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书名:《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一、图书的基本资料•1.书名: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2.封面简介:见后页•3.出版社名:中国华侨出版社•4.出版时间:2007年11月第一版•5.ISBN:978-7-80222-469-8CIP:I206.6.H05•6.书系名、丛书名无•:7.类型:学术•8.字数:200千字•9.价钱:29.00元•10.页数:正文141面、880*1230毫米、印张/18、16开本•11.印刷:彩色•12.装订:平装•13.目标读者:大众•14.衍生出版物:无二、同类书比较•1.书名:文学与其修辞学•2.封面简介:见后•3.出版社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出版时间:2014年4月第1版•5.ISBN:978-7-5161-3571-6CIP:I045•6.书系名、丛书名:无•7.类型:文学•8.字数:185千字•9.价钱:39.00元•10.页数:正文83面、11.25印张、710*10001/16开本•11.印刷:彩色•12.装订:平装•13.目标读者:大众•14.衍生出版物:无同类书比较•1.书名:文学审美与语体风格•2.封面简介:见后•3.出版社名:中国社会出版社•4.出版时间:2009年6月第一次版•5.ISBN:978-7-5087-2644-1CIP:I206.7•6.书系名、丛书名:无•7.类型:文学•8.字数:190千字•9.价钱:20.00元•10.页数:正文140面、印张、145mm*210mm1/32开本•11.印刷:彩色•12、装订:平装•13.目标读者:大众•14衍生出版物:无同类书比较•1.书名:文学语言美学修辞•2.封面简介:见后•3.出版社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4.出版时间:2004年9月第1版•5.ISBN:7-80668-806-4CIP:I045•6.书系名、丛书名:无•7.类型:文学•8.字数:21万•9.价钱:19.00元•10.页数:正文143面、9.5印张、850*11681/32开本•11.印刷:彩色•12.装订:平装•13.目标读者:大众•14.衍生出版物:无三、封面简介•A.封面标有“林语堂研究丛书”给人专业,严谨之感。•B.封面印有林语堂的肖像,林语堂手拿烟斗,面带微笑,处处可见淡然祥和之态。一代名家就在眼前,让人肃然起敬,让人想与这位伟大的作家做次心灵的交流。封面简介•C.封面、书脊、封底、前后勒口均以米黄色中略带点青色为主,这种颜色给读者视觉上的冲击,给人创造出“经典”的意境。色彩不浓不淡,这样的协奏,组成一曲优美的弦律。庄重而不呆板,给读者以视觉上的层次美感,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D.传统的出版范畴里,书名摆放的位置不管是横排还是竖排,都是在正上方,或者右上方的。但是此书的书名却是偏上。书名偏上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当图书平摆在货架上秀出平封时,不容易被货架挡到书名。同时需要设计腰封时,也容易留出余地。•E.书名字体为楷体,具有气韵,且字体的颜色为黑色,与背景米黄色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设计就十分醒目,能够标明作品的题材、概括内容和卖点。且彰显大气之感。四、作者特色•作者:李少丹闽南师范学教授•女,闽南师范大学教授,现任教于闽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担任现代汉语教研室主任,福建省修辞学会理事。•在校教授的主要课程有:现在汉语、修辞学、讲说训练等课程。•教授研究课题:主持院教改项目《汉语言类课件制作及运用》•教学论文:•汉语言类多媒体课件教学探讨•《教学课件与教改的思考》《实践、探索、创新》•曾在《漳州师范学院学报》、《修辞学习》、《福建师范大学学报》、《临沂师范学院学报》、《四川理工学院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修辞·语体·风格》等刊物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福建省教育厅社科项目“语言的感悟与运用”和“林语堂语言艺术研究”,院课题“修辞格设立的规范研究”,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林语堂散文幽默语言修辞探析”和“林语堂词汇研究”等课题。