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统计指标和统称为变量。10、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一、填空题1、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环节,它的基本要求有、、。2、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度、专门调查和。3、统计调查按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和。4、统计调查中搜集资料的方式有、和。5、统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6、统计调查的调查时间是指搜集的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指统计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7、调查表是用来表现调查项目的,按其形式不同一般有单一表、一览表和两种。8、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和。9、建立和健全和是保证统计报表质量的基础。10、统计中专门调查包括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11、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以标志值为标准选取的。在总体中标志值占绝对比重的少数单位典型单位:在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单位12、调查单位是统计调查内容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提供统计资料的单位。一、填空题1、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是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2、统计整理包括资料审核、统计分组、统计汇总、编制统计表、、和四方面内容。3、在分布数列中,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率称为,又称为比重或百分比。4、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额称为;在组距数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的差额称为。5、统计汇总技术主要有和两种形式。6、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资料、、和四部分构成;从内容上看,由、主词、宾词和两部分构成。7、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程度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和。8、统计表的宾词排列形式有平行排列、复合排列和两种。9、统计分组的基本原则是穷举和互斥;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和组合形式不同,统计分组有、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和两种。10、统计分组同时具有两个含义:一是将总体划分为性质的若干组;二是将性质的单位合并在一起。11、数量标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额称为。在组距数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的差额称为组限。12、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来代表各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它是假定各组内变量值是均匀分布的。一、填空题1、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实物单位、价值单位、劳动单位、和三种。2、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具体有无名数、复名数和两种表现形式,除强度相对指标相对指标可用复名数表示外,其他都用无名数表示。3、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之比是相对指标;男性人口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相对指标;人口总数与土地面积之比是相对指标;两个国家人口数之比是相对指标;两个时期人口数之比是相对指标。4、加权算术平均数中以各组次数为权数,加权调和平均数中以各组标志总量为权数。5、众数是被研究总体中的标志值。6、平均指标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变异指标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散趋势。7、标志变异指标是衡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的尺度,同时可用来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和。8、测定标志变异程度的指标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和等,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标准差。9、总量指标按其说明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时点指标和。10、在标志值一定的条件下,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只受各组次数的影响;在总次数一定的条件下,分配在变量值较大的组的次数越多,平均数的值偏大。11、算术平均数是总体标志总量除以总体单位总量所得的商,简单算术平均数是根据未分组资料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是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的。12、统计指标中总量指标是基本形式,它是计算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基础。一、填空题1、时间数列是将总体某一个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2、时间数列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指标值所属的时间;另一个是各时间上的指标值。3、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它有几何法、方程法和两种计算方法。4、测定长期趋势的常用方法有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分段平均法、最小平方法法、法、法和法。5、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可以分为、水平、速度和两大类。6、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有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等。7、动态数列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8、由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用首尾折半算术平均法法,由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用以间隔长短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法法。12、在移动平均法方法下,移动平均的项数越长,数列所表现的长期趋势越明显。13、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可分解为、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和。14、时间数列中的大体相等时,可配合直线方程;大体相等时,可配合抛物线方程。15、半数平均法的数学根据是;最小平方法的数学依据是趋势值与实际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1、统计指数按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总指数和。2、总指数按计算方法不同,可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和。3、综合指数按其所反映现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和。4、编制综合指数时有两个要点:一是选择同度量因素、把同度量因素固定下来;二是。5、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数的计算中,既起过渡、权数作用,又起作用。6、一般地讲,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通常是以期的指标做为同度量因素;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通常是以期的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7、平均数指数是从个体指数出发编制的总指数,通常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来使用,按其计算形式不同可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8、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以综合指数的基期总量作权数,通常用来编制数量指标总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是以综合指数的报告期总量作权数,通常用来编制质量指标总指数。9、在目前条件下,我国编制零售物价指数的方法是,公式为。10、产品产量增长15%,单位产品成本上升5%,则生产费用增长。11、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商品15%,则物价上涨了。12、在指数体系中,总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乘积,总量指标的绝对增长额等于各因素指数所引起的绝对增长额的。13、因素分析法的特点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来测定某一因素的变动。知识点七: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填空题1、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函数关系、相关关系和两种类型。2、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程度不同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完全不相关、和。3、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方向不同分为正相关、负相关和。4、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的形式不同分为线形相关、非线形相关和。5、判断现象之间相关关系表现形式的方法是散点图;测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方法是、计算相关系数。。7、进行、回归、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在这一点上与相关分析不同。8、客观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但关系值不固定的、的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为相关关系;与相关关系对应的是函数关系,反映现象之间存在的严格的依存关系。9、用直线方程来表明两个变量间的变动关系,并进行估计和推算的分析方法称为、简单线形回归分析。10判断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形式的方法是散点图,测定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是相关系数,确定现象之间相关变量之间的一般关系式的方法是回归分析。知识点八:抽样推断一、填空题1、根据抽取样本的方法不同,有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和两种具体抽样方法。2、统计误差一般分为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两大类,而代表性误差又包括系统性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其中,随机误差是抽样调查所固有但又可控制和计算的。3、在抽样推断中,若其他条件不变,当极限误差缩小一半,则抽样单位数必须;若极限误差增加2倍,则抽样单位数。4、以样本指标去估计总体指标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和两种方法。5、点估计就是用样本指标去直接估计总体指标,它没有考虑抽样误差;而区间估计就是根据样本指标和抽样误差去推断总体指标的可能范围,并能够说明估计的可靠性、,所以,区间估计是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的主要方法。6、随机原则又称机会均等原则,是指在抽取样本单位时,每个单位都有可能被抽中。7、抽样推断中产生的抽样误差不但可以计算、控制,而且还能加以。8、抽样平均误差是所有可能的样本的样本指标与全及指标的平均离差。9、重复简单随机抽样总共可以构成个可能的样本个数,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总共可以构成个可能的样本个数。10、区间估计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样本指标、允许误差范围、置信度、和。11、由于全及总体是唯一的,故根据全及总体计算的参数也是唯一的,常用的有总体均值、方差、成数、、15、影响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有抽样方法、抽样组织形式、被研究标志变异程度、置信度16、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样本容量、被研究标志变异程度、抽样方法、抽样组织形式
本文标题: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47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