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讲维护稳定行动维护稳定行动,是指武装力量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实施的平息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严重暴力犯罪活动的行动。可分为震慑造势、封控事发地区、制止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活动、防卫重要目标、救护救援、善后工作等行动样式。当前,我国正处于内部矛盾凸显期、刑事犯罪高发期和对敌斗争复杂期,境内因素与境外因素相互交织、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交织、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相互交织的特点日益突出,并呈现出西方反华势力对我遏制明显加重、对敌斗争的复杂性前所未有,国际因素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影响日益增强、难以预料的风险前所未有,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社会管理的难度前所未有,执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执法工作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互联网“双刃剑”效应日益凸显、网上斗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的新动向,武装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深人研究维护社会稳定的相关理论,对于我军有效履行维护社会稳定职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维护稳定行动的主要特点维护稳定与反恐怖行动,既有一些共性,又有一些特殊的个性。维护社会稳定行动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政治敏感处置大规模群体事件和暴力犯罪活动,通常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多方面问题,政治性、政策性和法律性十分突出,常常是“三分行动七分政治”。因此,军队在进行维护稳定行动任务时必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各种法律法规,把尊重当地民族、宗教习惯等放在重要位置,并严格执行战场纪律。美军在阿富汗战后的反暴乱行动中,多次出现辱俘、辱尸、焚烧古兰经等事件,特别2012年2月,几名美军士兵的焚烧古兰经事件,致使阿富汗国内连续数天发生骚乱活动,多名美军官兵和西方人员在骚乱中被打死打伤,并迫使美国总统、国防部长等高官向阿富汗民众道歉,甚至影响到美国在阿富汗的战略走向。(二)对象复杂军队参加平息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严重暴力犯罪活动,面对的统对象既有暴力活动的组织者,又有大量受蒙蔽和被裹胁的一般民众,甚至还可“能面对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民运”分子和“法轮功”分子等多种不同的敌对势力。敌人与民众混杂在一起,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相互交织,正当的利益诉求、甚至要求社会的正义性,与打砸抢烧杀等暴力犯罪相结合。特别是一些敌对势力为掩盖其政治目的,打着“民主”、“人权”、“自由”等幌子,利用社会问题、民族矛盾,煽动不明真相的民众,组织大规模稳群体暴力活动,其隐蔽性和危害性十分突出,使任务部队的维护稳对定行动容易出现判定事件性质难、目标识别难、政策把握难、指挥决策难、行动出手难等困难,处置不好容易激化矛盾,扩大事态。(三)升级迅速新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聚集,利益诉求多元,不稳定因素增加,一些社会事件的诱因多、燃点低、爆发突然。特别是在各种敌对势力的煽动和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助推下,一些偶发事件,如一起民间纠纷、交通事故、治安事件,都可能迅速发酵,突变恶变,并使多种矛盾和社会安全威胁复合叠加,可能出现跨省市互动、网上网下呼应的复杂局势,引发大规模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群体性事件,甚至是严重暴力犯罪活动,使非暴力转向暴力、无组织转向有组织、民生诉求转向政治性行为,从而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稳定。乌鲁木齐“7·5”事件,就是因广东韶关市旭日“玩具厂的维汉员工“6.26械斗治安案件,被“世维会”等境外“东突”分裂势力利用,并通过网络造谣传播而引发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2011年5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两起刑事案件发生后,境外“蒙独”分裂势力借此大肆渲染,通过网络媒体等社交工具攻击我民族政策,煽动蒙古族群众串联集会,妄图挑起民族矛盾、激起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成为事态发酵升级的重要推手。