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结构设计说明1、概况:本工程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由分析检测中心,实验研究楼,科研办公与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专家公寓与值班宿舍四大部分组成。2、设计依据:2.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本工程暂无工程勘察资料。建议进行详细堪察,便于施工图阶段使用。堪察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岩土工程堪察规范》(GB50021-2001)办理。对不同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作出详细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并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明确结论。对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及地基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2.2、主要规范及规定2.2.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2.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2.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2.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2.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2.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2.2.7国家其他现行有关规范、规定。2.3、其他设计概况2.3.1、设计主要条件子项工程结构型式结构体系主体地上层数主体地下层数主体高度分析检测中心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6层1层25m实验研究楼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1层局部3层1层12m科研办公与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4层1层18m专家公寓与值班宿舍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9层1层27m裙房层数设计使用年限建筑安全等级人防抗力等级建筑耐火等级50年二级一级基础设计等级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基本地震加速度待定丙类八度第二组0.20g建筑场地类别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基本雪压待定0.33kN/m²B类0.33kN/m²2.3.2、建筑楼面、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序号荷载类别活荷载标准值分项系数准永久值系数1不上人屋面0.71.40.02上人屋面1.51.40.43平台花园4.01.30.54停车库、车道(室内)4.01.30.65室外消防车道20.01.30.66试验室、阅览室、会议室2.01.40.47厨房4.01.40.78楼梯、公共走道,餐厅2.51.40.59卫生间2.01.40.510阳台2.51.40.511活动室、健身房4.01.40.513空调机房、电梯机房8.01.30.614发电机房、水泵房、变配电10.01.30.615其他设备用房3.51.40.6注:(1)、水箱间、设备等重荷载按实际荷载作用。(2)、室外车道考虑消防车,按汽车–—超20级即总重力300kN核算,动荷系数1.2。(3)、首层考虑施工荷载10kN/m²。(4)、地下室底板、顶板及侧壁考虑地下水作用,按裂缝宽度≤0.2mm设计。(5)、地下车库顶板室外部分考虑600㎜厚种植土;(6)、中试平台的吊车荷载待甲方确定.2.3.3、墙体荷载混凝土空心砌块(用于外墙):容重≤1300Kg/m³加气混凝土砌块(用于内墙):容重≤650Kg/m³灰砂砖(用于土体内的墙):容重≤1900Kg/m³3、结构选型与布置:3.1、结构选型结构体系实验研究楼一层试验室做成钢框架结构,其它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采用现浇方案。3.2、抗震缝、伸缩缝、沉降缝3.3.1、抗震缝与伸缩缝本项目考虑温度区段的超长因素,应设置伸缩缝。因建筑条件限制不能设缝的,可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处理:(1)、在温度影响较大的端部、顶部等部位,加大配筋率以解决温度膨胀的问题。(2)、每隔30m左右设后浇带,混凝土中掺加膨胀剂,以增强混凝土抗收缩的能力。(3)、地下室底板、顶板等防水且对抗裂有特殊要求的部位,采用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水泥用量及添加外加剂的措施进行处理。3.3.2、沉降缝本工程暂无地质报告,施工图设计应根据场地土质的均匀性,确定是否设置沉降缝。4、抗震设计4.1、抗震等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工程属于丙类建筑。主体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4.2、抗震措施4.2.1、楼板开大洞削弱后,采取以下构造措施予以加强:(1)加厚洞口附近楼板,提高楼板的配筋率;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或加配斜向钢筋;(2)洞口边缘设置边梁、暗梁;(3)在楼板洞口角部集中配置斜向钢筋。4.2.2、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上下连续贯通,尽量避免采用转换结构。4.2.3、采取以下措施减少非荷载作用影响:(1)减少水泥用量和水灰比、掺入合适的外加剂、改善水泥和骨料的质量、适当提高结构构件的构造配筋率、降低混凝土终凝温度、高湿度养护,减小混凝土收缩应变;(2)改善使用环境,避免主体结构构件外露,做好外墙、屋面的保温隔热,减小内部结构构件与周边结构构件的温差,减小结构温度内力;(3)避免基础产生较大不均匀差异沉降,减小由此引起的结构内力。5、地基基础待工程地质资料确定后,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性及当地的工程习惯做法,综合比较后确定。6、主要结构材料6.1、混凝土强度等级:(1)垫层:C15(2)地下室底板、外墙及基础:C30抗渗等级:S8(3)构造柱、过梁等:C20(4)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C25~C40(5)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25~C306.2、钢材强度等级(1)钢筋:板钢筋、梁主筋、柱主筋:采用HRB400钢;梁柱箍筋:直径≤8㎜时为HPB235钢,直径为≥10mm时为HRB335钢;(2)型钢、钢板、钢管:A3F(3)焊条:E43(HPB235级钢筋、A3F焊接)E50(HRB335、HRB400级钢筋焊接)6.3、砌体(建议使用,由甲方确定)混凝土空心砌块(用于外墙):容重≤1300Kg/m³加气混凝土砌块(用于内墙):容重≤650Kg/m³灰砂砖(用于土体内的墙):容重≤1900Kg/m³给排水设计说明3.4.1设计依据及范围: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建筑专业与建设方提供的设计条件图纸、资料与要求。