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修订版)
-1-目录一、总则……………………………………………………………2二、目的……………………………………………………………2三、设备缺陷管理原则……………………………………………2四、设备缺陷定义…………………………………………………2五、根据设备缺陷的性质,对缺陷进行分类…………………3六、关于缺陷消除时间的规定……………………………………4七、设备缺陷分工…………………………………………………4八、设备缺陷处理流程……………………………………………5九、设备缺陷处理原则……………………………………………5十、设备缺陷管理办法……………………………………………7十一、设备缺陷考核办法…………………………………………9-2-一、总则设备缺陷是危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准确地发现缺陷并消除缺陷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为使设备缺陷从发现到消除的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而制订本制度。二、目的规范设备缺陷管理,建立设备缺陷定义、分类、发现、消除、验收、统计和考核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降低缺陷发生率,提高消缺质量和消缺率,使消缺率达百分之百,全面提高设备健康状况,提高设备综合利用率。确保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最终为实现零缺陷目标而努力。三、设备缺陷管理原则1.当发现设备缺陷时应及时消除。不能及时消除且威胁安全的重大缺陷,相关部门应制定监视措施,做好事故预想,以防止扩大。2.明显危及设备及人身安全的缺陷,应按事故处理规定处理。并尽早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3.处理缺陷,必须遵照原国家电力公司《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要求进行。4.处理缺陷必须有监护人,检修后要经有关部门组织验收。5.运行部对设备做巡视检查和缺陷处理应结合岗位责任制进行,检修部、校验部、安装一、二队、计量科、电机部等相关消缺部门(以下简称“检修部门”)生技部应设专(兼)职负责设备缺陷的日常管理工作。四、设备缺陷定义指生产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影响安全、经济运行和环保要求的异常情况。如:泄露、温度异常升高、振动、卡涩、松动、断裂、变形、摩擦、缺油、计算机系统程序异常、偏离运行参数等情况。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称有缺陷设备。1.设备零部件损坏、老化、缺少,技术性能不良,以致不能在额定参数下运行或安全构成威胁者;2.由于外界原因,构成威胁设备安全运行的现象;-3-3.按设备定级不能评为一类设备者;五、根据设备缺陷的性质,对缺陷进行分类1.一类缺陷:是指可以在24小时以内消除的缺陷。具有备用系统的运行设备所发生的缺陷,若运行方式许可,申请经批准后在规定时间内可以消除的缺陷也应填写一类缺陷。若申请未批准则由生技部按规定转为二类缺陷,并向上级汇报缺陷情况。2.二类缺陷:是指需要配合停电(停母线或线路)、停系统或小修等才能消除的缺陷。这些缺陷需将申请报生技部、系统调度部门批准停止设备运行或纳入检修计划安排解决的。3.三类缺陷:是指重大的、具有历史性的、技术复杂解决不了的而不能及时处理的缺陷。这些缺陷应由设备管辖单位及主管部门组织研究制定技术措施后协调解决,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列入大修或更改工程计划安排解决。4.文明生产缺陷:不满足下列情况之一者,称有文明生产缺陷:A、各部门的卫生分担区(包括仓库、办公室值班室楼梯走廊等)应符合防火要求,达到窗明几净,各种工器具、备品备件、台帐等定置管理,摆放整齐。地面无痰迹、杂物,墙壁粉刷干净,无灰网。B、设备双重名称标志清晰、齐全,且与现场实际相符。C、安全防护措施符合要求,电源、仪表、保护控制盘等柜盘内外干净整洁,沟道、孔洞、盖板完好,遮栏、栏杆齐全,消防设施完整无缺。电缆沟内无杂物、积水。D、生产现场照明充足,照明线路、灯具安全可靠,无积灰,布置规范。E、检修和设备消缺现场做到无油迹、无积水、无积灰,拆下的零部件排放整齐,检修机具摆放整齐,材料备品堆放整齐。F、生产厂房外观整洁,墙面、门窗完好无损,排水设施完好,没有屋面漏水、地沟堵水的现象。-4-六、关于缺陷消除时间的规定1.凡属本单位调度管辖的设备发生缺陷,应在一天内消除或列入次日检修计划内解决。2.技术性复杂或器材供应有困难的三类缺陷,应列入最近检修计划内解决。