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职工子弟初中姓名:1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第二单元课型单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内容介绍】本单元的主题是思想风采。四位先哲将把我们引向更为广阔、深邃的人文世界和缤纷的语言王国。这里有文化巨人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有文坛泰斗雨果对另一位大师伏尔泰的礼赞,有著名学者傅雷和音乐家儿子傅聪的人生与艺术交流,还有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的爱情启蒙。细细品读,将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爱情、艺术等问题有较深入的领悟与思考,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到演讲与书信的特点,体会到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一些文化历史、文学常识;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了解复句类型,基本能区分;训练概括要点的能力,揣摩含义深刻的语句能力;练习写演讲词、书信,学习并掌握举例论证;增强联系自身实际和作品背景材料进行点评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能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养成有感情地朗读的习惯。继续学习在语境中领会文章和语句含义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入伟人的精神世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品味哲理,借助文本试着去思考事业、真理、自由、艺术、人生、爱情等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综合性学习中,促进学生勇敢尝试,在活动中,促进学生乐观、宽容、合作等良好品格的形成。【教学设想】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蕴涵着深刻的整理,耐人寻味。因此要把教文与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学业、爱情、艺术等方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丰富的词句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本单元的课文分为演讲和书信两种文体,《敬业与乐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演讲辞,教学中要注重演讲,在演讲的过程中,体会演讲的语言特色及包含的深刻含义。《傅雷家书两则》、《致女儿的信》是书信,教学中可注重默读训练,在独立思考中体会书信的语言特色,和感受逻辑性强,语言更加精练准确的特点。一个单元结束之际,可以通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语体的表达能力,如学写演讲辞,开展演讲比赛或辩论,写信等活动。【课时安排】《敬业与乐业》2《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2《傅雷家书两侧》2《致女儿的信》1综合性学习4检测及讲评3合计:14课时2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五敬业与乐业1课型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2、理清本文的结构,理解本文的主题。3、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的论证方法。重点对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学习。难点1、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2、演讲与口语特色的体会。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人备课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做学生的总希望自己学习最好,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希望做到最好。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最好呢?梁启超先生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敬业与乐业》。2、介绍作者。让同学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著作有《饮冰室合集》,记住作者。二、自主学习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1、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4、文章运用了几种论据?5、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三、合作学习I、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四、反馈交流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出示课件或小黑板3。)旁鹜亵渎骈进强聒不舍明确:(让两位同学分别解释、注音,其他同学纠正。)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3明确:(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不二法门”能用相同意思的短评代替“唯一途径”)4、文章运用了几种论据?并在文中找出。明确:(文章运用了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两种。)作者列举的事实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自己亲身经历的经验引用名人的话。5、观点是:人类一方面为生活而劳动,一方面为劳动而生活。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一劳作便是罪恶。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一件看做我的生命……。敬业主义对于人生最重要,对于人生最为有利。从劳动中找出快乐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板书: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第一部分(第l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不二法门”能用相同意思的短评代替“唯一途径”)论据: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教学反思4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五敬业与乐业2课型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2、理清本文的结构,理解本文的主题。3、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的论证方法。重点对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学习。难点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的论证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人备课第二课时一、研读赏析,课文第三段。(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①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层次来论述的?②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太精微”的字面意思,并简述一下文中所指。