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试论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与思考
112/17/2019试论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与思考*才果(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810008)【内容提要】:对改革开放30年来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建议,旨在促进藏区藏汉双语教育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关键词】: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思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极大地推动了藏族教育,藏汉双语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藏汉双语教育,不仅是藏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民族教育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藏区的学者和一线教师非常关注藏汉双语教育,并联系藏族教育实际发表相关文章,其中有,索南嘉的《青海藏汉双语教学调研报告》〔1〕、才果的《对青海藏汉双语教学的回顾与思考》〔2〕、扎洛的《藏区藏汉双语学生类型及学校类型研究》〔3〕、索朗次旦的《试论西藏的藏汉双语教育》〔4〕等。以上文章均研究民族地区中小学阶段的藏汉双语教学,未涉及到民族高校的双语教育。本文试图分析在改革开放以来青海藏区包括民族高等院校的藏汉双语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建议,旨在进一步促进藏汉双语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藏汉(藏汉英)双语(多语)能力的各类社会建设人才做出努力。一、藏汉双语教育现状分析藏汉双语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的一种类型,同时也是藏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命题早已在藏族教育界达成共识。并众所周知,青海民族教育的难点在于藏族教育,藏族教育的难点在于藏汉双语教育。所以发展藏汉双语教育不仅要客观、认真、科学地分析和总结经验,还要改进不足,更要从藏族教育的实际出发,使之不断完善。为此,笔者联系自身在青海藏区进行藏汉双语教育近30多年的实践,并依据相关调查研究所掌握的资料,对青海藏区实施藏汉双语教育的现状做以下分析:────────────*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由青海省教育厅计财处提供数据,并在调查中得到了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的吉太加教授、钱明仁主任、拉秀吉教授,教育学院的尖措吉副教授等给予了热情帮助,中央民族大学王远新博导的热情指导,在此一并谨表谢意。才果(1955—),女,藏族,甘肃夏河县人,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民族心理。212/17/2019(一)青海藏区基本情况青海藏区位于青藏高原(最高海拔为6248m),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3000m左右。气候恶劣、生态脆弱、自然环境条件差,是我国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称为“三江源”。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启动“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工程,其效能正在显现。伴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牧区的人文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表现为当地牧民群众的价值观、传统生活方式,尤其是教育观念和语言的使用情况等方面正在发生着变化。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由海北、海南、海西、黄南、果洛、玉树共六个藏族自治州以及海东地区和西宁市(省会)构成。据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5〕全省总人口为5181560人,其中少数民族2358255人,占45.51%;藏族1134236人、占总人口的21.89%;占少数民族的48.1%,居首位。藏族的生产方式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也有半农半牧。上述自治州的藏族日常用语95%以上为藏语(母语),其中部分中年人和青少年在工作和教学中使用藏汉双语,但也有地域差异。海东地区的六个县和西宁市的两个县(最低海拔为2125m)都有藏族乡,大部分为农业区,也有少量的半农半牧区。其中,化隆循化两县所有藏族乡的藏族,日常用语为藏语,少数人使用双语。海东地区的乐都、平安、互助县和西宁市的湟源、湟中、大通、民和等县的大多数藏族使用汉语。转用汉语和藏语濒危的现象早已显现。西宁市现有藏族近2万人,日常用语主要为藏语和双语。现有藏族在校生大约有30720人,以藏语为母语的学生约在1万人以上。总之,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价值观的转变、人口流动的增加、不同民族间交往的频繁等打破了区域的封闭性,语言的使用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语言兼用和语言转用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随着国际一体化的进程,少数民族使用语言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二)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1、藏汉双语学生基本情况1949年,青海省6个自治州地区的藏区只有14所小学,900余名学生,占当时全省藏族人口的0.2%,全省少数民族50%以上的蒙藏聚居的纯牧业区只有两所民族小学。〔6〕解放后,我国政府坚持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方针政策,大力发展民族教育,藏族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藏汉双语授课的中小学数量增多,规模增大、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据2009年青海省教育厅教育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8年底,青海全省小学用民族语言授课的学校有705所,占25.85%,有在校生143578人,占26.68%;其中用藏语文授课的有702所学校,占25.74%,有在校生142518人,占26.48%;全省用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学有77所,占15.56%,有在校生52129人,占16.53%;其中用藏语文授课的有74所学校,占14.95%,有在校生50879人,占16.13%(百分比由笔者所求)。目前,青海省尚未专设使用藏汉双语授课的高校,而是在省内三所高校设用藏汉双语授课的院和系。据调查2008年底,青海高校有双语在校生人数: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2100人,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517人、蒙学院194人,青海大学藏医学系260人,共有3071人,312/17/2019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50%;其中藏汉双语在校生有2877人,占5.16%(数据由笔者调查整理获得)。藏族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用藏汉双语授课的在校大学生,在省内只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16%。即便不包括当年考入外省的双语大学生比例也较低。比如,据调查2010年海南州民族中学,藏汉双语在校生有2343人,其中应届生就有720人,还不包括海南州下属的贵德共和等县的藏汉双语当年应届生。