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苗族服饰文化-李丹婷
13服饰品设计李丹婷2013328440122《阿娜依》是一部讲述苗族和侗族的原生态电影故事片,故事的发生地在贵州高原东南部地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东南是一片神奇而多情的土地,勤劳、善良、朴实的苗族和侗族同胞世代居住在那里,他们有着真挚、超凡的人际关系和热情豪放的民族性格,他们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过着与世无争、粗犷简朴的田园式生活。苗族民族分析1.民族简介2.族称起源3.宗教信仰4.图腾崇拜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苗族人民善于歌舞,各种苗歌形式丰富多彩,苗族舞蹈、鼓舞、芦笙舞令人叹为观止,苗族被称为“歌舞的民族”。苗族人民精通药草,善于运用草药治病救人。族称起源苗族族称古老,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蛮”、“荆蛮”、“五陵蛮”等称呼。这些称呼把苗和其他族称混同在一起。宋以后,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的民族名称。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主要是东部方言苗族。•图腾崇拜方面。许多苗族与瑶族共同崇拜盘瓠(一种神犬)。他们世代传说着“神母犬父”的故事,把盘瓠视为自己的始祖。中部地区一些苗族认为他们的始祖姜央起源于枫木树心,因而把枫树视为图腾。另有一些地区的苗族以水牛、竹子等为自己的图腾崇拜对象。普遍地,祖先崇拜在苗族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去,其灵魂却永远与子孙同在,逢年过节必以酒肉供奉,甚至日常饮食也要随时敬奉祖先。许多地区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祭祖盛典,在湘西有“敲棒棒猪”、“椎牛祭祖”,黔东南有“吃牯脏”,黔中地区叫“敲巴郎”,黔西北、滇东北有打老牛习俗。其中,黔东南的吃牯脏至今盛行不衰,最为典型。服饰文化概况•苗族服饰的基本特点•苗族服饰的分类•苗族服饰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苗族的配饰(银饰)•苗族风的现代服饰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盛装时上装缀满银片、银泡、银花。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苗族男装无领,衣袖长而小,一般7颗纽扣,以腰带束身,裤管短而大,青年喜白色头帕面料:苗族服饰用料以居住地出产的原料为主,多以棉、麻、毛等经过家庭手工作坊精编细织而成。色彩:苗族服饰颜色以红、蓝、黄、白、黑为主,主色调在整个图案中所占比例很大,保持了苗族先民“好五色衣服”的传统。图案:苗族服装大多遍施图案,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方式并用。苗族妇女认为自然界所存在的色彩都是他们所需要的色彩素材,都应把他们穿在身上,形成一种源于自然而超与自然的美。刺绣图案体现苗族人对自然的热爱苗族人将历史穿在身上挑花蜡染镶衬在图案构成上,较多地使用菱形、方块等几何图案和花边图案的单独纹样图案参差交错,粗看繁杂紊乱,其实它们的组合很有规律。一套苗族服饰,要经过从种麻、收麻、绩麻、纺线、漂白、织布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再到刺绣、蜡染、裁缝,最后才能成为一套精美的服装。苗族服饰的分类有性别、年龄及盛装与常装之分,且有地区差别。据清代《百苗图》载,凡八十三种。现有的苗族服饰一般是根据方言区和次方言区来进行划分的,现一般分为黔东南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海南型和湘西型等五种类型。•湘西型古代男女蓄发椎髻的习俗已消失。今女穿圆领大襟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黔东南型流行于黔东南。男装多为青色土布衣裤,包青头帕。女装以交领上衣和百褶裙为基本款式,以青土布为料,花饰满身,图案多为平绣的各种龙、凤、鸟、鱼及花卉。雷公山一带女装独特,百初裙甚短,长者30厘米,短者不足20厘米,上衣花饰用彩线挑以各种几何图案。妇女盛装银饰繁多。按地区分•川黔滇型女装上为麻布衣,下为蜡染麻布花裙。色调较浅,花饰不多,银饰亦少。黔西北和滇东北一带,不论男女皆缀以织花披肩,大者形同斗笠。•黔中南型流行于贵州中南部以及黔、桂、滇交界处。女装上衣多披领、背帕等,下装有一青色百褶裙,也有蜡染裙。以挑花为主,兼用蜡染。贵阳、安顺、安龙等地的花溪式女装,其披领酷似一面旗帜,俗称“旗帜服”,花饰也多。