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综合实践活动上交材料清单
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培训会材料综合实践活动一、综合实践课程的概念及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以下特征1、综合性。在活动中,既要对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结合,又要注意各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自主性。强调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主决定活动方案、实施过程和呈现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4、开放性。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的安排、过程的实施、知识的运用和获取等各个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最广阔的空间。5、生成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构建精神世界,发展实践能力,这些内容并不是像学科知识那样靠“告诉”的方式获得,而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亲历和体验而不断生成的。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三、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基本理念1、突出学生主体。2、面向学生生活。3、注重学生实践。4、强调活动综合。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要求:1、学校能够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综合实践课程。(学校课程表)2、学校领导重视课程开发团队建设,设立专门组织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学校机构、制度)3、要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规划方案。(学校规划方案)4、各年级活动目标明确,内容设计合理,课程实施与评价具体、可操作;学校各个班级有完整的活动档案,确保学习活动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学校档案室)5、参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至少一年以上。(老师)6、学校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学校)7、教师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老师)8、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管理部门对教师指导学生的效果评价意见,以及获奖情况的评价认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之研究性学习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是指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既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主题或项目,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或项目建议;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重现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引导他们从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把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纳入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要注重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联系,让学生了解一些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启迪思维,激发探究感情;要加强与学科课程的联系,在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应用中生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效的应用各科知识。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流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选题、分组、选出课题组长进行小组分工、设计研究方案,即撰写开题报告。第二阶段:执行阶段。按照已经拟定好的研究方案,进行观察、实施,按小组分工收集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事实材料或数据。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结案、撰写研究报告。四、研究性学习类成果的要求:1、参评教师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至少一年以上。2、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3、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重现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4、研究性学习目标明确,内容设计合理,课程实施与评价具体、可操作。5、班级有完整的活动档案,确保学习活动档案材料的真实性。五、研究性学习成果需提交的资料:1、申报教师填写《商丘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报表》。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3、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4、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含申报成果的教案)5、学生确定的研究主题(课程题目、背景、目的意义)6、确定的研究方案。(课题题目、研究的内容、步骤、方法、时间、条件、分工等)7、实施的研究过程。(查阅资料、调查走访、讨论分析等活动的图文、视频资料。)8、研究成果。(论文、图表、模型、多媒体演示、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9、教师撰写的经验总结性材料。10、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对教师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效果的评价意见,以及获奖情况评价认定。综合实践活动之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一、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概念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和社区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主要包括以社会考察为主的实践性活动、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活动等方面。二、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内容: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根本特点体现在活动的社会性上,是在实际的社区或社会情境中开展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因而,其基本内容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条件下,以主题的形式开展各种服务性活动和实践性活动。1、社会实践活动领域:(1)、社会考察、调查。内容一般涉及本地区或社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状况、地理、建筑和人文景观、商业设施、文化古迹和文化遗产等。