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军事思想前言•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军事思想?•军事思想都要涉及哪些知识?•大学生如何学习军事思想?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第四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第五节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1.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基本规律等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阐明国防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从总体上考察和回答了军事领域的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为人们研究和解决军事问题提供总体性理论指导军事思想研究对象战争国防军队起源、根源、与政治经济环境的关系、与科技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与武器的关系、战略战术、战争方式与力量等。军队成分、性质、任务、纪律、编制、体制、武器装备等等。国防体制、国防建设、国防法制、国防政策、国防工业、国防教育、国防战略、国防历史、国防类型、国防安全等。2.军事思想的内容:军事哲学的层次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军事实践的指导层次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3.军事思想的分类:按时代区分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和现代军事思想按阶级性质区分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按地域和国家区分外国军事思想和中国军事思想按人物区分孙子、克劳塞维茨、毛泽东军事思想等4.军事思想的特点(1)、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军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3)、军事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思考:世界上为什么会有战争?“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就是说引起战争的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争夺霸主地位;二是争夺土地、财产和人口;三是积恨深怨;四是国家发生了内乱;五是国家发生了饥荒。(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中国古代兵书是古代军事思想的记录和结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共计1304部)二、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萌芽时期中国兵书起源于殷商,但是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军事思想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开始萌芽。2.形成时期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即夏、商、周时期代表作:《军政》《军志》《六韬》战争类型:旧的氏族部落势力反对新生的奴隶制的战争扩大巩固奴隶制国家的战争新兴奴隶主推翻腐朽奴隶主统治的战争平民反抗奴隶主的起义作战样式:步战、车战,多为“堂堂之阵”的正面交锋形成时期主要军事思想(1)、在对战争的看法上,强调天命、申张正义和保民《尚书》中提出以天命作为出兵征战之由,以“恭行天之罚”、“吊民伐罪”、“保民”相号召。(2)、军事决策和行动要以天象和占卜的吉凶定取舍(3)、治军上强调齐众以律“师出以律,失律凶也”(《易·师》)赏罚,“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尚书·甘誓》)(4)、战争指导上,以重礼信仁义为主导思想主张“以礼为固,以仁为胜”,“不穷不能”,“成列而鼓”(《司马法》)(5)、战争实践中注意到以谋取胜鸣条之战:运用间谍、侦察敌情的谋略;牧野之战:掌握时机、攻其腹心《军志》、《军政》中提出“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等谋略思想(6)、在作战思想上,已注意到前锋和主力、车兵与徒兵的配合及阵法的应用《六韬》•文韬:论治国用人的韬略•武韬:讲用兵的韬略•龙韬:论军事组织•虎韬: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豹韬:论战术•犬韬:论军队的指挥训练《六韬》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反对迷信巫蛊活动;主张用天命鬼神迷惑敌人《六韬》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识到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大智不智,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太强必折,太张必缺3.成熟时期主要标志不仅诸侯列国的许多统治者和军事理论家,为适应战争的发展与变化,纷纷总结战争经验,在军事领域内出现了百家证明的局面出现了一批著书立说的代表人物和军事名著成熟时期军事基本情况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3世纪末,即春秋战国时代代表作:《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战争类型:争霸、兼并、统一战争作战样式:步兵、骑兵、水师逐渐分离为独立兵种,步、骑、车配合作战,形式多样战争指挥:复杂,要求高,将帅专职化学术上:出现百家争鸣,军事思想和军事学术异常活跃,促进了中国古代兵学的发展成熟时期主要军事思想对战争的认识逐步深化儒家倡导义战、法家重视耕战、孟子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家认为“兵者不详之器”、孙子“兵者国之大事”形成了系统的建军理论以法治军、将帅选用、军队管理、教育训练提出一系列战争指导和作战原则注重联盟战略、实施进攻战略、发展了骑战、城战的原则关于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代的产物,是孙武革新进步的军事思想所结出的硕果。它被誉为古今中外现存古书中最有价值、最有影响的古代第一兵书。孙武其人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汉族,他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与楚国作战,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所著《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始记篇》——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作战篇》——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军形篇》——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兵势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站地而趋战者劳。