海南型,流行于海南省。女装多为右偏襟青布长衫,蜡染布筒裙,花饰少。百褶裙苗族的百褶裙采用纯棉面料,以鸡蛋青浆过,带有闪亮的效果。少则百褶,多则千褶,颇有重量,日本名设计师三宅一生有名的皱褶服饰PleatsPlease,相信是从中吸取灵感。•便装时绾髻,戴木梳,少女喜插饰缎带花或鲜花。上穿右衽大襟紧身短衣,拴钉有银圆牌的刺绣围腰。下着裤。•盛装时多绾高髻,插银簪、银花,戴银角,挂柱形耳环。上装为无领大襟衣,两襟在胸前交叉,袖、肩、领缀数十块精制的刺绣布片。下着青布百褶长裙,外系彩色刺绣飘带裙。此式佩戴银饰最多,其上装前后摆、后背、袖、肩和彩色飘带裙等处钉有多种银片。全身银饰数量多达50余件,重达7~10千克。按节日分苗族服饰的艺术价值苗族女性抽象的刺绣、蜡染图案中反映和表现了她们的内心情感世界,同时表达了苗族女性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及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观赏价值苗族的刺绣和蜡染图案,特别讲究“规整性”和“对称性”,就是挑花刺绣的针点和蜡染时的染距都有一定的规格,一定的变化规律,或等距,或对称图案结构严谨,给人以整齐、紧凑感。许多图案,不仅整个大的组合图案对称,而且大图案与小图案之间也是对称的。同时很讲究图案的色彩搭配,强调色彩与图案的完整和统一。和苗族的银饰1、头饰:银围帕、银发簪、银插针、银花梳、银耳环2、胸颈饰:银项圈、银胸牌、银胸吊饰3、手饰:银手镯、银戒指4、背饰:银背吊、银背牌5、腰坠饰:银腰带、银腰吊饰6、衣饰:银衣片、银围腰链、银扣银围帕:银围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散件银饰固定在头帕上,另一种则整体为银制,内衬布垫或直接固定在头上银发簪:苗族银发簪式样极多,题材以花、鸟、蝶为主。银插针:插针的类型很多,有叶形银插针、挖耳银插针、方柱形银插针、钱纹镶珠银插针、几何纹银插针、寿字银插针、六方珠丁银插针等等,数不胜数。头饰•银花梳:银花梳既可梳发、压发,又是装饰品,通常内为木质,外包银皮,仅露梳齿,梳背上银制各类形象以为装饰。•银耳环:银耳环是苗族银饰家族中款式最多的一支,仅贵州博物馆不完全的收藏,已近百种。耳环分悬吊型、环状型、钩状型、圆轮型四种,以悬吊型、环状型较多。其多样的款式,一是得益于仿生设计的大量运用。苗族耳环造型除了常见的花、鸟、蝶、龙等题材外,其他形象亦多有出现。胸颈饰•银项圈:其可分为链型和圈型两种。链型以链环相连,可活动变化;圈型则用银片或银条制成圈形,定型后不可活动。少数亦有链圈合一的。此外,在贵州都柳江流域还流行一种银排圈,即套圈,每套少则几个,多则十儿个,由内及外,圈径递次增大。手饰•银手镯:手镯亦称手圈,是苗族银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不一,形式多样。多数苗族分支的手镯款式统一,妇孺老少皆然。苗族手镯有空心筒状型、绞丝型、编丝型、浮雕型、搂空型、篓花型、焊花型等等。曲线的完美S演绎空花手镯豪放质朴空心手镯粗狂野性镂空手镯清秀端庄衣饰•银衣片:银衣片分主片和配片。主片压花,纹饰精美,用来装饰衣摆、衣背等主要部位。配片稍小而简单,用来装饰衣袖、衣襟、衣摆边等处,或者缝饰在主片排列的间隙中,起喧染及衬托作用。•银扣:银扣主要流行于都柳江流域的苗族地区,男女皆用,分为带链银扣及银扣两种。带链银扣用于右大襟衣的前脚处,装饰性较强;银扣则多用于对襟衣,扣形花样较多,有梅花扣、金瓜扣、铃挡扣、双球扣等,亦有以铜扣、锡扣代替者。背饰•银背吊:分为实用性及装饰性两种。实用性银背吊又称背扣,流行于贵州都柳江下游的苗侗地区。当地姑娘喜穿胸围兜,银背吊连接围兜带,悬于背部,既可调节兼作领口的脚围口的高度,又可作为装饰品。这种银背吊或用筷子粗细的银条盘成螺旋纹,或为方形,重者可达三百余克。装饰性的银背吊流行面较厂,尤以黔中一带苗族为多,常见的有蝶形吊和葫芦吊,大多用来装饰妇女背小孩的背扇。腰坠饰•银腰带:银腰带主要流行于贵州黄平苗族地区,当地叫银菩萨腰带,即把数十或上百个银菩萨分两排或三排缝缀在布腰带上。贵州省博物馆藏银腰带一件,其上105个银菩萨造型独特,姿态各异,显示出苗族银匠高超的想像力和非凡的创造力。蝴蝶一种神秘的苗族符号,象征蜕变与美丽。印花传统中,苗族蜡染和印花以天然靛蓝染色并饰以取自自然的符号。如苗纹,苗星。饰物苗族的银质搭扣和银质饰物运用于绿玉或黑玉珠项链、指环和银质手镯、项链以及银头饰等上。“苗星”奥斯曼夹克配“苗星”丝绸提花连衣裙、“苗族”玉项链袖口处的“苗星”苗族传统绣花苗族濒临失传的刺绣工艺是SHIATZYCHEN2012秋冬系列的主要灵感。英国新锐摄影师SharifHamza与日本发型师TomohiroOhashi的通力合作,秉承品牌大片一贯中西融合的风格,让“织梦”主题梦幻之余不失清新典雅。呈现出一个复古优雅而不失性感摩登的意境。杨丽萍苗族服饰写真
本文标题:苗族服饰文化-李丹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4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