③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④这段文字前面说当大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并没有高下”,但最后说“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明确:(①观点:要敬业。第一层:“第一要……便是敬”。什么是敬。第二层:“业有什么……没有什么分别拣择。”什么是敬业。第三层:“总之,……第一等人。”敬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②文中指长期以来人们过多地从儒家礼仪方面来诠释“敬”字,而造成的“冗杂、琐碎、深奥、繁琐”。③一方面,劳动是人为了获取生活资料,为了谋生。另一方面,正因为劳动,才使得生活有意义。④不矛盾。这两种说法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劳动价值同等和职业神圣的角度说的;后者是从人的才能和工作性质不同对社会的贡献就有所不同的角度说的。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劳动价值相等,并没有高下,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1、举二组事例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丝毫不分心到事外”(即敬业)2、从反面论述不敬业的害处。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二、让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讨论还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三、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引论)(本论)(结论)第一部分:提出论点。第二部分: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第一层:论“敬业”的重要。第二层:论“乐业”的重要。5第三部分: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②(总)——(分)——(总)四、完成课后练习二。1、分别指当木匠的和当挑粪的两种人。2、泛指一般的人。3、作者自己。五、学了本文后,结合自己平时做事的态度,谈谈自己的想法。请你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板书:第一层:什么是敬。第二层:什么是敬业。第三层:敬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一般结构: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业”的看法。示例:(1)一个人有了职业,好处是很多的。做出了奉献,充实了生活,也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踏踏实实的。一旦一个人没有了职业,他可能会去乞讨,就失去了人的尊严,更恶劣一点,他可能去干一些不利于国家、不利于人民的事情,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肯定没有快乐。这样就会影响到社会风气。所以,有也是必要的。(全面地谈到了有业既利于自己,也利于社会,并从反面说到了无“业”的危害。)(2)当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他就会像一只离群的大雁,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在原地不停地徘徊,会感到无比的郁闷与孤寂,即使他想掩盖,也不能摆脱他的形只影单。所以,有业是必要的。(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描述出无业的悲哀,让我们明白有业之必要。)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粱启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论)(本论)(结论)第一部分:提出论点。第二部分: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第一层:论“敬业”的重要。第二层:论“乐业”的重要。第三部分: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总------------------分-----------------总教学反思6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1课型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伏尔泰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认识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3、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4、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人备课课前准备1.查找雨果、伏尔泰的相关资料。2.查工具书认识生字词。陨(yǔn)柩(jiǜ)驳(bó)曙(shǔ)邃(suì)睿(ruì)恪(k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类社会的前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圣哲的指引,在智慧之光的照耀下,人们才找到了前进的道路。伏尔泰正是这样一束智慧之光……从雨果激情澎湃的演讲中,我们感受到伏尔泰撼人的精神力量,同时领略到雨果的人道主义风采和凛然的正义。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有关雨果、伏尔泰的相关资料在全班展示交流。1.伏尔泰,法国作家、哲学家、启蒙思想家。出生资产阶级家庭。从小喜爱文艺。中学毕业后,因作诗讽刺宫廷而遭囚禁。在狱中完成第一个悲剧《奥狄浦斯王》,出狱后上演盛况空前。此后因宣传启蒙思想,多次受迫害并被放逐国外。为避开当局追捕,晚年避居法瑞边境,积极参加政治和斗争。逝世前回到巴黎。他的文学创作极为丰富多彩。包括史诗、抒情诗、小说、戏剧等,而以哲理小说影响最大。其中著名作品有《查第格》、《老实人》、《天真汉》等。2.雨果,法国作家,生于贝尚吕。父为拿破仑军官。童年时曾随父辗转欧洲各地。青年时崇拜夏多布里昂,政治和艺术上趋向保守。后随着查理第十反动统治的日益加剧逐渐转向自由主义。1831年,发表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通过中世纪一次巴黎贫民起义,揭露了宗教势力和封建政权对人民的深重压迫,鲜明地体现了雨果的善与美、美与丑的对照原则。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51年曾积极反对拿破仑第三称帝,此后流亡国外达19年。其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和政论,现实主义倾向大为增强。3.浪漫主义文学史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表现理想来反映现实。即将理想的生活当作直接的描写对象,展示出一个存在于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补现实的不足。表现手法往往比较奇特,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热情奔放,格调高昂激越。1978年,“教导人们走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冥诞的讲坛上,发表了这篇激情澎湃的演讲。◎背景雨果在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演讲。1878年的法国,拿破仑三世王朝已经推翻,建立了共和政府。作者也早已结束了19年的流亡生活。但是,德国对法的战争没有停息,因为政治派别纷争激烈。尤其对巴黎公社员的杀戮,到处弥漫着血腥。“野蛮还在,刀剑猖狂”。作者本人代表7左派,同情巴黎公社,不断受到排挤。雨果这位从伏尔泰思想汲取力量的人道主义斗士,发表富有战斗激情的演说。二、整体感知1.全班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理文脉
本文标题: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1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