3.遇有临时发生的严重威胁生产安全和经济的缺陷,应申请临时检修或调峰消缺处理。七、设备缺陷分工部门缺陷范围备注检修部电气一次设备,直流系统、照明、电缆头、空调维修、对讲系统、行车、电话、监控、ups系统、消防电气控制系统校验部电气二次设备、微机保护、网络、后台监控系统安装一队房屋修缮、门窗、接地避雷、消防管道系统及所辖工地事务安装二队水管、给排水、暖通及所辖工地事务运行部东方变、华盛变之外的变电站损坏设备报料电机部高低压电动机、电焊机、变压器渗油计量部系统电能计量-5-八、设备缺陷处理流程是否否九、设备缺陷处理原则1.设备所属单位即为设备缺陷的责任单位。运行、检修按设备缺陷的相关责任,共同对设备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负责。2.运行人员必须按运行管理制度的要求巡回检查设备,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检查情况,并结合报表分析,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填写设备缺陷通知单,并通知检修人员尽快处理,对于可能造成设备停电、损坏的缺陷,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其安全运行;重大设备缺陷,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3.运行人员应根据工作票管理要求,积极为消除缺陷创造条件;跟踪消缺情况,监督设备消缺的及时性。4.运行部、生技部应对频发性、重复发生和重大缺陷组织技术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修订检修计划,重点监控,对长期不能消除或技术性强的缺陷列入问题库,并做好相关记录;召开专业技术分析会进行技术攻关检修部门领取缺陷单通知运行部发现缺陷填写缺陷通知单处理缺陷由生技部确认后转为二类缺陷或三类缺陷验收不合格缺陷消除二类缺陷纳入计划进行检修、消缺三类缺陷列入大修或更改工程计划安排解决消缺后,进行三级验收运行与检修部门验收工作票结束填写检修交代投入运行继续检修验收合格考核-6-和督办,实行结案制管理。5.生技部应掌握设备的缺陷处理情况,对影响缺陷及时消除的责任单位进行考核;做好设备带缺陷运行的技术措施和重大设备缺陷处理技术方案。对于较大缺陷要进行异常分析,负责协调检修部门相关专业和部门,完成消缺工作。生技部在缺陷消除后的验收时,应对文明生产不合格的不予验收通过,要求检修人员进行整改后再进行验收。6.其他人员发现的缺陷应及时通知运行班长,经运行班长确认后填写缺陷通知单。7.检修部门负责设备的消缺工作,根据运行人员或点检员下达的缺陷通知单,及时进行排程处理,严格按照缺陷单和任务单要求安排工作,保证消缺的及时性和质量。按规定做好消缺工作的相关验收工作。8.检修部门在消缺过程中应积极协调各专业、配合工作,执行工序优先原则;参与消缺的技术方案制定。建立缺陷管理台账,总结消缺经验,并报生技部。9.生技部、检修部每月对设备缺陷进行分析,查找缺陷发生的规律和暴露出的问题,提前安排设备检修,控制设备缺陷的发生。10.严格执行缺陷汇报制:运行人员发现缺陷后应第一时间回报班长,班长现场确认后回报部门负责人。并安排人员填写缺陷通知单,及缺陷统计记录。发生特大缺陷,应同时汇报相关领导。11.对于不能及时消除,且对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造成隐患的缺陷,运行班长要及时汇报运行部门负责人,并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缺陷扩大化,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同时提醒运行人员加强监视。12.月底安检要对每月的消缺率进行统计分析,消缺率低于98%的专业,并对相应部门负责人进行考核。13.生技部应及时修订《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执行;对频发性和重大缺陷组织技术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缺陷重复发生的防范措施;掌握设备的缺陷处理情况,安排有关部门及时进行设备缺陷的消除,对未及时消除的责任部门进行考核;负责编制、审核重大设备缺陷消除计划及设备小修、临修等的消缺计划;制定和审核主要设备带缺陷运行的技术措施和重大设备缺陷处理技术方案;对缺陷发现的及时性、全面性,质量等进行监督和考核。14.计划合同部负责备品备件的采购,不应因备品备件采购拖延影响设备消缺。-7-十、设备缺陷管理办法1.各检修部门及运行部都应设专用的设备缺陷记录台账。运行部设备缺陷管理由各变电站运行班长负责管理。运行人员发现缺陷汇报班长,班长亲自核对后由主值记入缺陷记录薄中。二、三类缺陷还要及时向各级汇报。2.