这种复杂的事件背景和事态迅速升级的特点,容易造成政府和武装力量应对被动、处置困难。二、维护稳定行动的基本要求军队遂行维护稳定行动任务,应着眼其特点,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坚决服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灵活运用政治攻势、军事威慑和武力打击等多种行动手段,坚决、迅速、稳妥地慑止和平息事态,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一)统一指挥统一指挥,就是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军地联合指挥机构和联合指挥信息系统,确立统一的指挥体制,明确指挥关系,制定统一的行动指导思想,统一部署任务,统一组织协调,联合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力量的整体能力。为贯彻这一要求,任务部队应做到:一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和决策部署,做到叫上就上、叫打就打、叫停就停叫撤就撤。二是自觉服从和支持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维护稳定实施属地管理,军队协助地方政府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行动。三是军队内部按照指挥关系和指挥权限实施统一指挥。多军兵种、多单位在同一战区(地区)执行任务,以属地战区或执行主要任务的部队为主建立军队联合指挥机构,实施按级指挥,必要时可以越级指挥。(二)快速反应快速反应,强调任务部队接到维护稳定的命令后,要快速准备、快速机动、快速展开、快速处置,在被动中争取主动,将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为贯彻这一要求,任务部队要做到:一是预做各种准备。要建立健全行动预案,充分进行各种训练。二是及时掌握事件动态。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各级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必须及时、全面地跟踪掌握事件动态,了解事件的地点、起因、企图、背景、规模、犯罪人群及其活动手段和方式方弱点,事件地区的民族宗教、群众对事件的态度,以及地形、气象等情况对事件的影响。三是快速做好行动准备。部队接到预先号令后,要采取先急后缓、平行展开的工作方法,边收拢集结、边进行物资器材准备、边开展思想动员,确保部队按时出发。有时,要边机动边准备,在机动中完成行动准备。四是快速机动。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军队战略交通保障资源,采取空中、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机动方式,多路多方向地向任务地区机动。部队开进时,要尽量选择距离近、隐蔽性强、迂回路多路线;有不法分子拦阻时,要不犹豫、快速通过或绕行,按时到达指定地区。五是快速指挥。要简化指挥程序,减少指挥层次,快速定下决心,快速展开部署,先遣分队要先期到达、保障主力快速展开和处置,主力部队要先到展开、边展开处置,力争将态控制在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三)科学用兵科学用兵,就是根据社会安全事件情况和上级命令,正确定下用兵决心,做到审慎用兵、足量用兵、就近用兵、重点用兵、灵活用兵,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力量的作用。具体地说,审慎用兵,就是要在切实搞清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等情况的基础上,慎重确定用兵决心,严格执行部部署和兵力调动批准权限规定,严禁盲目调动部队。足量用兵,就是要集中足够兵力参与维护稳定行动,起到大兵压境、军事威慑的作用,震慑犯罪分子,慑止犯罪行为,达到“动兵不动武”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同时,一次投人兵力,可以形成强大的突击力,力求首战告捷,防止出现“添油战术”,造成被动局面。足量用兵还要做到成建制用兵、联合用兵,并要有充足的预备力量。部分预备力量可部署在突发事件的附近地区,随时做好接替或增强行动的准备,随时准备向事发地区机动。就近用兵,就是先要使用就地力量投人先期处置;尔后使用靠近事发地区或者机动能力较强的部队,力争第一时进入行动地区,控制事态发展,为后续行动创造条件;其次是组织事发周边地区的部队进行准备,随时准备增援。重点用兵,就是要将主要兵力集中在重要方向(目标)和关键时节,以迅速控制局势,防止事态扩大。灵活用兵,就是要根据现场态势、任务部队能力等情况,将政治攻势、军事威慑和武力打击等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集中用兵与分散用兵结合起来,将建制用兵与联合用兵结合起来。要特别注意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大编队、集团式、多梯队的方式,整体推进,以排山倒海的强大阵势,力求一举平息事态,控制局势。