创造了有利条件。1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歼敌数量排名第二,我军伤亡人数却是最少,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天津”、“北平”、“绥远”三种解决敌人的范例,改编(起义)的敌人数量之巨甚至超过了歼敌数量,实属罕见。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14、【济南战役】1948年9月16日至24日。济南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攻城打援战例,华东野战军从“七月分兵”后重新完成了兵力集结,参战兵力达32万人,超过了敌济南守军和可能增援敌之总数(约28万人),第一次实现了华东战场我军兵力较之敌军占优势。粟裕以56%的兵力打援,只用44%的兵力攻城的独特部署也让援敌望而却步。15、【晋中战役】1948年6月11日至7月21日。晋中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一场大规模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的典范之作,徐向前仅用6万余人的兵力,在40天的时间里歼灭阎锡山部10万之众,战术运用灵活机动,是我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是役徐向前的军事指挥艺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毛泽东等给予高度赞扬。16、【莱芜战役】1947年2月20日至23日莱芜战役是解放战争内线防御作战时期一次战役歼敌数量最多的战例,仅用3天时间,以临沂一座空城、伤亡8000多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近6万人的光辉胜利。速度之快、歼敌之多、代价之小,创造了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作战的空前记录。“示形于鲁南,决胜于鲁中”,舍南取北、避强击弱,粟裕战役指挥之巧妙之精准令人称奇。无怪乎林彪发出“粟裕尽打神仙战”的感慨。17、【苏中战役】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华中野战军以3万多人的兵力对付国民党军12万余人,七战七捷,歼敌数量达到我军参战兵力总数的1.76倍,首创解放战争以来一次战役歼敌之多的记录,也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苏中战役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军被动不利的情况下,具有战略试探性质,在实践中形成和确立了我军内线作战的战略方针,并总结出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作战经验。所以毛泽东亲笔起草电报发给我各大战区首长,“希望各区仿照办理”18、【豫东战役】1948年6月17日至7月6日豫东战役是解放战争以来,我军首次在中原地区集中兵力与敌主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兵团作战,也是华东野战军两年来作战中最大的一次歼灭战。交战双方都尽可能多地集中了大量兵力,我军约20万人,敌军约25万人,可谓规模空前,异常激烈。是役粟裕军事指挥的特点和能量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驾驭战局、机断专行,用兵之奇、之险、之胆大,既让人目瞪口呆、又令人拍案叫绝。粟裕用豫东战役的实践证明了自己“斗胆直陈”的正确,也使中央军委更加坚定了调整原来战略部署的决心。“粟裕浑身都是胆”、“解放战争已经过了山坳子!”19、【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双方进行的第一次战略大决战,也是自1945年8月我军抽调主力欲控制东北与敌作战三年以来的一次总决算。是役林彪大军一举歼灭了国民党在关外的全部主力队伍,解放了东北全境。战役规模之大,歼敌数量之众,都可谓前无所有、盛况空前。东北也成为我各大战区中率先取得全面胜利的战区。从此,东北野战军成为我军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这对于而后顺利进行的平津战役和加速全国解放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林彪的指挥艺术和用兵之道在辽沈战役中也得到最集中的体现。20、【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歼敌最多、战况最激烈的一次大决战。我军在兵力装备上都处于劣势的情形下,以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以少胜多,歼敌数量超过二战中苏联军队进行的莫斯科会战和库尔斯特会战,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淮海战役实现了把国民党主力部队尽可能多地消灭在长江以北的战略构想,基本歼灭了南线敌军精锐部队,解放了华东、中原的广大地区,使敌长江防线和统治中心南京、上海都处于我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粟裕在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两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立了第一功”。21、【云山战斗:重创美军“开国元勋师”】1950年10月25日至30日,骄狂的麦克阿瑟指挥美军越过清川江向中朝边境方向疯狂冒进。10月31日,美骑兵第1师进抵朝鲜北部的交通枢纽——云山地区。然而,美军做梦都没有想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敌进我退中,已神兵天降般布防于云山周围的深山密林中,形成了对云山的严密包围。此战,歼灭美骑兵第1师第8团和南朝鲜军15团大部,毙伤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极大地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22、【三所里战斗:三十八军万岁】1950年11月底,第二次战役美军受到志愿军的迎头痛击后,迅速南撤,三所里及龙源里是美军主力的唯一退路,38军113师强行军14小时疾进72.5公里穿插到三所里,同时师
本文标题:经典战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0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