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材料)
1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课标导航:本单元属于现代诗歌,从内容角度属于对大自然的颂歌。课标相关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①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②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③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④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⑤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有关诗词赏析的考查内容一般注意这样几个方面:划分诗句节奏、分析诗歌内容、诗词语言的理解、艺术特色赏析、诗词意境的理解与感悟、比较诗词(文)的异同。《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落实到诗歌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对文本有深入而独到的见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对诗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训练他们的个性化表达,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真正的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从而享受到审美乐趣。本单元一共四首诗歌:《沁园春雪》、《雨说》、《星星变奏曲》、《外国诗两首》。学习这些诗歌,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单元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基础知识:识记并理解每课的生字、生词,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及背景资料。2、加强诗歌朗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诗歌中描绘的自然美景,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3、注意诗歌的艺术特征:了解和掌握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在此过程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4、加强诗歌的比较阅读和扩展阅读:通过诗歌学习,激发读诗的兴趣,培养感悟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难点:1、细心揣摩诗中凝练、贴切、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从诗的意象创造的具体氛围中,领悟意象背后的深层底蕴。2、展开想象、联想,体味诗中的意境,感悟诗意,与诗人达到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从而增加诗歌的鉴赏能力。3、开发新思路,启迪创新思维,更好地体味生活中的诗意。1《沁园春雪》课标导航:【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3.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学习重点】1.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2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学法指导】《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歌。词中展现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表现了后来居上的英雄气概,感情奔放,胸襟豪迈。学习本文应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自主预习:一、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毛泽东的资料,完成下列文学常识:(1)走进作者:毛泽东,字,1893年12月26日生,1976年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伟大的、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2)文体常识积累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你还想到了哪些?二、、字词识记(学生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不理解的词,应掌握得重点词)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沁.园春()折.腰()稍逊.()成吉思汗.()2.自读诗歌,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红zhuāng素裹()顿失tāotāo()江山多jiāo()一代天jiāo()引无数英雄()折腰3.根据文本下的注解,解释加点的词语:(1)惟.余莽莽(2)须.晴日(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4)稍逊风骚..三、阅读文本,感知文本1、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2、圈化出自己阅读时的困惑,并把自己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上交流。教学探究:一、重点问题设计:31.自读课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词的前三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千里”“万里”反映了什么?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1)词的上阙中作者用“望”字领起了哪几句?(2)上阙中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哪句?(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4)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二、难点解析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作者在致陈毅的一封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他对本词曾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本词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是在诗词中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议论的艺术典范。它将本来可能枯燥的议论,加以艺术的处理,使之形象化、诗化,生动可感,耐人寻味。