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2003版)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设计范围:建筑红线范围内的室内和室外给排水工程设计;建筑红线范围内的室内和室外消防给水工程设计。3.4.2生活及生产给水系统3.4.2.1水源及用水量:本工程水源为市政自来水。分别从位于基地北侧公园北路及基地南侧东中环路市政环状管网上接入,基地内室外供水管网呈环状布置。用水量情况见下表:用水名称建筑面积(人数)用水定额最高日用水量(m3/d)备注生活用水办公及试验400人40L/升.人.班16冲厕用中水餐饮800人次20L/顾客.次16冲厕用中水专家公寓16人200L/人.日3.2冲厕用中水倒班宿舍100人120L/人.日12.0冲厕用中水水景观补水500m3/3%15中水及雨水道路及绿化34150m22L/升.m2.日68.3合计130.5其中自来水用水量44m3实验用水合计51.4其中回用水37m3未预见水量19.4总用水量201.33.4.2.2给水系统:本基地仅倒班宿舍及专家公寓楼为九层小高层,其余均为一~六层建筑,给水分区可分为二区供水,低区供水可采用市政管网压力供水,高区采用变频加压供水,根据市政供水水压确定分区范围。3.4.3热水系统倒班宿舍及专家公寓、餐厅设置热水供水系统,热水水源采用空气热泵。3.4.4中水供水系统及生产废水处理及回用3.4.4.1中水水源:基地内设污水处处理系统及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处理后的水质达杂用水标准后作为中水水源。3.4.4.2中水供水系统:基地内设中水供水管网,供各用水点冲厕及水景观补水、道路冲洒、绿化等用水。在基地内最高建筑屋顶设中水水箱,处理后的中水经中水加压泵加压至中水箱供基地内中水用水点使用。3.4.4.3试验废水的处理及回用见环保节能篇3.4.5排水系统基地内室内排水按屋面雨水、生活污水、设备冷却水试验废水分质分流制式,分别集中处理及利用。3.4.5.1污水最大排水量约6m3/小时,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排入基地西南地下设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清洁水作为中水水源,污水管网同时接往基地西侧东中环路市政污水管网,作为基地内污水的应急排放口。3.4.5.2雨水设计采用昆明地区雨水暴雨强度公式,地面雨水重现期按3年设计,基地内场地雨水最大流量约900升/秒。在基地内室外布置雨水管网,分别接往基地东西两侧公园北路及69号路市政雨水管。建筑雨水采用内排水系统,重现期为5年确定,雨水暴雨强度按376L/s.公顷。屋面雨水排水管道系统采用虹吸雨水系统,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按50年的重现期雨水量确定。屋面雨水收集并经格栅,调节沉淀及过滤后作为基地内的中水水源。4.4.6消防给水设计基地内有办公、展览、试验、小高层公寓、实验研究楼等建筑,室外消防按最不利采用,室内消防系统分别按对应标准采用,共用管网及加压系统按最不利采用。4.4.5.1消防用水量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30L/s,火灾延续时间2h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20L/s,火灾延续时间2h;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用水量为27.8L/s,火灾延续时间1h。4.4.5.2、消防水池、泵房、高位水箱室内消防水池有效容量为180m3,在基地地下室设置中央消防供水泵房、专用消防水池,水源采用中水。室内消防水池有效容量为180m3。室外给水呈环状布置,与生活供水管网共用,并沿基地道路布置室外消火栓。室外消防水储水利用景观水池,景观水池有效容积为500m3,水源采中水水源。在基地最高建筑的屋顶设专用消防水箱,并在水压与水量方面满足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要求。水箱水源由中水加压泵提供。4.4.5.3消防给水系统室外消防给水系统从市政环状管网(市政供水水压0.15MPa)上双向接入两条给水管沿小区道路和建筑物外墙呈环状布置。管网上设置地上式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100米,室外消防用水直接由市政水供给。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设置室内消火栓泵和屋顶水箱的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水源取自地下消防水池。系统配置室内消火栓泵2台,一用一备。基地内办公、展览、试验、小高层公寓、实验研究楼、地下车库及库房设备房等均设置室内消火栓,消火栓内设置水龙带盘卷、起动按钮等。4.4.5.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地下车库等设置自动喷水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系统,喷淋泵设在地下水泵房内,水池与水箱与消火栓系统共用。系统配置自动喷水泵2台,1用1备。电气设计说明一概况1、本设计包括:10KV高压配电、380V/220V低压配电、动力、照明、防雷接地、电话、数据通信、安全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系统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本建筑物群分为四大部分:a.科研办公,学术交流;b.中心专家公寓、倒班宿舍、展览区;c.分析冶金实验大楼;d实验研究楼。电梯、实验设备、档案室、信息中心、火灾应急疏散照明等消防设备用电负荷为二级,其它用电设备为三级负荷。10KV高压配电电源采用2路进线,由市政环网引入。(若市政只能提供1路高压线路,则需采用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3、变电所分为两处设置,一个设于生活办公区一层,另一个设于实验研究楼的地下一层。二用电负荷生活办公区总负荷约为1436kW,设2台800KVA变压器。实验研究楼总负荷约为2822kW,设2台1250KVA变压器(暂定)。科研办公区:60W/m2生活区:40W/m2实验研究楼区:150W/m2(暂定)实验区:120W/m2三供配电系统高压进线采用真空断路器柜,低压选用GCK型抽屉柜。四、照明系统电气照明线路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暗敷,并装套PVC管或钢管保护,设置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导向标志灯。五防雷接地按二类建筑物考虑防雷接地。六电话、电视及数据通信1、办公、工作站、商务中心的电话及数据通信插口按2个/10m2布设;宿舍、专家公寓电话及数据通信插口按1个/套布设;会议室、实验室
本文标题:结构水电专业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28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