社会调查可结合学科学习进行(2)、社会生产劳动。包括工农业生产劳动、公益劳动、校园劳动等。(3)、参观游览。一般是配合专题教育进行的,包括参观德育基地、参观国际教育基地、参观科技园、参观博物馆、观赏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等。2、社区服务活动的领域:(1)、为社区特殊人群的生活服务和家政服务。如拥军优属活动、敬老助残服务等。一般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以学年确定服务对象,定期进行。(2)、社区管理服务。包括法判宣传、社区学校辅导、板报画廊宣传、科普宣传等。以上两个领域的活动均要体现一定的学科性,要让学生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展开活动,学以致用,并在活动中丰富知识。三、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基本过程:1、社区服务的一般过程(1)、明确社区服务的活动项目学校和教师结合社区背景,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在社区调查或考察的基础上,确定社区服务的活动项目。(2)、确定社区服务的目的和活动对象具体提出社区活动的目的,确定活动对象或活动领域。社区服务的对象可以是社区特殊的社会群体(如孤寡老人、残疾人、幼儿等),也可以是社区的经济机构(如商场、农场)、政府机构(如环保部门、宣传部门)、文化机构(如图书馆、电影院)。(3)、与社区服务对象或机构取得联系,制定具体的活动时间和活动方案。(4)、实施社区服务。根据社区服务活动方案,展开具体的社区服务活动过程。(5)、社区服务活动的总结。总结并交流社区服务活动的体验和感受。2、社会实践(考察、参观和访问)的基本过程(1)、提出或选择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的主题,提出活动目标,确定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的地点、对象、时间,并由学生自主地制定考察、参观、访问的活动方案。(2)、与考察、参观、访问的对象(人或机构)取得联系,通过交流和磋商,确定活动的具体时间表。五、准备必要的活动设备。六、进入实际社会情境,展开实质性地考察、参观、访问活动,收集资料。七、撰写考察、参观、访问的活动报告。八、相互交流考察、参观的体会,分享不同的感悟,进行活动总结。四、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类成果的要求:1、参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至少一年以上。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目标明确,内容设计合理,课程实施与评价具体、可操作。3、班级有完整的活动档案,确保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类成果的需提交的材料:基本同研究性学习材料不同:需实践、服务单位的证明材料综合实践之技术教育一、技术教育的概念和内容技术教育以项目设计与制作为主要形式。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实践与职业体验、技能练习与技术试验以及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探究活动等。内容:项目设计与制作,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制作、应用设计等类型。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如一次社区宣传活动规划,一次环境保护的设计:制作、应用设计如改进某一设备,设计某一产品等。二、技术教育类成果的要求:技术教育活动主题的选取应于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等内容有效整合,与理化生、体音美等学科的实验与体验紧密结合。注:技术教育实践活动既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又是一种技术手段,为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支撑。三、技术教育类成果需提交的材料:基本同研究性学习材料不同:1、学生作品的构思设计方案2、制作或创意作品(图片)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起着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作用,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校本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项目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分教材类和教学类两个成果类别进行评选。成果的征集面向从事中小学校本课程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个人与团队。校本课程之教材类一、校本课程教材成果的概念校本课程教材指编写者自主开发具有顾创性、地域性、教育性、实用性,系统讲解某一领域知识的教学材料汇编或正式出版物(文本教材)。二、校本课程教材优秀成果的要求:1、要符合国家基础教育相关政策规定,体现新课程理念。2、从校本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内容。3、结构合理,内容丰富,体例严谨,行文流畅,用语规范,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便于讲解或自学,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4、课程不存在方向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5、成果要求不少于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6、成果确系根据学校实际自主开发,严禁抄袭。7、成果著作权可以是个人、团队或单位。8、成果不包括学习辅导用书、习题集、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参与编写的国家和全省地方课程教材等。(校本课程教材成果必须是列入课程表,由师生共同在课堂上使用的教材,校本教材与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是并列的而不是附属的关系。)三、校本课程教材优秀成果参评材料:1、申报人员填写《商丘市校本课程建设优秀成果申报表(教材成果类)》。2、提交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3、教师撰写的校本课程纲要并附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结果。4、文本教材。5、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每周的教学活动次数、教学活动形式、教学活动目标)6、学校对课程学习的评价结果。、校本课程之教学类一、教学类成果的呈现形式提交教学视频课例光盘(一课时)和相应的教学设计。视频课例征集的范围是学校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典型课例(其形式相当于我们报视频优质课)。教学成果必须与教材成果一起申报,它是教材成果的附属成果,不能单独申报。二、参评校本课程教学优秀成果的基本要求1、符合国家基础教育相关政策规定,体现新课程理念。参评条例应该是能够体现本校校本课程实施的典型课例,能反映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成果,具有鲜明的特色、较强的代表性和科学性以及较高的推广价值。2、课堂教学目标具有适宜的难度,密切结合教学场景和学生实际,目标表述具体明确。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反映本校特色。3、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实施灵活规范,教学过程层次清晰简明,教学效果明显。4、教法运用与学法指导具有实效性和创新性。教学评价科学,操作性强,能够够彰显学生个性。5、富有创造性教学情境。三、教学类参评成果需提供如下材料:1、《商丘市校本课程建设优秀成果申报表》(教学成果类)。2、教学视频课例光盘(一课时)和相应的教学设计(教案)。视频片头要显示成成类别、课题、年级、授课教师和光盘制作者,片尾要注明学校的全称和制作日期,课堂实录需制作成
本文标题:综合实践活动上交材料清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65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