可是,目前本省招收双语本科生的高校只有以下几所院或系: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开设的双语专业有藏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另新增开设的隔年招生的双语专业有:人文教育—双语历史方向、科学教育—双语地理方向、科学教育—双语生物方向);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开设藏语言文学专业);青海大学藏医学系(开设藏医学专业)。双语考生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而招收双语考生的院校及报考专业却寥寥无几,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双语考生的需求。藏族教育实践证明:双语招生高校少且学科专业单一和双语毕业生就业困难,是直接导致部分藏族学生和家长对学习双语信心不足和学习藏语言文字兴趣不高,又没有学好汉语言文字而处境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2、藏汉双语师资培养基本情况解放后,藏族师范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现代基础教育同步开始。青海省从1956年以来,先后创建了6州民族师范,填补了牧区中师教育的空白。随着民族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6州民师于1996年9月起停招中专。40年来,6州民族师范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的师资,做出了很大贡献。“据1986年初全省中专调查统计,30多年间6州民族师范共培养出毕业生10621名,其中初师4930名,中师5641名,培训在职教师2058名。”〔7〕1985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海南州府所在地—共和县筹建。第十世班禅大师任名誉校长并到校视察指导,班禅大师先后为学校捐助30余万元人民币。在建校初期,学校就确立了为全省六州农牧区中小学培养合格双语师资的办学宗旨。先后开设了藏语言文学、藏汉双语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专业和成人教育专业。截止2004年,向社会输送了5000余名合格的中小学藏汉双语师资,极大地推动了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的发展。从90年代开始面向全国藏区招收专科和本科的藏英班,培养藏、英、汉“三语”的中小学师资。这必将会推动藏区藏、英、汉“三语”教育的发展。截止2008年青海藏汉双语教师有小学教职工6787人,专任教师6373人,占全省小学专职教师总人数的23.32%;中学教职工2796人,专任教师2345人,占全省中学专职教师总人数的11.06%;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教职工210人,专任教师161人,占青海师范大学专职教师总人数的22.18%,占青海师范大学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总人数的18.74%。总之,国家为藏区培养了大量的双语师资,促进了藏族教育的发展。但培养高素质的藏汉双语师资还需要不断努力和要走很长的路。3、使用藏汉双语教学模式基本情况412/17/2019目前,青海全省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类型的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第一类,除开设汉语文课程外,其它课程均用民族语文授课;第二类,部分课程用汉语文授课,部分课程用民族语文授课;第三类,除开设民族语文课程外,其它课程均用汉语文授课。海南、海北州和海西州天峻县各民族小学、基层寄宿制学校两种教学模式并存,小学主要采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教学模式;民族初中和高中基本采用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的教学模式。黄南、果洛州的各民族小学、基层寄宿制学校基本采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教学模式。民族初中和高中两种教学模式并存。〔8〕除上述三种模式外,海东地区部分藏族的语言已转用为汉语,在这些地区的民族学校实施与普通学校相同的教学模式,比如湟源县的日月藏族乡民族中小学等。调查中还发现:全省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课加授汉语文的中小统一执行国家教委转发的《五省区义务教育全日制藏族小学、初级中学及中学教学计划》;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的民族中小学,均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国家教委印发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9〕。在藏族教育中人们习惯于“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课加授汉语文”称之为“一类模式”;“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称之为“二类模式”。笔者认为,实施“一类模式”的民族学校统一执行国家教委转发的教学计划,这种做法既正确又符合民族教育规律。而实施“二类模式”的民族学校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学校教学计划,这种做法与教学语言的客观环境不符,没有从民族教育的实际出发,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一般而言,农牧区的办学条件差汉语环境薄弱导致民族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双语学生不仅要学习藏文、汉文、还要学习英语,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在此基础上还实施与普通学校相同的教学计划,无形中就加重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负担,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所以,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有待考证。也就是说,在实施双语教育的环节中绝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更不能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主观臆断,必须从民族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如操之过急,其结果只能导致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由上可知:30年改革开放和10年西部大开发,有力地推动了藏族教育的快速发展。藏汉双语教育的发展,又推动了藏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所造成的藏区经济发展的滞后性、藏族教育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藏汉双语教育面临着许多困境。二、藏区藏汉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我国政府一贯坚持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方针政策,尤其是改革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大力支持西部民族教育的发展,采取了政策倾斜、加大投资力度、降低民族生高考录取分数线、贫困生无息贷款、实施西部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招收内地西藏班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许多人是收益者,而且推动了双语教育的发512/17/2019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实施双语教育的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困惑。为了使藏汉双语教育健康快速地发展,在分析上述现状的同时,认真客观地分析现存的问题,旨在破砖引玉。(一)藏汉双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藏汉双语教育的体制还不够健全(1)藏族学前教育非常薄弱,民族幼儿园基本处于“空白”,这不利于学生智力开发、语言发展
本文标题:试论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91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