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结合的两种商品是:A、互不相关B、互补的C、完全替代D、可以替代的C。对于完全替代商品而言,其无差异曲线是直线。2.关于无差异曲线,不正确的是:A、曲线上每个组合的带来的效用相同B、是序数效用论的重要分析工具C、无差异曲线不可能是直线D、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C。对于完全替代商品而言,其无差异曲线是直线。3.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一组商品或服务是互补关系?A、平信与特快专递B、出租车与公交车C、windows98操作系统与探索者网络浏览器D、算盘与计算器C。互补关系指的是功能互补,两者(或者更多)结合起来,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欲望。4.如果商品价格变化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方向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向上倾斜B、该商品是低档商品C、该商品是正常商品D、该商品既可能是低档商品,也可能是正常商品C。只有正常商品,在价格变化时,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符号相同;低档品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符号相反。.人们在边际上进行决策意味着他们:A、等到最后一秒再做决策B、评价小的变化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和额外成本C、等到最后一秒再做决策D、在决策时要经常面临重大选择B。人们在边际上决策是说人们总是权衡变化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6.需求量和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的变化,是因为:A、替代效应的作用B、收入效应的作用C、上述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D、以上均不正确C。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符号相同,相互增强;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符号相反,如果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价格和需求呈现反方向变化。7.关于基数效用论,不正确的是:A、效用可以用确定的数字表达出来B、效用是不可以计量的,但是作可以计量的假设C、商品之间的效用是可以比较加总的D、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是相同的D。基数效用论的分析工具是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序数效用论的分析工具是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8.若某种商品的消费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则该商品是:()A、吉芬商品B、奢侈品C、低档品D、互补品C。消费者收入增加,对正常品的需求增加,对低档品的需求降低。9.消费者剩余是A、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后的货币剩余B、消费者的意愿支付与实际支付的差额C、衡量消费者参加市场交易后福利改善程度的指标D、以上三个表述中有两个正确B。消费者剩余指的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10.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A、消费者的收入B、消费者的偏好C、所见商品的价格D、商品的效用水平B。消费者的偏好不一样,其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就不一样是非题11.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数量感到足够了,说明他对这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达到了最大值。A、对B、错错误。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数量感到足够了,说明该消费者队这种商品的总效用达到了最大值,边际效用为零。12.价格变化会引起预算线的斜率的变化。A、对B、错错误。如果两种商品的价格按照同比率同方向变化,预算线的斜率不变。13.价格上涨时,无论什么商品,其替代效应总是负数。A、对B、错正确。无论何种商品,其替代效应永远和价格呈现相反方向变化。14.收入消费线是由于消费者收入的变化引起的效用极大化的点的变化的轨迹。A、对B、错正确。收入消费线是在假定消费者偏好和价格不变时,由于收入的变化导致的最优购买组合变化的轨迹。15.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的效用之比。A、对B、错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16.恩格尔曲线的斜率是负数,说明这种商品是正常品。A、对B、错错误。恩格尔曲线的斜率为负,说明收入和需求是反方向,该商品是低档品。17.小华认为A商品与B商品相比他更需要A,这是因为A商品是一种紧缺商品。A、对B、错错误。商品是否紧缺,不是决定需要的原因。钻戒不紧缺,和轿车相比,但结婚的新人更需要钻戒。18.如果消费者的偏好不发生变化,那么效用极大化的均衡点也不发生变化。A、对B、错错误。如果消费者的偏好不变,效用极大化的均衡点也会因为以下原因而变化:商品价格变化;消费者收入变化。19.低等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减少对其的购买。A、对B、错错误。低档品在价格下降时,如果收入效应导致的需求下降,超过了替代效应导致的需求增加时,即该商品成为了吉芬商品,消费者才会减少对其的购买。20.消费者的效用极大化要求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交。A、对B、错1.生产的效率要求每个厂商:A、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哪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B、任意两种投入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一。C、任意两种投入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那两种投入的价格比率。D、任意两种投入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厂商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在增加一单位一种投入的同时可减少另一种投入的数量。C。长期生产的效率要求厂商的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相切,满足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等于要素价格比率(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的约束条件。2.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说明:A、当所有的投入要素都增加时,劳动的边际产量下降。B、生产函数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减C、随着资本的使用量越来越多,劳动的边际产量下降D、随着一种生产要素使用量越来越多,其它要素保持不变,那么这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最终会递减D。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表明,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一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产量的增量呈现递减的趋势。不排除边际产量在短期递增的情况。3.生产要素投入和产量水平的关系称为:A、生产函数B、生产可能性曲线C、平均成本曲线D、边际成本曲线A。生产函数表示技术水平,具体说,生产函数指的是生产要素的数量(或者组合)和其能够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4.要达到规模报酬递减,应该: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B、连续的投入某种生产要素且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C、按不变得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D、以上均不对A。规模报酬递减指的是,当厂商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按照比例不断增加时,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5.