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论文1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策略
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策略灵宝市教育体育局董站仕【摘要】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现代产业结构,建立县域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呼唤着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本文从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征求意见稿)的精神为指导,阐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性,阐释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分析了县域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个集团,四个中心”的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是对县域职业教育改革和升级、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有益探索。【关键词】县域职业教育体系策略一、构建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义(一)构建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征求意见稿)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更好地服务小康社会建设和中原崛起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1]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站位县域职业教育实际现状开展研究,优化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组建县域现代职业教育集团,能更好地发挥各行各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二)构建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河南省职教教研室书记郭国侠在2013年“中原学子圆梦中原”研讨会上指出:“加强对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升学指导。初中毕业生不应直接进入社会,这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的共识。我省不仅要鼓励农村初中毕业生上普通高中升普通高校,更要引导农村初中毕业生上职业学校。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社会,只有基本的文化知识,很难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的社会,人生可持续发展会受到很大制约,对个人是人生的遗憾,对国家是一大笔人力、智力资源浪费。”[2]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构建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创新初中阶段教育,引导毕业生合理分流,实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布局。(三)构建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3]我市地处山区,农村人口比例较重,要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人力资源强市战略,关键在农民,潜力在农村。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站位职业学校、乡镇成人学校资源优势,成立终身学习中心,可为农村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在场地建设、办学方向、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常态运行机制等方面奠定基础,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四)构建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站位县域经济发展实际,面向企业职工、农村新生劳动力,建设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可大大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及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也可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民知识化、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满足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五)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县级拥有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立足职业学校实际,坚持以服务为宗旨,转变办学理念、改革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农村”的校企合作、校农合作,了解民情、民意、民需,知道工人、农民“需什么、缺什么”,明确自己应该“教什么、补什么”,就一定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进一步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办学活力。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指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系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主要载体,具有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特点。适应需求,就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实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布局;有机衔接,就是统筹协调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课程衔接体系为重点,促进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领域相衔接,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多元立交,就是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4]三、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提出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结合县域经济、职业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而定。县域职业教育处在职业教育的最低端,职业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学生生源相对充足。但县域职业教育受区域经济和部门利益的影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职教资源分散,教育、人社、农业、扶贫等部门都拥有职业教育资源,同时也需要职业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但缺乏计划性和持续性,造成人力和财力浪费,效率不高。这需要政府统筹;二是各乡镇成人学校资源没能充分发挥,实用人才培训有名无实,培训效果不明显;三是县域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缺乏,专业设置重复,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资源浪费严重;四是高中阶段教育,重视高中轻视职业学校观念在不少家长心目中长期存在,导致职业学校生源素质很差。灵宝市是一个拥有73万人口的山区农业县市,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探索、研究和实践,初步建立了以灵宝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龙头,灵宝华苑职业高级中学、灵宝技工学校为两冀,城镇培训机构和乡镇职成学校为补充的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实用人才培训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全市共有各类职业学校18所,其中国家中职改革示范学校1所,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1所,全国百强民办职业学校1所,乡镇职成学校15所,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培训机构6家。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同样存在职教资源分散,资源整合势在必行,人才培养模式急需改革,县域职业教育体系需要重新构建。为此,我们提出“一个集团,四个中心”的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四、构建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策略(一)构建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思路构建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首先调研县域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结合本地实际,成立课题组进行研究,对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具体思路如下:(二)构建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方法和主要内容构建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在整合资源上下功夫,在细化功能上做文章,在多元立交上求突破。1、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建立县域现代职教集团。主要内容是协调政府各部门,成立县域职业教育领导办公室,整合人社、教育、农业、扶贫、民政、科技、工信等部门的资源,建立县域现代职教集团,并开展县域现代职教集团运行机制的研究。2、细化功能推进“四个中心”建设。整合县域职成学校资源,细化功能建立职教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实用人才培训中心、终身教育中心的研究。建立职教中心,面对初、高中应往届毕业生,开展初中毕业生职业指导,引导毕业生合理分流。采取长短结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方式,开展学历教育和初、中级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在“校企合作、校农合作”办学模式上开展研究,为高等院校和企业培养合格毕业生;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面对初、高中应往届毕业生、下岗职工、乡镇再就业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研究,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证;建立实用人才培训中心面对农村新生劳动力,在农村创业的农民,开展实用人才培训的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建立终身教育中心面对社区全体居民,农村全体村民,开展阳光工程培训、雨露计划、残疾人技能培训、学历提高教育、体育文化培训等终身教育的相关工作。3、多元立交,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为推动实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农村职业教育应不断丰富其内涵,实现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和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5]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优势,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开发终身学习项目,在场地建设、办学方向、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常态运行机制等方面开展研究。4、多元投资,发挥民办职业教育作用。农村职业教育应实施教育内容多样化、教学对象分类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新的发展策略。[6]积极吸引、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职业教育,引导现有民办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县域现代化职教体系的构建策略,站位县域职业教育资源实际,在县域形成“一个集团四个中心”的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能够统筹协调教育、农业、劳动保障、科技等部门资源发展职业教育,能够充分调动政府、职业学校、企业、社会多方的积极性,使职业培训走向专业化,提高培训实效;使职业学校了解企业、社会“干什么、需什么、缺什么”,明确自己“教什么、补什么”,使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办学方式更加灵活,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使全体公民“学有场所,学有所教,学有所得”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打下坚实基础,为县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借鉴。参考文献:[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征求意见稿)[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3]《现代职教体系让更多农村学子圆梦》(河南日报、2013.5.16)[4]、教育部十二五名词解释二〇一四年五月十六日
本文标题:论文1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42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