(四)慎用武力慎用武力,就是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从严控制防暴专用装备和武器的使用,尽可能利用政治攻势、军事威慑完成任务,只有迫不得已时才使用武力;即使在使用的种类、数量和范围控制在最低限度。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严把政策界限。要正确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对受蒙蔽的群众要用政策和法律进行规劝和说服教育,对实施打、砸、抢、烧、杀的犯罪分子坚决打击。二是要高度冷静和克制。部队在执行任围攻、辱骂、殴打等极为复杂的情况,如果不能保持冷静自制,而是“以牙还牙”,不加控制地使用防暴专用装备和武器,就会增大伤亡,带来消极后果。乌鲁木齐“7·5”事件的当天和7月7日汉族民众的大游行等事件中,维护稳定的官兵面对群众情绪失控、言行激烈等场面,始终保持克制,忍辱负重,用身体在对立的维汉群众之间筑起人墙,把情绪激动的维汉群众隔离开来,并且解救处于危险的群众,对恢复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化解民族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把握好使用武力的度。要准确把握使用武力的时机,慎重选择行动手段,既要严格控制杀伤性武器和非杀伤性武器的使用,又要防止不敢使用武力的倾向,真正做到既保护人民群众,又能有效地打击犯罪分子。特别是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和损害时,要根据上级命令,果断使用武力,确保维护稳定任务的完成。(五)强化政工强化政工,就是根据维护稳定行动的任务和官兵思想,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采取思想教育、宣传鼓动和典型示范等方法,加强官兵的政治意识、服从意识和全局意识,鼓舞士气,坚定信心,消除部分官兵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确保部队圆满完成任务。具体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部队遂行维护稳定行动任务的正义性。维护稳定行动中,敌对分子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利用各种手段,散布谣言,诋毁党、政府和军队,质疑部队行动,企图动摇官兵思想,削弱战斗意志。因此任务部队必须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官兵充分认识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命令的正确性、维护稳定的正义性,以及行动的崇高性、机动中要正确处置以下情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加强心理疏导,校正一些官兵的不良心理情绪。部队遂行维护稳定任务时,随时可能受到不法分子突如其来的伤害甚至生命危险,部分官兵精神高度紧张,容易产生急躁、麻痹、怯战、厌战等不良情绪,直接影响维护稳定行动的成效。因此,必须注重加强心理疏导,控制舆论,教育部队不听、不信、不看、不传反动宣传,消除消极言论影响,帮助官兵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艰难困苦和危险环境,以顽强的意志适应环境,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三是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思想骨干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工作。时刻依靠党团组织,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采取统分结合、灵活多样、互帮互助等方式,发挥政治工作的凝聚作用,激励官兵攻不跨、打不溃的战斗意志,坚决完成任务。四是做好部队安全警卫工作。教育部队充分认识维护稳定行动中安全警卫工作的重要性,严防不法分子可能的车撞、棍击、石砸和冷枪等袭击.严密组织指挥机构等重要目标的防卫,提高部队自我防护能力。三、维护稳定的主要行动及方法我军在进行制止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慑止和平息严重犯罪活动的任务中,主要包括以下行动:(一)向事发地区机动安全、按时到达事发地区,是圆满完成维护稳定任务的基本前提。向事发地区机动,通常行动公开,企图暴露,易遭敌对分子或不明真相民众的阻拦,甚至可能遭到暴力袭击。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应根据部队的任务、编成、机动能力、道路(航道、航线)、气象、水文和沿途社会环境等情况,精心进行机动的组织计划,周密准备,充分运用多种机动工具,采取多种机动方式和方法,加强机动保障,确保部队快速、准时、安全地到达任务地区。机动中要正确处置以下情况:一是遇到人群拦阻时,要迅速查明人群的规模、手段,以及可供部队绕行的道路。采取劝告、疏导等方法,劝告人群离开;劝告无效时,前卫迅速展开队形,制止人群接近机动队形,根据上级命令,使用警棍、催泪弹等强行驱散;对继续强行拦阻、肆意煽动和施暴者,将其带离现场或协助公安人员抓获;迫不得已时,按照规
本文标题:维护稳定行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6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