作者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这段评论以“惜”字为统领,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非常丰富:“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有了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这个铺垫,下文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水到渠成了。三、教学资源链接1、信息驿站毛泽东以此词作为酬赠柳亚子之作,不拟发表。但吴祖光将此词公开发表出来。此词一出,若平地一声春雷在重庆造成大震荡,评论赞叹之声不绝于耳,同时又若一石激起的千层波浪,一圈又一圈水波向外扩张,一直扩到全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大地上。国民党一时慌了手脚,蒋介石亲自责令国民党中宣部招开紧急会议,布置围攻策略。昼夜之间,国民党反动派控制的各个报纸刊登了大量的与毛主席针锋相对《沁园春》。重庆文化界进步人士对国民党当局的恶劣行为也给予了反击。一时间两派“沁园春”在重庆上空与大地搏斗飞舞,“沁园春”也成了成千上万市民的口头禅。就在这万众瞩目、激烈论战的当口,重庆有一个十分精4明的开饭馆的老板当即决定以“沁园春”为店名,而且在店堂内悬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以此招徕顾客,顿时生意火暴,日进斗金,不在话下。2、写作背景《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3、关于词牌“沁园春”“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又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大圣乐”等。分上下两阙,共114字。“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四、名家评课:“语文味”之花在巴蜀盛放杜雪梅2012年9月15日——16日,由西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解读课标修订引领现代课堂——全国教育名家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四川省南充市举行。“语文味”教学流派创始人程少堂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程老师本次讲授的内容是《沁园春雪》,课题为《毛泽东的文化魅力与英雄悲剧——“千古第一词”毛泽东沁园春•雪文化密码解析》。一堂长达120分钟的大型公开课给西部的学生和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给现场的几百名老师带来从未有过的震撼和关于语文教学的思考: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程老师幽默风趣的导入语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心,尤其幻灯片展示的部分毛主席语录,在看似有些好玩的话语中蕴含着某种深意和哲理,带给大家不同的思考,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老师们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的课堂。程老师当然在这堂课上渗透了“语文味”教学思想。进入正题后的第一环节,是带着学生“感受《沁园春雪》的文字之美——跟毛泽东学习用字”。为了让学生更好感受诗歌的“音美”,在欣赏名家朗诵后,程老师对学生进行了朗诵点播并深情示范。如果是一般的教师到这里可能也就止步了,难能可贵的是程老师不光是在朗读上下功夫,而且从韵脚的张口度感受毛泽东诗词的恢弘气魄。有人说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一点也不夸张,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一线教师却很少有人去注意汉字的美,更不用说带着学生去感受了。在欣赏了诗歌的“音美”后,程老师用理论和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形美。程老师重点选取了作品的典型意象,如“北国”、“长城”、“大河”等,带着学生从毛泽东的选词艺术的角度领略其风格。同时还展示了西晋木华的《海赋》以及西南联大刘文典教授对《海赋》中用字艺术所作评价的内容。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领略毛泽东诗词的文章之美——跟毛泽东学习景物描写”。重点探讨《沁园春·雪》写景为何着重写长城、大河(黄河),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大河(黄河)典型意义及其作为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的深厚文化内涵,让学生明白,写景有对景物加以精心选择。第四个环节是“揣摩毛泽东诗词的文学之美——跟毛泽东学习妙用实词和虚词”,在实词(文采、风骚、风流)的变换和虚词的赏析中领略了毛泽东诗词的文学之美。“字音美——字形美——文章美——文学美”,到这里我们的课堂似乎已接近尾声。而更5重要的,也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也是“语文味”教学的核心之一,即注重文本背后蕴藏的文化解读,闪亮登场。用程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跳出语文教语文”。在对《沁园春雪》进行文化探讨时,程老师主要从本词意象的选取上分析了毛泽东的文化魅力和英雄悲剧。为了让初三的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毛泽东对山的钟爱,程老师先向学生提问,为何毛泽东在本词中写到“山”、“河”的意象?广阔的北方不可能没有其他的代表性景物,比如具有现代文明象征的烟囱啊,高楼等。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这个问题,程老师从浩瀚的毛泽东诗词中挑选出了《沁园春长沙》、《西江月井冈山》等十四首关于山的描写作为佐证,让学生明白在这里写“山”并不是词人的偶然行为,而是词人一贯的风格,既然多次写到这些意象,自然是有深意的,自然从这些意象中看出毛泽东的思想之一,即“重视农村,认定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最后对毛泽东英雄悲剧的分析把整堂课推向高潮,程老师提出“毛泽东认为,以前的杰出帝王,改变的只是中国人的物质生活,而要让一个长期麻木不仁的民族真正进步,关键的是改变老百姓的心理和精神面貌(这大约是毛对鲁迅推崇备至的原因之一)。”“所以要超越古代帝王,就要既当政治领袖,更要当精神领袖、思想领袖、文化领袖。(这是搞文革的动因之一)”。最后还引用了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话,梁漱溟与毛泽东的小故事对词人做了小结,即“他在中国历史上演了一场从成功到失败的英雄悲剧,他的悲剧是民族悲剧,是文化悲剧,但他仍然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悲剧,是大英雄探索过程中的悲剧,这个悲剧,对民族既是伤害,也是滋养,没有这个悲剧,有可能没有,或不会这么快就有今天的改革开放。”讲到这里,台上台下的几百名学生和老师都被深深地震撼。120分钟的课堂,没有一个学生喊累。我随机问了后排的几名学生是否喜欢这样的课堂,他们都说太精彩了,以前的老师从没有过这样的分析。不光是学生从没走进过这样的课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在全国还没有哪个语文老师是这样讲《沁园春雪》的,也没有谁对本词的解析有这样的高度。治学严谨的程教授翻阅了能搜集到的所有关于毛泽东诗词赏析的著作,即便是专门的文学评论家也没有这样多的真情投入。这样的课堂充满高度,当然也充满难度。这样的课不是每个
本文标题: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1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