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和学习的关系如何
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和学习的关系如何?如何才能使测试有效促进教学和学习?从听说读写四个层面,任选一个方面并结合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摘要:本文根据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理论及巴克的理论,从语言知识和听力任务两个基础方面,对听力策略和测试效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中国学习者解答听力测试题的信息加工过程;从听力测试的三个角度,对构成听力实质内容的听力构件和测试的基本方法进行了综合探讨。关键词:听力策略;听力构件;听力测试;测试效度Abstract:BasedonthetheoreticalmodelInputHypothesisand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proposedbythefamousAmericanlinguistStephenD.KrashenandGaryBuck,thispaperdiscussesandanalysestheessentialaspectsoflisteningstrategies,testingefficiency,listeningconstruct,information-processingprocedureandvariousadoptableapproaches,inthehopethatthismaycastimportantinsightsoncurrentstudiesoflisteningtesting.Keywords:listeningstrategies;listeningconstruct;listeningtesting;testingefficiency摘要:本文论述了多媒体网络的定义以及对英语教学的支持,通过作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网络环境下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和模式,同时也谈到了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一、克拉申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克拉申提出第二语言监控模式。此模式建立在输入假设、习得与学习假设、监控假设、自然顺序假设及情感过滤假设之上。输入假设是指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这是监控模式核心。根据这个假设,语言输入话语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只要能够听懂对方的话语,语言即可习得。克拉申把学习者现有的第二语言水平定为I,把学习者将要达到的更高一级的语言水平称为I+,和I+之间的差距是学习者学习的动力所在。语言输入材料的难度要稍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I,I+1学习者为了听懂新输入的语言材料,会求助于以前的知识经验或利用语境、上下文等进行判断。通过努力,学习者理解了语言输入中难以理解的成分,从而使语言习得取得进步。克拉申的输入假设重视学习者理解输入材料时所获得的较高一级的语言形式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这种印象的有无和深浅与学习者的情感密切相关,决定着语言习得是否成功。由此克拉申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设。克拉申指出,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是这还远远不够(Krashen,1982)。学习者必须吸收语言输入中可理解的语言成分,习得才会产生。他认为学习者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语言吸收障碍,阻碍了学习者把可理解的语言成分全部运用在语言交际中,他把这种障碍叫做情感过滤。情感过滤是无意识的,由于缺乏自信心或焦虑而造成的(Krashen,1985),即缺乏自信心或焦虑阻碍了学习者形成对语言形式的深刻印象,以至于学习者在交际中不能自如地对语言形式进行排列组合。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虽然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但对听力教学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1.学习者必须获得难易程度适中的语言输入;2.学习者必须理解语言输入材料中的新语言形式;3.学习者必须具有自信心,而且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习,以消除焦虑情感;4.新语言形式必须给学习者留下深刻印象;5.学习者要经常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二、克拉申理论下的听力策略根据克拉申的假设理论,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三个条件:1.听力材料的选择听力材料要难易适中,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具体地讲,从短句到长句,从句子到短文,从短文到情景对话,循序渐进;听力材料中出现的语法和单词大都应是学过的;选用纯正的英美口语,表达方式地道、多样,使学习者能够充分领略到现代英语的丰富内涵,并在不知不觉中置身于其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听力材料的语速要适中,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听力材料的内容要丰富,题材与体裁要多样。2.情感因素的培养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焦虑是学习者的最大障碍。由于受到听力测试的压力,学习者不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听。他们的心情一直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中,惟恐听不懂、做不对,影响测试成绩。学习者的这种紧张焦虑情绪阻碍了他们听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学习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因素,把焦虑程度降到最低点。3.听力策略的掌握听力策略是一种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和采用的各种措施,它既包括学习者的心理过程,也包括其具体行为。它可以分为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strategies)和情感策略(emotionalstrategies)。元认知策略指的是语言学习者为促进某一学习活动的顺利完成而采取的计划、监察、评估等行为,是学习者进行自我管理所采取的措施。它包涵四个内容:(1)在开始听之前,对听者本人的知识、可供使用的内部和外部资源以及所听材料的种种限制加以检测;(2)在听的过程中,对本人或他人的听力效果加以检测;(3)在听完材料之后,对本人或他人的听力效果加以检测;(4)为判断学习者语言运用的好坏而进行自我检测。元认知策略则与学习者的学习任务有直接的关系,它涉及对输入信息的处理,如重复、借助上下文、推理、联想发挥等策略。