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之转变
[论文题目]《圆的认识》教学案例之转变(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颍上实验小学汪云霞2013年4月6日《圆的认识》教学案例之转变(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颍上实验小学汪云霞【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方法是多方面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这显然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坚持培养学生独立地依靠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知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关键词】自主探究创新转变【正文】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走的太远,忘记了开始的方向。我止步回首眺望自己走过的路线,并开始目测“起点”与我此时的“立足点”之间的角度偏差,这个偏差惊呆了从教十一年的我。于是我开始静思自己的教学历程,本人好像一直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努力去实现新理念的目标,但只是通过了形式的追逐,却忘记了教育的核心价值———实现学生自身探究、创新能力的提升。而新课程理念就着重强调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师说生听”变成了“自由探究”,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学的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在热闹和自主的背后又多了放任与浮躁,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现代化教学手段越发先进,这样的课堂教学价值却丢失了。究其原因是:1、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深,生搬硬套别人的课堂教学过程。2、关注点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动态学习生成。3、有惰性,没有创新精神。那么怎样的教学才是有价值的,下面我就谈谈参加“培养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小课题前后自己教学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的几点体会。在参加“培养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小课题学习之前的教法:《圆的认识》这节课是这样的:1、导入新课。(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师:图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2、想办法画圆。师:你能用什么物体画一个圆?(说一说,做一做)3、动手操作,发现直径与半径及关系。学生经过画圆、剪圆、折圆、画圆、量圆等一系列动作去认识圆的特点。4、指导画圆。师:如何用圆规画一个圆?画圆要注意哪些?5、练习。按要求画圆,并在图中标画出半径、直径、圆心等。6、总结。这节课认识哪些知识?以上是参加“培养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小课题以前的教学过程。虽然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比较流畅,教学层次也很清晰,但还是没有摆脱老师牵着学生学的旧教学观,学生在课堂中没有自我意识,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师教,学生学,老师怎么安排学生怎么跟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整节课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没有得到培养,问题意识较差。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没有得到实现。参加了“培养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小课题,学习了《从教育原点出发》这本书以后,得知了何炳章老先生说的,教育应该回归到原点,回归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课堂教学规律、学科知识建构规律。同时体会了教的实效性:1、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2、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3、多种教学方式融合,精心组织学习活动;4、有效捕捉、利用、组织教学资源;5、多层反馈,有效调控,适当评价。学的有效性是:1、学生是否扎实有效掌握基础知识?学习技能是否提升?2、学生在学习中是否经历了“数学化”过程?即经历了(数学发现、抽象、概括、推理、建模、应用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与策略?3、学生是否体验到了学习乐趣?是否有了探索知识的欲望?是否体验了自信与成功?学生是否获得了全方面的发展?下面是我参加“培养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小课题学习之后的尝试:《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用多媒体播放两辆电动车比赛。(一种车轮是方的,一种是圆的)2、猜一猜谁会赢。为什么?(让孩子畅所欲言,有理都予以肯定。)3、观察主题图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4、出示一个圆。说说怎样画圆?(等待孩子自己想象,自己展示画法。)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现圆的特点。1、剪圆后动手对折几次。2、用笔画折痕。3、说说折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用什么表示?(小组讨论合作)(适时引入圆心、直径、半径的认识)4、量一量,比较两个大小不一的圆,发现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和两者的条数。5、自己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说说圆的位置和大小与什么有关?三、自主用圆规画圆1、如何用圆规画圆?学生谈谈想法及做法。2、归纳画圆的步骤。请学生边演示边叙述。3、画一个直径是3cm圆。(请学生说明关键处。)四、反馈提高1、在一个边长是4cm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2、方格纸里有一个长方形,长是3cm,宽是2cm.在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3、如何画篮球场的半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五、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谈谈你的感受?这节课我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在教学《圆的认识》此节知识时,还可以利用孩子爱转动书、笔这种习惯来导入教学,让玩得比较棒的学生来展示自己优美的动作,同学们肯定会兴致勃勃地观看表演,此时老师及时抛出问题“转动成了什么形状?”(圆形)师追问:“为什么越接近圆就越容易转动呢?”此时孩子们带着自己喜爱的游戏活动不自觉就进入了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观察主题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圆。接着让学生说说用什么画圆,使学生知道用圆的东西或圆规画圆。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不同的圆。在这里让学生感受画圆的方法有多种形式。通过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亲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得出了圆的半径与直径的概念、关系以及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了学习的方法,体会到了探究的喜悦,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能力。最后通过不同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与解决生活实际的能力,培养孩子自主创新的精神,从而实现了教学的真正价值。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价值,应该追求教学的真实、平实、扎实,以生为本,转变角色,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而又不失本色的课堂教学,创设良好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核心价值。另外,我要说此生最令我兴奋的是学生能在我的课堂中绽放出智慧的火花。所以我想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认真学习各种新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起到主导的作用,让孩子学到终生受益的能力。主要参考文献:1、何炳章著,《从教育原点出发》,2011年6月1日,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2、陈和主编,《小学数学教师》,2010年3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3、陈清容著,《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2006年3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文标题:《圆的认识》教学案例之转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4325 .html