检修部门应将运行、试验和检修中发现的缺陷,由部门技术员登入缺陷记录薄内。3.缺陷记录填写应准确清楚,发现人应签名,一本缺陷记录记满后,应将未处理的缺陷转入新的记录本内。4.检修部门在每天上班前查阅缺陷记录薄,了解有无新的缺陷,存在的缺陷及缺陷处理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执行。(一)、缺陷单填写要求1、运行人员必须按运行管理制度的要求巡回检查设备,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检查情况,并结合报表分析,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填写缺陷单,并通知检修人员尽快处理,同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其安全运行;重大设备缺陷,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填写缺陷时,要写清设备地点、名称、内容及发现缺陷时间、通知检修人员时间、检修人员到达现场时间,填写缺陷时,缺陷名称一栏要写清设备地点、名称及内容;若无法判定缺陷的所属专业时,可同时通知相关专业人员会诊,待缺陷的所属专业落实后填写缺陷通知单;不得出现推诿扯皮现象。设备所属不清应由生技部重新界定。对于可能造成设备停电、损坏的缺陷,运行人员应及时通知设备相关专业安排处理。2、班长在值班时间内,应经常监督运行人员对其专责设备进行详细检查。3、根据检查和运行主值汇报,视缺陷的严重性采取措施,防止扩大,必要时应立即向运行主任及公司汇报。4、检查各运行班对本单位或集团公司规定的监视措施执行情况。5、在运行主任的权限内,创造一切可能条件,督促检修、校验等消缺部门及时消除设备缺陷。6、运行主任对当天未能消除的设备缺陷及时向有关上级汇报。-8-(二)、设备缺陷消除要求1.检修部门的班组应及时派人到现场拿缺陷通知单,按消缺要求消除设备缺陷(/完成任务)和注消缺陷通知单,并建立班组设备缺陷台帐,详细记录设备缺陷及其消除情况。2.检修部门的缺陷管理人员应对照各班组的消缺情况,督促、安排消除缺陷,努力提高缺陷消除和管理水平,使缺陷发生数量逐月下降。3.对于一类缺陷,要求在发现缺陷或接到缺陷通知后24小时内消除,如有特殊情况(如无备件、受运行方式影响、人员组织等)不能及时消除时,须经生技部批准将一类缺陷转为二类缺陷,同时对缺陷部位加强监视和采取临时措施防止缺陷扩大化。如影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缺陷,必须制定详细的设备运行预案和消缺方案,且运行和检修要对该缺陷进行跟踪,密切关注缺陷的发展趋势。运行负责人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督促维护部门在较短时间内将缺陷消除。4.对长期存在或涉及多专业、技术复杂的历史性的三类缺陷,列入大修或更改工程计划安排解决。5.缺陷消除过程中如果有特殊规定的技术措施要求,则消缺时按有关技术措施要求执行。6.检修部门要加强消缺管理工作,班组要建立缺陷管理台帐,记录消缺内容和总结消缺经验;各站建立缺陷分析台帐,提供消缺技术支持和强化消缺质量管理,提高缺陷消除率,降低缺陷发生率。7.检修部门应根据每月缺陷消除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重复发生的缺陷制定处理方案,报主管领导审核、批准、执行。8.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每日要了解本专业缺陷消除情况,经常深入现场,对一类缺陷、设备频发缺陷给予关注和技术上的支持。9.运行部每日对缺陷进行分析,重要缺陷汇报到生产调度会上及有关部门和领导。10.运行部每日要了解各站缺陷情况,经常深入现场,对设备重大缺陷的消除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必要时提出技术措施(方案)和运行配合措施。(三)、设备缺陷统计分析及要求1.生技部每月要对全公司缺陷消除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通报消缺情况和消缺质量及考核情况,安排下一步消缺重点,确定设备检修方向。2.调度中心每月28日上午8:00组织召开专业缺陷分析会,对缺陷的发生数量、消除情况、发生规律、设备频发缺陷、重复缺陷等进行分析,制定技术措施和消缺要求,将书面分析报告报主管领导,并建立缺陷分析台帐(台-9-帐内容主
本文标题: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修订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55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