生产的第二阶段()始于AP开始下降处。A、总是B、决不是C、经常是D、有时是A。短期生产的第二阶段就是要素的AP最大和MP为零之间。6.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数时,生产处于:A、劳动投入的第一阶段B、资本投入的第三阶段C、劳动投入的第二阶段D、劳动投入的第三阶段D。生产的第三阶段为要素的边际产量为零之后,即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7.等产量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A、为生产同等产量而投入的要素价格是不变的B、为生产同等产量而投入的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C、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D、无论要素投入量是多少,产量是相等的C。等产量曲线表示能够生产相同产量水平的两种投入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8如果连续的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的时候,边际产量曲线与()相交。A、平均产量曲线B、纵轴C、横轴D、总产量曲线C。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最大。此时,边际产量曲线和横轴相交。9.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A、产量提高了B、成本增加了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D、生产要素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B。等成本曲线向外移动有以下原因:要素价格不变,成本增加了;成本不变,要素价格下降了;成本和要素价格同时增加,但成本增加的多。严格意义上说,此题没有答案。10.对于短期生产函数,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A、总产量达到最大值B、总产量仍处于上升阶段,还未达到最大值C、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D、边际产量为零是非题11.利用等产量曲线上任意一点所表示的生产成本要素组合,都可以生产出同一数量的产品。A、对B、错正确。等产量曲线表示能够生产相同产量水平的两种投入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12.当边际产量为正时,总产量趋于上升;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高点。A、对B、错正确。当边际产量为正并且递增时,总产量以递增的速率在增加;当边际产量为正并且递减时,总产量以递减的速率在增加;当边际产量等于零时,总产量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绝对减少。13.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企业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A、对B、错正确。生产者均衡点就是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的切点。在此点上,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即。14.企业可以通过对两种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A、对B、错正确。生产者均衡条件为,即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15.假如以生产要素X代替Y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3,这意味着这时增加1个单位X所增加的产量,等于减少3个单位Y所减少的产量。A、对B、错正确。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产量保持不变时,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使用,必须放弃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生产要素X代替Y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3,这意味着这时增加1个单位X所增加的产量,等于减少3个单位Y所减少的产量。16.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纵轴表示的生产要素Y的价格与横轴表示的生产要素X的价格之比。A、对B、错错误。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横轴表示的生产要素X的价格与纵轴表示的生产要素Y的价格之比。17.企业总是选择最优投入组合,使得所有投入的边际产量为0。A、对B、错18.表述为企业可以通过对两种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最大产量。A、对B、错正确。为生产者均衡的实现条件,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对两种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最大产量。19.如果以横轴表示劳动,纵轴表示资本,则等成本曲线的斜率是-PL/PK。()A、对B、错正确。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横轴要素的价格与纵轴要素价格之比的相反数。其含义是增加一单位横轴要素的使用,需要放弃几单位的纵轴要素。20.总产量下降时,MP为零。A、对B、错错误。当总产量下降时,MP为负值。1.在经济学中,生产的机会成本等于:A、显性成本+隐性成本B、社会成本+显性成本C、会计成本+隐性成本D、A和C都对D。显性成本,即为会计成本,是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者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2.LAC曲线()A、当LMCLAC时下降,而当LMCLAC时上升B、通过LMC曲线的最低点C、随LMC曲线下降而下降D、随LMC曲线上升而上升A。当LMCLAC时,LAC是上升的;当LMCLAC时,LAC是下降的;当LMC=LAC时,LAC最小。3.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A、固定不变B、先下将后上升C、不断下降D、决定一个企业的关门点C。平均固定成本就是总固定成本曲线和原点连线的斜率,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不断下降。4.假设2个人一天能生产10个零部件,3个人一天能生产24个零部件,则:A、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B、平均可变成本下降C、边际成本下降D、以上说法都正确D。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互为倒数关系。平均产量由5增加到8,所以平均可变成本下降。实际上,该题中边际产量是上升的(第三个人的边际产量为14),而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互为倒数,所以边际成本也下降。故此题的四个答案都是正确的。5.在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的划分标准是:A、是否可以调整产量B、是否可以调整产品价格C、时间长短D、是否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D。经济学中,长期和短期生产的划分标准,为是否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在长期中,所有要素都是可调整的;处在一种要素不变和所有要素都可变之间的任何时期,都是短期。6.当何种情况时,厂商如果要使成本最低,应当停止营业:A、AC<ARB、P<AFCC、AR<AVCD、MR<MCC。当价格即平均收益AR,小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的理性选择是停止营业,才能将亏损降到最低。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当产量达到下列哪一点时,利润极大?()A、P=MCB、P=AVCC、AVC=MCD、ATC=MCA。厂商利润极大化的原则是MC=MR。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MR和P相等,所以利润极大化的条件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是P=MC。8.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是:A、AC的最低点B、等于
本文标题:经济学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08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