作者优势•李少丹多年从事文学事业,是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李少丹教授现为闽南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闽南师范大学语委会副院长,中国修辞学会理事、福建省修辞学会理事,在方言文化、现代汉语修辞学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在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修辞学习》、《福州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闽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作者优势•参与多项有关林语堂项目的研究•汉语言文学与闽台区域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省级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依托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闽南文化研究院和福建省高校“闽南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人文社科基地。出版了《林语堂与中国文化》、《林语堂的民族文化精神》、《林语堂的理想文化人格》、《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林语堂研究论文集》、《走近幽默大师》等有关闽南文化研究方面的专著和论文集十多部。而李少丹多年参与各项研究中,她对林语堂的了解定会更加深入。而且她是一个福建人,林语堂是她家乡的名人。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身处同样的闽南,定有更多的共鸣。五、图书的特色—图书目录•第一章:林语堂的文学语言观•第二章:林语堂作品薄丰的词汇•第三章:林语堂作品谐美的音韵•第四章:林语堂作品灵活的句式•第五章:林语堂作品纯熟的修辞手法•第六章:林语堂作品篇章的语言特色•第七章:林语堂作品的语言风格•第八章:林语堂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其他贡献•后记图书的特色--内容创新•A.选择的题材具有代表性且新颖。•选择林语堂这样的大家,更有说服力。“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挚爱故国不泥古,乐享生活不流俗。”这是人们对林语堂的评价。他认为理想的散文“乃得语言自然节奏之散文,如在风雨之夕围炉谈天,善拉扯,带情感,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如与高僧谈禅,如与名士谈心,似连贯而未尝有痕迹,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欲罢不能,欲删不得,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语如见其人”。可见林语堂的文学功底。而作者正选了林语堂这样的大家来对他的语言进行评论,可见作者在文学上的研究之深。•B.析透彻,深入浅出•作者在对林语堂语言特色的解读,不是很呆板地引用林语堂的话语,而是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且文章细腻之处居多,大到整句的分析,小到语气助词都有它的独到之处。图书的特色--内容创新•C.分析全面,重点突出•看了作者的书,你会感觉在放大镜下解读林语堂的语言魅力,每一个特点作者都会点到,让人有全面的认识。但是作者的重点又把握得恰到好处。如林语堂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幽默,林语堂本身也很提倡幽默。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他谈吐诙谐,热衷幽默。对中国幽默文学的异军突起起了作用。他也一向以童心未泯自况。如他富有创造性地把英文的Humour音译为中文的幽默,从而使幽默一词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作者能将此处的幽默突出放大,让我们在阅读中多了几分乐趣。•D.语言灵活自然•整本书虽然是在举例、分析、讲解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运用,看似理论性很强的东西,但作者却能用自然灵活的语言将它阐述,容易让读者接受,即便不是文学方面的强者,也能通过作者平实的语言知晓。•E.感受语言的艺术—生活的艺术•高瞻远瞩的人胸有成竹、一诺千金。发言老成稳重,从不轻易得罪人。就算有时驳斥他人,也会给自己留条后路,在表达语言艺术时收发自如,不忘高雅。而在《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你会学会语言的艺术,懂得生活中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图书的特色--内容创新•F.思想深远,令人回味•林语堂幽默与闲适是其散文的重要特色.用平淡的话语制造美文,表现出一种心境的超脱与悠闲,与他提“性灵”,表现“自我”的美学观相一致.他的“闲适”在内容上表现为冷静超远,旁观世态人情,面对现实,但不干预和批判现实.在形式上则表现为“娓语式”的小品文笔调.林语堂与周作人有很多类似之处.《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大力宣扬了林语堂的语言魅力。而《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就是连接读者与林语堂的桥梁,中外读者都能在这桥梁中更好地了解林语堂的思想,了解中华文学的博大精深。