它包涵三个内容:(1)对所听材料加以理解;(2)对所理解到的东西在长、短期记忆中加以储存;(3)对被储存的材料从记忆中加以索取。情感策略指的是学习者为促进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与别人合作,或自己控制情绪,清除紧张和不安等。它包涵三个内容:(1)对所听材料加以理解的思维心理;(2)对所听材料加以理解的焦虑心理;(3)对所听材料加以理解的兴奋心理。国内学者对听力策略的研究表明:(1)学习策略对语言学习效率有明显的影响;(2)有意识地调整学习策略是取得成功的关键;(3)策略因人而异,因时而变;(4)策略训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由此可知,听力的提高不在于能听懂多少个单词或句子,也不在于能做对多少听力练习题。听力的提高关键在于要在听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听的技巧和策略,学会提取和处理信息。通过听,丰富生活经历,学习新的知识,扩展文化视野,培养思维能力,以提高在真实环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听力策略训练的内容包括情感策略(emotionalstrategies)、管理策略(administrativestrategies)和认知策略(cognitivestrategies)。1)情感策略训练。学习英语时,学生容易产生焦虑、害怕、缺乏信心和毅力等心理障碍。因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机、信心、意志等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形成以下情感策略:(1)认识听力理解在英语学习和实际交际中的重要性;(2)对听力训练持积极的态度,充分利用每一次接触活英语的机会;(3)克服对英语听力理解的畏惧心理,树立坚定的信念;(4)在听的过程中保持平和的心态,遇到困难不急躁;(5)能正确看待测试中的听力成绩,做到胜不骄,败不馁。2)管理策略训练。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听力学习进行计划、反思、调整和恰当评价。具体地说,就是指导学生:(1)明确听力训练的阶段性学习目标。例如:听懂教师的英语授课;听懂同学的英语对话;能应付一般的听力测试;能听懂难度适当的电台和电视英语节目等。(2)进行反思,找出自己听力理解中的薄弱环节。例如:辨音能力差;词汇量小;语言知识基础不牢;短时记忆能力不强;背景知识缺乏等。(3)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包括听力训练材料的选择和时间的安排等。(4)及时总结听力训练的成功经验,或反思训练效果欠佳的原因。(5)遇到困难时知道如何获得可能的帮助,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学习体会和经验等。3)认知策略训练。学习者应知道如何利用他们已经具有的母语听力能力和有效的思维方法,有目的、有选择地获取必要的信息。(1)根据不同的目的或要求去选择相应的听力策略,如整体听、选择听或精听等。(2)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如记笔记,边听边记下关键词和重要信息,或在听懂一段话之后概括其主要意思并记录。(3)根据语境或一些其它的线索进行预测。如测试时,借助图例、标题或问题的选项,对听力材料的话题或下文进行预测。(4)能借助联想,把相关的新旧信息有效地联系起来。如联系已有的知识,包括文化知识、生活常识或亲身体验等,去理解听力材料。(5)运用语法知识(如虚拟语气、定语从句等)、辨别语篇标记词(如but,however,inoneword,inotherwords,etc.)或分析长句的结构以帮助理解。(6)能借助非语言信息进行推理。例如,根据背景声音、说话者的语气、语调和态度等线索去推测谈话发生的地点以及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了解了听力策略只是提高听力理解水平的前提,学习者还必须懂得如何参加听力测试,听力测试的实质是什么。下面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三、听力测试的理论分析语言的听力理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要对这个过程进行准确测试,首先必须弄清楚我们想要测试的是什么。在听力测试研究中,我们通常把这个东西称为听力构件(construct)。任何形式的听力测试,只有测试到了正确的听力构件,才能进行有效而成功的听力测试。因此可以说,听力测试设计者的核心任务,就是确保测试项目能准确的涵盖听力构件。那么,什么是听力构件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1)测试对象应当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方面。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听力测试设计者最感兴趣的,多半是想通过测试去了解测试对象的知识和能力,因为测试对象的应试表现往往只是其深层知识和能力的外露。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建构于测试对象知识和能力之上的听力构件(competence-basedlisteningconstruct)。这种解释是较为传统的解释,不致有太多人反对。但它对测试对象的深层知识和能力需要进行何种描述才称得上最适当、最客观,却是传统解释方法的主要困难所在。巴克(G.Buck)认为,八十至九十年代出现的各种关于测试对象交际能力的解释模式,如卡纳尔和斯维恩(CanaleandSwain,1980;Canale,1983)以及巴赫曼和帕默(BachmanandPalmer,1996;Bachman,1990)等人提出的模式,是十分有用的模式,因为它们能对外语学习者的外语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描述(Buck,2001:102)。巴克对巴赫曼和帕默于1996年率先提出、目前西方语言测试设计者最常采用的交际学模式进行了改造,从新的角度对测试对象的听力知识进行解释。巴克认为,测试对象的听的能力可以分为语言能力(languagecompetence)和决策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两大类。语言能力是指听者的语言知识,其中包括陈述性语言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和程序性语言知识(proceduralknowledge)。陈述性语言知识指关于语言事实的知识;程序性语言知识则指谴词造句的知识(Anderson,1976)。两者之间,前者是一种静态知识,后者是一种动态知识。而这两方面的语言知识又进而细分为语法、语篇、语用和社会语言学等四个方面的知识。决策能力是指听者在听的过程中如何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这是一种执行能力,也既是如何利用上述各种听力策略以达到听懂的能力。(2)测试对象完成听力任务方面。这是所谓以听力任务为基础的听力构件(task-basedlisteningconstruct)。在设计此种以听力任务为基础的测试中,需要采取两个步骤:先是搜集一套测试对象应能听动的来自实际生活的语料;然后以这些语料为蓝本而设计出一套语料相同的测试题目。巴
本文标题: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和学习的关系如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3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