《军争篇》——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九变篇》——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行军篇》——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地形篇》——故曰: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九地篇》——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火攻篇》——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用间篇》——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孙子兵法有着丰富的辩证思想,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例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在各个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重战思想(基本出发点)“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慎战思想“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备战思想(2).“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从哲学意义上讲,是实事求是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从战争理论上讲,是分析判断情况的根本规律。从指导战争的意义上讲,是先求可胜的条件,再求必胜之机的重要抉择。(3).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1)“庙算”制胜。(2)诡道制胜。(3)“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完美的战略不战而屈人之兵“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战例:秦国“远交近攻”平津战役(4).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对战争的认识,冲破了“鬼神论”和“天命论”;把客观因素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注意到时间和空间在军事上的作用。4.继续发展时期时期: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0世纪中叶,经历了秦、汉、晋、隋、唐等几个封建王朝代表作:《卫公兵法》《诸葛亮兵法》《三略》军制:武装力量体制基本成型,大致由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三大部分组成,集权于皇帝战争:规模增大,时间延长,区域范围广作战样式:大规模的骑兵集团作战、横渡江河作战、水上交战以及水陆配合作战较多继续发展时期主要军事思想高度重视战略谋划诸葛亮《隆中对》国防指导思想呈现新的特点“安不忘危,治不忘乱”“民为邦本,本固邦安”“文武并兴,农战兼务”“备边御戎”作战指导思想有新的发展骑兵战术、水战、城战得到了巨大发展《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的策略取代割据荆、益的刘表、刘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准备阶段在夺取荆州和益州的同时,利用帝室之胄的声望,招揽人才,内修政理,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外交上妥善处理好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并与孙权建立抗击曹操的联盟——战略防御待天下有变,再分兵两路,命一上将率领荆州之军攻击宛城、洛阳,刘备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攻打秦川——战略反攻5.系统完善时期军事基本情况时期:公元10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经历辽、宋、西夏、金诸政权并立时期和元、明、清(前期)各朝代代表作:《武经总要》、《武备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战争:作战规模日益扩大,战争样式更加多样系统完善时期主要军事思想以兵权高度集中为统兵建军宗旨练兵、练将思想日益深化、系统战略思想更加丰富、系统火器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作战指导思想的发展不同阶段萌芽时期形成时期成熟时期继续发展时期系统完善时期历史时期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唐宋—清代表作军志军政孙子兵法诸葛亮兵法武经总要作战方式步战车战独立兵种配合作战集团作战模式多样规模扩大主要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与西方比较中国历史上频繁激烈、规模巨大、空间广阔、形式多样的战争实践中国所经历的独具特色的社会形态以农业为主,兼有游牧业的经济结构尚武重谋的传统,长于理性思维、抽象概括中国军事思想•以应用为主•直观把握•注重“国政”因素•流露着和平的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西方军事思想•以学理为主•理论推理•只作兵典研究•以侵略为主•彻底歼灭敌人•在战争中发生无益的屠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战争的指导者固执于错误的军事教条。——一战后的总结•美国几乎打赢了每一场战斗,然而却输掉了整个战争。——11年越战结束后的感悟(二)近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发展的总体特征:欧洲一些国家在文艺复兴运动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实行军事思想的变革,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体系得到确立。人类军事思想发生革命性变化,以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宣告诞生。1、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产生于欧洲,并经过三个世纪的时间。15—16世纪:萌芽时期17—18世纪:发展时期19世纪中叶:成熟阶段——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战争论》提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著名论断探讨了战争的目的,论证了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的关系阐述了民众战争的作用和使用原则指导战争必须考虑精神和物质的要素集中兵力是首要的战略原则——积极防御论证了
本文标题:军-事-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1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