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1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忆读书》:1、掌握作者与作品2、掌握课文字词3、课文主要内容《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1、作者与作品:2、掌握字词3、课文主要内容《山中避雨》:1、作者与作品2、掌握课文字词3、课文主要内容《风筝》:1、作者与作品:2、背诵课文第二段3、鲁迅的名言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鲁迅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4、掌握课文字词5、课文主要内容《回忆我的母亲》:1、文学常识:2、背诵课文后四段;3、掌握课文字词;4、课文主要内容《小巷深处》:1、优美句子(1)、自我有记忆开始,家就是一张笨重的积满油腻的木桌,一碗拌着焦黄猪油渣的酱油饭,一杯用过期折价的奶粉冲调成的牛奶和一只好大好长的冰棍箱,让很多人费解的是,在这四壁空空的家里,我居然也能顺顺利利地长大,顺顺利利地代替了母亲常年用的根光润的竹棒。(2)、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不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因盲眼而补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3)、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4)、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2、掌握课文字词;3、课文主要内容《我的老师》:1、文学常识。2、背诵课文第十二段。(优美句段)3、海伦•凯勒的名言A、黑暗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人更加爱声音。B、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靠心灵去感受。C、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D、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4、掌握课文字词;5、课文主要内容《“两弹”元勋邓稼先》:1、掌握课文字词;2、课文主要内容2《春》:1、应掌握的文学常识。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2、掌握字词;3、背诵全文;4、课文主要内容《济南的冬天》:1、文学常识;2、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3、掌握课文字词;4、掌握课文内容《竹林深处人家》:1、掌握文学常识;2、掌握字词;3、与课文有关的古诗;4、有关竹的成语、词语;《树林和草原》:1、文学常识;2、掌握字词;3、课文内容《空城计》:1、作家与作品;2、掌握字词;3、掌握课文内容;《美猴王》:1、作者与作品;2、掌握字词;3、课文内容;4、结合名著阅读《心声》:1、作家与作品;2、掌握字词;3、课文内容《勇气》:1、作家与作品;2、掌握字词;3、课文内容;4、有关勇气的名言《犟龟》:1、作家与作品;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2、掌握字词;3、课文内容《小溪流的歌》:1、作家与作品;2、掌握字词;3、课文内容;4、名言(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基因畅想》:1、作家与作品;2、掌握字词;3、课文内容《如果人类也有尾巴》:1、作家与作品;2、掌握字词;3、课文内容4、与课文有关的诗:高髻云鬓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刘禹锡《论语》:六则:一、字音:不亦说.乎(yuè)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敏而好.学(hào)默而识.之(zhì)诲.人不倦(huì)谥.号(shì)谓(wèi)哉(zāi)焉(yān)亦(yì)二、词语:文章中的“而”字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下列“而”字的意思为(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承接)意思为然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意思为但,却(3)敏而好学(表并列)意思为而且(4)温故而知新(表顺接)意思为然后、并且(5)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意思为但、却(6)择其善者而从之(表承接)意思为然后三、孔子及《论语》介绍四书五经是指哪些著作3“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著作的总称。“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不解五、归纳:(1)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默而识之。(2)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3)相关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亦乐乎;学而不厌《世说新语》二则:一、作家和作品:《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笔记体小说集。二、字音词义见课文注脚《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一、古今异义词1、太丘舍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2、相委而去(委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屈、委托)3、元方入门不顾(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二、一词多义期:1、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引:1、下车引之(拉)2、属引凄异(延长)信: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信用)2、谓为信然(确实)3、与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三、文章主旨文章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乘船》一、重点词义1、所以①本所以疑(......的原因)2、舍①王欲舍所携人(扔掉,抛弃)二、古今异义1、宁可以急相弃邪(可以:古义:能够,因为;今义:表示同意)三、文章主旨《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不能失信于人。言必信,行必果。《伤仲永》:一、作者简介:卒谥号为“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二、重点词句: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6.不能称前时之闻。7.泯然众人矣!特殊句式一、省略句:(括号内粗体字为句子省略的部分)①不使(之)学②令(之)作诗③受之(于)天也④(余)还自扬州三、仲永的三个阶段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幼年)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十二三岁)③泯然众人矣。(青年,今)4四、题目理解:“伤”,是“为......感到哀伤”的意思[意动用法]。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强调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伤”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层意思是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层意思是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最终连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五、文章的道理:方仲永的通达聪慧,其天资比一般才能的人高得多,而最终成了一个平凡得人令人感到痛惜的人,人是否能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要学习,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和对泯灭人才环境的批评。也对应了孔子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六、虚词用法虚词“之”1、忽啼求之——代词,书写工具。2、借旁近与之——人称代词,他,仲永。3、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仲永写的诗。4、邑人奇之——代词,他,仲永。5、或以钱币乞之——代词,仲永的诗。6、余闻之也久——代词,仲永的事。7、于舅家见之——代词,他,仲永。8、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9、受之天——代词,通悟。10、受之人——兼词,之于。1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介词,到。1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13、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14、受于人者不至——介词,被。七、词类活用1、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形容动词作动词。2、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渐渐用宾客之礼对待...,名词作动词。3、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名词作动词。4、伤仲永——哀伤,惋惜,形容词作动词。为…感到惋惜。《木兰诗》:一、作品简介:二、字词句1、字音:机杼〔zhù〕鞍鞯〔ānjiān〕辔〔pèi〕头鸣溅溅〔jiān〕金柝〔tuò〕阿姊〔zǐ〕霍霍〔huò〕可汗〔kèhán〕贴:军帖〔tiě〕;贴〔tiē〕黄花;字帖〔tiè〕2、通假字: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②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火:通“伙”,伙伴。3、古今异义:①爷:古义指父亲,例: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③但:古义为只,副词,例: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5今常用作转折连词。④郭:古义为外城,例: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⑤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⑦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4、一词多义:市:a.集市,例:东市买骏马;b.买,例: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买:a.买(东西),例:东市买骏马;b.雇,租,例:欲买舟而下。愿:a愿意,例:愿为市鞍马。b希望,例:愿驰千里足。5、词语活用: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成语:【扑朔迷离】: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磨刀霍霍】: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6、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三、《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木兰是一个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她是人民理想的化身,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诗五首》:一、作者简介;二、有关诗人的别称1、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2、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3、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4、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5、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6、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7、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8、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9、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10、诗佛--王维: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
本文标题: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0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