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论文关于对后荣迷现象的思考
1摘要后荣迷是指在张国荣去世(2003年4月1日)后成为其粉丝们的简称,后荣迷现象是由后荣迷引起和推动出的一系列追星文化,后荣迷现象的持续升温,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后荣迷特点、产生原因、社会形影响和评价等方面、对后荣迷现象做较为系统的解读。关键词:后荣迷;现象;原因;影响2AbstratAfterLeslieCheungfansisacontractedformtothepeoplewhobecamethefansofLeslieCheungafterthedeathofhimonApril1,2003.TheafterLeslieCheungfansphenomenonisaseriesoffanculture,whichcasedandpushedbytheafterfans.AnditisverynecessarytopayattentiontotheafterLeslieCheungfansphenomenon’ssustainedwarming.ThispaperattemptstotheaspectsofafterLeslieCheungfanscharacteristics,producingreasons,socialinfluenceandpeople’sevaluation.AndfinallygivenusamoresystematicalinterpretationtotheafterLeslieCheungphenomenon.Keywords:AfterLeslieCheung;phenomenon;reasons;influence3目录中文摘要及关键字.............................................Ⅰ英文摘要及关键字.............................................Ⅱ目录.........................................................Ⅲ引言.........................................................1一、后荣迷的特点.............................................1(一)后荣迷的年龄特征....................................1(二)后荣迷的性别特征....................................1(三)后荣迷的区域分布...................................2(四)后荣迷的社会地位....................................2(五)后荣迷的活动形式....................................2二、后荣迷现象产生的原因.....................................3(一)外部原因............................................4(二)内部原因............................................7三、后荣迷现象所带来的社会影响..............................9(一)引导媒体商业的方向.................................9(二)监督媒体的主要的主要人群...........................10(三)带动香港旅游业的发展................................10(四)加深对香港电影的再认...............................10(五)社会对边缘文化的研究...............................11四、社会对后荣迷现象的评价...................................12五、后荣迷现象发展趋势的预测................................13结语.........................................................13参考文献.....................................................14后记.........................................................154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追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当一代巨星离世,再无作品示人,时间本可以冲淡思念,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张国荣离世的十一年里,成为他的粉丝。从表面来看,“追星”是自发产生的文化现象,是由追星者自我选择的一种纯个人的行动方式。但是面对这狂潮般涌来的事物,如果仅仅以“偶然性”、“自发性”作为其解释太过牵强。在形成潮流的任何一种东西背后,它所蕴含的内容都不会太少。本文即从后荣迷产生原因、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对后荣迷追星现象做较为系统的解读。一、后荣迷的特点荣迷是已故巨星张国荣的粉丝简称。“后荣迷”是“荣迷”的衍生词,指在张国荣去世(2003年4月1日)后,成为其粉丝的统称。后荣迷是以时间划分出的粉丝团体,特指荣迷,其他艺人(包括已过世)都无此说法。“后荣迷”的使用范围不仅限于荣迷圈内,而是延伸到整个网络、杂志、报纸、访谈节目中。在张国荣生前,后荣迷并未对张国荣产生偶像情结。在张国荣去世后,去世多年后,接触到张国荣的某些信息,进一步了解后加入到了荣迷的队伍中来,掀起了风风火火的后荣迷现象。(一)后荣迷的年龄特征在荣迷中,70后,60后控制着其中80%以上的数额,极少出现在后荣迷团体中。后荣迷中以80后、90后居多,而00后也持续增长的趋势加入到这个团体中来。(二)后荣迷的性别特征5后荣迷性别比例未做过正规统计,可以肯定是女性多于男性性数量。但终究多多少,相对于现在“清一色性别”追星团比较协调,这在“张国荣百度贴吧—--爆照贴”及每次参与纪念活动中出现的男性粉丝数量都可作为佐证。