•G.提高审美•国学之道,血性之笔,人性深处的哲思.《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有血性的文笔.正如此书,血液与灵魂穿梭,文学与哲学交融,把人文艺术拉向一个新的高度.文人的世界,有道不完说不尽的美.这美,暇思无穷……阅读这样的书籍不断提高自身审美价值。••六、编辑特色•1.布局疏朗—给人以思考的空间•a.字体•《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正文采用了四号字体且为宋体,跟纸张880*1230mm搭配起来显得疏朗,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而每一章节的每个小标题却是采用比四号字号小的五号字号,但是字体采用楷体,且加粗。这样不但重点突出,还显现出过度自然的美感。庄重中略带文雅,易让读者接受。•b.字间、行间•采用1.5倍的行距,每行32个字,每页18行。书中引用的句子的字体颜色明显比正文淡了些,米黄色的纸上,三种不用深度颜色的字体,句与句之间疏朗,让人舒服的感觉,而不至于透不过气。•2.装帧—自然大方•《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整本书不薄不厚,恰到好处。字数总共200千。六、编辑特色•3.异形开本---朴中求新的追求•《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这个书型高23厘米,书宽17厘米。选择这个规格是可以便于翻阅,出于宽度稍大,翻开容易,不易自行合卷,读起来不受干扰,是显得舒展大方,不那么局促压迫,是有时尚感,与新兴的异形本潮流有所呼应。•4.纸用轻型•厚实的轻型纸,书页颜色浅黄,手感柔软,表面不滑,更能突出《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的文学气息,以及林语堂文人笔墨的气息。•浅黄的纸张,减轻读者的阅读疲劳。手感柔软,表面不滑,便于读者翻阅书籍,也便于读者书写阅读感想及做笔记。这样的纸质,会让读者产生珍藏之感。•5.大标题竖着写—别具一格•中国古代汉字书写是竖行,这大约和汉字初期的书写材料是木简、竹简,书写工具是毛笔,汉字是方块字等有关。而《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中的大标题就是竖着写的,这样更有古气息,更有历史悠久之感。六、编辑特色•6.版式设计的品味与追求•千书一面的版式设计,呆板、平庸,使人读起来乏味,打不起精神,易于疲倦,神游书外。而且,还常常会殃及池鱼,导致读者对内容等闲观之,不能专注,一本书的好内容从而就有被陪葬的可能。而《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推陈出新的版式设计,摆脱了常规的束缚,将那些平淡无奇的字体、字号、线条、空白,经过有序组合,形成不同寻常的空间关系,使之变得色彩纷呈,让人耳目一新。六、编辑特色•7.书眉边文•a.《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书眉利用书心外的空间,用小字在天头处设计。给读者在翻页时,带来方便,同时好的设计给画面带来美观。书眉的设计也很丰富,正面写章节名,反面写书名,还运用了几何形的点、线、面配合文字设计,与版面设计相协调。此书眉的应用使版面更加活泼。•b.书眉具有方便检索查阅的功能,还起到装饰的作用。《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书眉只占一行,并且只是由横线及文字构成而,且带有几何三角形做书眉,虽十分夸张,却仍然得体,使被表达对象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产生一种令人惊奇叫绝的美感。•c.有书眉在,可以把书越读越薄。在重要处,或圈点或提要,提炼浓缩,精要主旨一目了然。六、编辑特色•8.版页•a.每一版面由大小不同的文字,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组成。在《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中,不论其格式和内容,正文都统一字号、行长、行距等,保持版心的基本一致。并处理好标题、页码、正文、注文相互之间的关系,使组成的版面主次分明、协调、美观、易读性好。•b.《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采用了16开本。科技类书籍和大专院校教材多采用16开本,这类图书中常有较多的公式、图表等内容,版面小了不易排版,另外页数也较多,因而16开幅面较为适宜。读者阅读起来会更加舒适。小结•《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是一本值得深读的书籍,了解林语堂独特的语言魅力,林语堂的散文半雅半俗,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往往以一种超脱与悠闲的心境来旁观世情,用
本文标题:编辑务实与技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91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