(三)后荣迷的区域分布后荣迷的分布并没有出现区域“抱团”现象,分布广,除香港本土外,上海、北京、四川、重庆等地人数较突出,以张国荣为主题的餐饮会所也在以上几个城市出现,而新疆、甘肃、青海等地从每年发布的年纪念活动信息来看,其规模、专业程度一并可观。2011年腾讯网上发布了一篇“一位德国后荣迷自白”的帖子,不敢以点带面,但它的确反映出后荣迷的存在超出了国界。而日本、韩国至今都保持着张国荣的影响力,每年纪念日都有大量外国歌迷专程赴港悼念,也不能否认这其中没有后荣迷的存在。(四)后荣迷的社会地位《张国荣:紫色的蝴蝶》是由知名文化评论人洛枫在2008年所著的书。书中公布了网上调查的一组数据显示出荣迷中以21到35岁居多,占到总数的56.71%,学历在大学及以上程度占到74.5%。尤其在中国内地,高学历者几乎占全数。数据结果也符合一直以来坊间对荣迷“高学历+多金”的定位。后荣迷中80后、90后是主力军,93年后多为学生,后荣迷一部分已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大部分仍在校读书。08年的调查数据已涵盖了部分后荣迷的资料,所以将这个数据稀化为“后荣迷”推及到今天仍具有代表性。(五)后荣迷的活动形式虽然偶像已过世,但后荣迷仍积极做好粉丝的角色。他们与其它的粉丝团体的活动形式总有差别。通常的粉丝活动忙着打榜,参与偶像新作品宣传,可以探班,接机,参加演唱会、歌友会,随时关注偶像微博等信息动态,消化更新新闻等。而这样的活动对荣迷而言几乎没有。后荣迷圈中有一个词“荣迷初期症”,我贸然但仔细的下个定义:指自然人在没有预定的情况下,因外界或内心的某种刺激,而开始接触了张国荣的作品及人格魅力,成为其粉丝后而产生的6一种不受时间、场合安排的发自内心涵盖爱慕,痛惜的感情及由此伴生的行为。它的显著特点是流泪。是后荣迷在持有粉丝身份时,出现的一段时间内明显的悲伤情绪。这种症状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有人两三天,一两周,也有人三四个月,一年半载不等。这是初始阶段后荣迷典型的情绪活动方式。荣迷初期综合征并不能定性为消极反应,且这种情绪并未影响后荣迷整体蓬勃向上,积极乐观的气质。后荣迷的活跃程度在粉丝团体是出类拔萃的。他们积极搜集任何有关提到张国荣的文章、电视访谈,整理好作为分享资源:不断重温张国荣的歌曲,电影,电视作品,回味保留的图文资料;自制视频,自编故事,自做剧照画、人偶、印章等并在各大交流平台发布与更新;举办了张国荣影展……每年4月1日、9月12日,日本,香港,台湾包括内地各省荣迷都举行可观的纪念会动,这些都是在其他过世明星身上没有出现的。2013年4月1日,全球各地荣迷折纸鹤,以1956912个数量成功申请吉尼斯纪录。同年庆生前期,有后荣迷在香港订制生日巴士(车身张贴张国荣海报,内置音响播放张国荣歌曲)于9月12日当天,环城绕行。而早在05年,有报道出有后荣迷专程于4月1日前前往香港悼念张国荣,人数已达三分之一。张国荣粉丝有一个共同的口号“继续张国荣”。他们帮助身边的人修正对张国荣的错误认知,去还原一个更真实的张国荣。把张国荣作为自己人生的导师,热情真诚的对待他人,欣赏自己,爱惜自己。重要的是将张国荣的爱心延续下去。张国荣生前热衷慈善事业,曾在97年演唱会期间捐出一百万元,并义卖心意卡等,这些都深深影响荣迷包括后荣迷这个团队。在08年年初,面临特大冰雪灾害,荣迷以各种分散形式向灾区捐款数目不等:“512”地震,荣迷统一向灾区捐献物资;13年是电影《霸王别姬》上映20周年的纪念日,荣迷掀起爱心纪念,向山区儿童捐赠白米的活动。后荣迷的活动形式已不只是追星的自我娱乐和情感的自我寄托,而是将偶像品质内化为精神力量,在团队中参与社会活动。二、后荣迷现象产生的原因7科技和人文环境的变化,使新一代对社会的了解表现出更早的成熟。新潮的服饰,新潮的观念,追星现象在90后掀起了高潮,他们很容易热衷于某一事物,也很容易对此失去热情,这不失为许多明星一夜爆红后却有籍籍无名的一个原因。这种快餐式追捧,粉丝的流动性很强。而在这个“流光容易把人抛”的时代,为什么会有那么一大群年轻时尚、个性张扬的80、90、00后对一位已去世多年的明星念念不忘?(一)外部原因1、媒介的发展1994年,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自此,互联网便迅速的渗透到各个领域,它带给人类的便捷之处不需多讲。它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媒介。以前只能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广播、杂志偶遇七零八碎的信息,信息渠道狭窄,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许多娱乐记者为博取新闻销量,报道失实。不少后荣迷回忆起对张国荣的第一印象,都与后来有很大反差。现今通过网络可以将信息及时整合和更新。及时修正“道听途说”的刻板印象。后荣迷多是在无意中接触到张国荣的一首歌、一部电影、一段视频,继而通过互联网深入了解张国荣各方面信息后,被打动、被吸引……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视频的出现弥补文字不足,拉近受众与对象之间的距离。视频所传播的主题更能触动人心,同时,qq、微信、默默以及天涯、百度、新浪等公共论坛的开放,主流媒体不再独占信息来源,人们不仅发表看法,分享信息,而且可以做“主编”,按照自我意愿决定写什么内容,用何种形式发布。例如:每年4月1日张国荣忌日,除去客户的官方报道外,在土豆、优酷、百度等视频网站上传了数条悼念的视频短片,张国荣也成为各大论坛的热点话题。而除过9.12和4.1特殊的日子外,仍然可以在各个论坛中接触到张国荣的零散信息。例如:在论坛电影、明星、香港、公益…帖子里,有人谈王家卫,就得说《阿飞正传》。讲到《阿飞正传》,就不得不说张国荣;谈到歌词,提到林夕,就要列几个《追》、《左右手》、《玻璃之情》等代表作。也有荣迷自立门户,开贴研究张国8荣电影、歌词、衣着、演唱会等,在公共平台,这种不稳定人群扎堆式的交流和沟通,很容易促成社会感染的效应。后荣迷的主体都是易感人群,切入点得当,就会引导他们作深入了解的
本文标题:论文关于对后荣迷现象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4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